首页 理论教育 冷战时期美国宗教电影的文化阐释

冷战时期美国宗教电影的文化阐释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之后,移民美国的人口来源发生了改变,美国天主教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些影片强调捍卫宗教和道德的国际组织的重要性。当时美国的宗教电影界和许多天主教徒一样,都沉浸在首位天主教总统当选的喜悦之中。肯尼迪总统的当选并没有造成此前许多人所惧怕的美国的衰落,相反,一个年轻帅气的男性天主教徒带领着整个国家取得了其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地位,并由此开启了肯尼迪时代的电影对意大利罗马和梵蒂冈的热情。

冷战时期美国宗教电影的文化阐释

二战之后,移民美国的人口来源发生了改变,美国天主教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宗教电影不再局限于本地团体或老社区,电影制作者们拍摄了更多的描写强大的资产阶级和大都市的天主教相关影片。这些影片强调捍卫宗教和道德的国际组织的重要性。像绝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天主教徒们也竞相采纳冷战思维,认为相较于惧怕神明的资本主义,主张无神论共产主义“很可悲”。[11]同绝大多数美国人不同的是,天主教徒们很关心身处波兰、印支地区和古巴等“沦为”共产主义政权国家里的天主教教友们。天主教会出版的书籍和报纸报道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压迫”。电影制作者们需要一种宗教来对抗共产主义的国际传播,相比于本土化的基督新教,更为国际化的天主教自然成了最佳选择。拍摄于1947年《亡命天涯》(The Fugitive)、1962年出品的《撒旦永不眠》(Satan Never Sleeps)和1963年出品的《红衣主教》(The Cardinal)等多部影片给“毫无人道”的国际共产主义社会送去了“道义十足的美国天主教”。[12]

1960年,身为天主教徒的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三十五届总统。当时美国的宗教电影界和许多天主教徒一样,都沉浸在首位天主教总统当选的喜悦之中。肯尼迪总统的当选并没有造成此前许多人所惧怕的美国的衰落,相反,一个年轻帅气的男性天主教徒带领着整个国家取得了其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地位,并由此开启了肯尼迪时代的电影对意大利罗马和梵蒂冈的热情。这种热情是对十九世纪有关天主教负面虚妄言论的逆转:当时被认作是反民主的天主教如今受到赞颂。天主教徒们拥有基督新教徒所欠缺的(也正是他们想要的):一个中心化的、律法严明的权力架构保证并帮助实现教民的顺从,能帮助广大教众形成洁身自好的性观念,能追溯至两千多年以前并能跨洲越洋的伟大历史,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以及教众团结而举行的调动所有感官的一整套宗教仪式。天主教如上所述能带给人们感官触动的特质,为讲求感官表现的电影提供了大量绝好的素材。(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