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衣橱里的怪物》:文化与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电影解读

《衣橱里的怪物》:文化与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电影解读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运用上述理论对美国电影《衣橱里的怪物》进行了跨文化的分析和解读。不同的文化价值判断会导致受众群体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因此,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价值判断方面的差异是导致中国观众常常对美国影片产生误读的根本原因。影片《衣橱里的怪物》由鲍伯·达林编剧和导演,于1983年开始拍摄,1986年制作完成并公开上映。

《衣橱里的怪物》:文化与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电影解读

滑明达

摘要: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的电影,只有在相应的语境中,其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角色和意义才能得到理解,其文化意义才能得到阐释。电影文本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为电影的文化阐释和跨文化解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基本要素。此外,电影中富含多种符号。它们的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在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不同的外延。本文运用上述理论对美国电影《衣橱里的怪物》进行了跨文化的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电影文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解读

Abstract:As a mass cultural product,the theme,the plot and the roles of the film could be understood and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 interpreted only when they are put into their proper contexts.The cultural and situational contexts of the film text provide a unique perspective and necessary elements for the 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lm.Films are texts rich in signs.The meanings of it in the process in which meanings are denotation and connotation in their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This essay intends to use the above theories to decode and interpret the cultural messages in the American film Monster in the Closet.

Key Words:Film Text;Cultural Context;Situational Context;Cultural Interpretation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的全球化。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国式的大众文化成为全球大众文化的核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世界性大众文化的典范。虽然文化的世界性呈现应是多样化文化形态的共存,然而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使其宣扬的美国社会文化形态和美国式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对世界其他文化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也不例外。传媒与消费的共谋使我们常常无法理性地对另一种文化进行客观评判。当好莱坞电影所宣扬的美国式文化传统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遇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文化碰撞,从而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在对同一电影文本的解读中产生差异和误读。

这种差异和误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电影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受众的认知干扰所造成的。首先,好莱坞电影大多鲜明地从模拟、诱惑和透明等方面呈现出形式重于内容的审美特征。根据媒介批评家鲍德里亚的分析,这与电子媒介影像实现的技术手段、影像的符号意义以及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重复、系列、蒙太奇和风格等形式审美特征的追求往往掩盖了影像表现的内容深度。其次,认知过程既与个体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等因素有关,又与个体的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个体的认知过程就是将外在客观世界内化为有意义的内在体验的过程,而文化恰恰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文化价值判断会导致受众群体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因此,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价值判断方面的差异是导致中国观众常常对美国影片产生误读的根本原因。(www.xing528.com)

本文尝试以美国影片《衣橱里的怪物》(Monster in the Closet,1987)为例,把电影文本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从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文化建构理论、社会文化中层理论、电影学符号学等多学科视野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文化解读,深入分析探讨中国受众对美国电影产生误读和理解障碍的原因。

影片《衣橱里的怪物》由鲍伯·达林(Bob Dahlin)编剧和导演,于1983年开始拍摄,1986年制作完成并公开上映。影片上映后,社会影响和市场反响都不大,电影评论界和观众对该片总体评价不高。我们国家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频道)在该片发行二十年后的2006年译制并播出了这部美国影片,国内反响极小,几乎没有什么正式的影评和相关文章。互联网上有少数网民的评论,贬多褒少,基本认为这是一部垃圾片,看完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没有多少艺术性和欣赏价值。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衣橱里的怪物》后,笔者特意在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上播放了该片。大多数研究生对影片的主题、情节、人物也都不甚理解,并由此引发出各种争议。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呢?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附近的切斯纳特市(Chestnut Hill),接连有三个人在自己家中的衣橱里被神秘地杀害。旧金山《环球日报》的总编打发不得志的年轻记者理查德·克拉克前来追踪报道这宗人们并未十分关注的系列杀人案。在当地警察局,理查德结识了生物学家、大学女教授黛安·本尼特博士。那天,隔壁邻居家一名中年男子又在衣橱里被杀害。当晚,就在理查德、老科学家潘纳沃斯和牧师费乃甘在女教授家中吃饭时,街对面邻居家里再次发生凶杀案。警长山姆·凯奇迅速指挥警察包围了房子。一个怪物破门而出,所有的人都被它奇丑无比的样子吓呆了。警长向嗷嗷号叫的怪物连开数枪,但它毫发未损。在惊诧中,警长被怪物嘴里伸出的管状器官杀死。

人们原以为这是一桩普通的凶杀案。但是,怪物的出现立刻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版新闻,甚至还惊动了华盛顿总统立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军队、国民警卫队、后备役部队奉命开进了切斯纳特市。诺贝尔奖获得者潘纳沃斯教授在与怪物沟通的不懈努力失败后遇害。坦博将军决心用武力消灭怪物,拯救百姓和国家。他下令切斯纳特市的所有居民撤离。随后坦克和军队包围了城市。但是,坦克、大炮、机枪、化验喷射器等现代化武器都无法制服怪物。无可奈何中,军队撤退了,旧金山的居民也开始撤离,整个美国陷入危机。

理查德和女教授决定进行最后的努力。他们试图毁掉怪物的能量。就在各种办法失败,两人面临死亡的关键时刻,怪物出人意料地对被碰掉眼镜的理查德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它轻轻抱起这位年轻的记者,温柔地搂在怀里,从切斯纳特走到了旧金山,四处寻找可以藏身的衣橱。本尼特教授受到儿子的启发,意识到衣橱是怪物藏身和获得力量的地方。她在电视上呼吁美国人民立即用一切手段毁掉所有的衣橱。最终,怪物因找不到藏身之处,筋疲力尽,倒地而死。

按照电影类型学,这部影片很可能被简单地归为科幻片恐怖片。然而,从任何角度来看,它都存在太多不合乎简单逻辑的情节:怪物并未像其他这种类型影片中的异类入侵者那样对美国造成大规模的严重危害或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它发生在一个小范围内,前后只造成六人死亡。总统紧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且不惜开动国家机器对怪物进行大肆围剿,这让人们觉得离奇而可笑。还有,鬼怪从哪儿来?最终想干什么?究竟是什么使得野性十足、刀枪不入的怪物在最后的危急关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脉脉温情?为什么普通的衣橱成为贯穿影片始终的红线?影片的主题究竟是什么?编导的用意又是什么?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几个主要角色应该怎样理解和解读?影片中的一些符号是否有什么文化象征意义?这些问题只能放在相应的情景和不同层面的文化语境中才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