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心理与人事心理研究:培养文艺人才的关键

管理心理与人事心理研究:培养文艺人才的关键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极盛上述专著都涉及有关文艺人才的心理学问题。这对文艺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对文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要特别重视素质条件。在文艺创作的形象思维中,抽象思维始终参与其中。

管理心理与人事心理研究:培养文艺人才的关键

我来到王极盛的书房,使我感到这是一个书的世界,室内排列着四个大书架,全部摆满了书,书桌下摆满了书,几个木椅也堆起约有三尺高的书籍,缝纫机上也堆着高达三尺的书籍。丰富的智力环境熏陶着这位心理学家。

我知道王极盛学术兴趣广泛,从他的任职就可以看出。他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培训中心研究员、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城市发展与科技管理咨询研究所教授、《科学学与管理问题》杂志编委、《创造与人才》杂志常委编委、《文艺人才》常务编委等职。这次访问请他从心理学角度,谈谈文艺人才培养问题。

王极盛对心理学,特别是对与心理学有关的某些交叉科学,例如医学心理学、人才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都有所研究,并且取得可喜的成果。近年来,他的研究成果曾四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与省部级重要成果奖。近几年他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发表科普与建议性文章一百多篇。出版了《青年心理学》《智力A B C》《记忆的奥秘》《心理健康》《医学心理》《科学心理学》《当代管理心理学》《科学创造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十余部专著。《青年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科学创造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分别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科学创造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空白。他的《青年心理学》目前发行量已达83万多册,居我国心理学书籍发行量的首位。我国老一辈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写道:“王极盛同志的《青年心理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来第一部青年心理学专著。他从理论体系到基本内容都有所创新,具备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与实用性。”国家出版局、团中央、《中国青年报》1985年10月举行的《我喜爱的社科新书》评选活动,《青年心理学》一举夺魁。他的《当代管理心理学》被评为1986年优秀畅销书

王极盛上述专著都涉及有关文艺人才的心理学问题。此外,他还发表了《何谓文艺的形象思维》《从心理学观点看形象思维》等专门文艺心理研究的文章。

王极盛就文艺人才的培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文艺人才的成长因素

王极盛提出文艺人才四因素综合论,即素质因素、社会历史条件因素、教育因素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也存在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

素质指的是人与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感觉气官、神经系统(尤其大脑的解剖生理特点)。素质为文艺人才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例如声带好为歌唱家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素质条件。身材苗条为舞蹈家提供了良好的素质条件。掌握人的素质特点是因材施教、定向培养的重要基础。在人才学研究中,王极盛曾提出“用人之长处处有人才,用人之短处处无人才”的重要观点。这对文艺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声带好的孩子,培训他的歌唱才能与技巧,使他可能成为歌唱家。这叫做用人之长。生来声音嘶哑的人培养他的歌唱才能与技巧,即使培养方法再好,被培养者如何努力,都难以使他成为歌唱家。这叫做用人之短。因此对文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要特别重视素质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为文艺人才成长提供了社会背景,给文艺人才的艺术水平的广度与深度打下时代烙印。众所周知,“十年动乱”大批文艺人才受到摧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为文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育条件在文艺人才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对文艺人才的培养,特别要重视早期教育。在幼年期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歌唱能力、舞蹈能力、说话能力。(www.xing528.com)

心理因素在文艺人才的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心理因素包括很多,其中在文艺人才成长中特别重要的是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与活动的程度。素质条件再好,例如声带好如果自己不主动练唱,也不会成为歌唱家。社会历史条件好,自己不付出艰辛的劳动,也难以成才。而有人却在逆境中发愤向前,终于成才。

二、艺术家创作阶段

王极盛指出,艺术创作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准备阶段、创作作品阶段和和最后修饰作品阶段。在艺术作品创作之前,要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要酝酿作品的构思,搜集材料,推敲材料。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所利用的材料,用托尔斯泰的话来说:“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图书馆。”准备工作不仅限于搜集直接有关某一创造的构思材料,搜集备用材料也有一定的意义。这种搜集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艺术家都备有专门记录的小本子,随时记录观察的印象和个别有趣的事实。艺术作品的形象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孕育而成。艺术家不仅应当从储存的大量材料中选取最主要、最典型的东西,而且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下创作出新的形象。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式要适应一定的内容,但是形式对创造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它能以最好的形式表现作品的内容。因此,研究形式,修饰作品,在艺术家曲创作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家非常注意反复修饰作品。托尔斯泰喜欢说:“多筛多洗,才能得到黄金。”王极盛认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掌握文艺创造阶段的规律,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有助于使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利于他们成才。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在人们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艺术形象时的完整而统一的心理活动,它包括联想、表象、想象、情感抽象思维等。并且以艺术形象表达出来。他认为文艺的形象思维并不是和抽象思维对立的,更不是不相容的。文艺的形象思维是着重于或偏重于从具体事物和人物为对象和内容而进行的心理活动,并且用具体的、鲜明的、有高度代表性的,虽然常常是虚构的或经过加工改造的,富有现实感的生动形象表达出来的。艺术的特点不仅诉之于感知觉和抽象思维,更要诉之于情感和想象。所以,艺术特别要着重于具体形象的刻画和塑造,使人听而生感,见而即悟,甚至不言而喻。在文艺创作的形象思维中,抽象思维始终参与其中。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形象思维,技艺术形象鲜明而生动,比现实生活更丰富、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充分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作用。因此文艺工作者探讨文艺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的规律,对于他们成才是很有益处的。

2.灵感与文艺人才

王极盛指出,艺术家在文艺创作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诗人有时候几天也琢磨不出一个恰当的诗句,而由于某种情景的触动,却诗兴大发,文思潮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灵感是一种最佳的创造。在某种外界刺激或自身心理活动的刺激下,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与记忆巧妙地结合,产生了创造性的飞跃,使创造者“豁然开朗”“忽有所悟”“茅塞顿开”。“源头活水何处来”,灵感是创造者创造性智力劳动的产物。“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灯火阑珊处”犹如灵感的闪现,“众里寻他千百度”则如灵感闪现的基础。灵感的出现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又稍纵即逝。“天赐良机莫迟疑”,在文艺创造中,灵感的闪现往往是打开文艺创造之门的钥匙,是文艺人才成功的先兆。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捕捉灵感。为了及时的捕捉灵感,文艺工作者应当随时带有笔与纸,以便把突然跃入脑际的新思想、新形象记录在案。

在访问结束时,王极盛说:艺术的教育感染作用的心理基础在于情感。艺术是以典型形象激动人的情感,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情绪反应。而语言是对人的情感的产生和人的情感反应的强有力的激发因素和表达方式。因此热情奔放的诗歌,振奋人心的演说、意味深长的画面、激越动听的乐声、刻画生活的戏剧,都能引起人们的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甚至使人热泪盈眶,夜不能寐。王极盛认为,文艺工作者自觉的掌握与运用文艺心理规律,对文艺创伤与成才极有益处。

(《文艺人才》,198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