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7世纪西班牙造船厂扩建与皇家费利佩号建造现场

17世纪西班牙造船厂扩建与皇家费利佩号建造现场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作为加斯塔涅塔体系的后期作品,“皇家费利佩”号可以说是把这位伟大舰船工程师的建造精髓体现到了极致。但在17世纪,该造船厂并未被作为西班牙的主要造船基地,直到1721年,加斯塔涅塔亲手将其扩建成西班牙北部最大的造船厂之一。此后直至1769年,瓜尼佐港一共为西班牙海军建造了38艘战列舰。“皇家费利佩”号在瓜尼佐造船厂开工建造的情景

17世纪西班牙造船厂扩建与皇家费利佩号建造现场

无须多言大家也能猜到,“皇家费利佩”号正是以当时国王费利佩五世的名字来命名的战舰。既然以国王之名来命名,这艘战舰必须具备最高贵的气质和最强大的战斗力,事实上也是如此,“皇家费利佩”号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等同于全世界)最大最尊贵的皇家战舰。尽管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只建成了这一艘“真正的”三层甲板战列舰(意即装载火炮数量不少于100门),就是这唯一的一艘战舰,却成了欧洲的王者。

画家笔下的航行中的“皇家费利佩”号。映衬着朝霞,这艘皇家战舰伟岸的身躯和金碧辉煌的装饰令人心胸澎湃

早在17世纪中叶,当英法等海上强国开始建造第一批(装备90门炮以上的)三层甲板战舰时,西班牙人就认识到了这种巨舰的威力和存在的价值。但由于经费、组装难度和建造工艺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西班牙在17世纪总共只建造了3艘这样的巨舰,分别为1662年的“圣母康塞普西翁”号(90门炮)、1687年的“圣母康塞普西翁-安尼玛斯”号(96门炮)和1692年的“圣三位一体”号(96门炮)。其中,“圣母康塞普西翁-安尼玛斯”号以及“圣三位一体”号是由著名舰船工程师加斯塔涅塔督造的,它们与随后数十年里西班牙建造的大部分战列舰都被认为是属于“加斯塔涅塔体系”,“皇家费利佩”号也不例外

从17世纪末加斯塔涅塔开始为皇家设计战舰到1750年新的豪尔赫·胡安体系建立为止,加斯塔涅塔体系对西班牙海军舰船的影响足足超过了半个世纪,甚至在其本人去世后依然存在了相当一段时间(加斯塔涅塔于1728年去世)。而作为加斯塔涅塔体系的后期作品,“皇家费利佩”号可以说是把这位伟大舰船工程师的建造精髓体现到了极致。

事实上早在1704年的马拉加之战后,西班牙人便开始计划建造新的3层甲板战舰,在那场著名的海战里,交战双方总计投入了多达17艘三层甲板战舰(其中法国7艘,英荷联军10艘)。而实力过弱的西班牙海军只能沦为看客。战斗中,三层甲板战舰的抢眼表现深深刺激了曾经是世界“No.1”的西班牙人的神经。

1724年,西班牙经济学家和航海家乌斯塔里斯曾在其著作《商业与海事的理论与应用》(Theórica y práctica de Comercio y de Marina)中倡导建造三层甲板战舰。但是直到帕蒂尼奥(Patiño)成为海军秘书处秘书长后,这一提议才真正得以实施。(www.xing528.com)

采用加斯塔涅塔体系的第一艘三层甲板战舰“圣母康塞普西翁-安尼玛斯”号的木质模型

赫罗尼莫·德·乌斯塔里斯(Jerónimo de Uztáriz,1670—1732)的画像。他是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富有权威的学者之一

1729年,“皇家费利佩”号的第一块龙骨在西班牙北部瓜尼佐皇家造船厂铺设。进入18世纪后,西班牙政府重新规划了造船厂,几乎所有大型军舰都在几个指定造船厂建造,而瓜尼佐就是其一。这座地处桑坦德湾,位于卡瓦尔戈(Cabargo)和玛丽阿尼奥(Maliaño)半岛的小山村于1645年起被皇家选为御用造船厂。但在17世纪,该造船厂并未被作为西班牙的主要造船基地,直到1721年,加斯塔涅塔亲手将其扩建成西班牙北部最大的造船厂之一。1723年,由扩建后瓜尼佐港承建的第一艘战列舰成功下水,这就是装备66门炮的双层甲板战舰“圣-费尔南多”号。此后直至1769年(也有可能是1782年),瓜尼佐港一共为西班牙海军建造了38艘战列舰。而在这些船中,最大的“皇家费利佩”号无疑也是最优秀的。

“皇家费利佩”号在瓜尼佐造船厂开工建造的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