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模式的评估和介入

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模式的评估和介入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 “评估与介入”工作学校告知书续表(二)评估环节“评估环节”的工作目的是多方收集资料,对疑似对象进行初步筛查。随后,通过召开“三方会议”的形式,即校方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及特教中心教师,由评估小组组长依次向家长与教师提出每个学生的关键性问题,并依据介入方案内容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

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模式的评估和介入

(一)申报环节

“申报环节”是指普通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习或行为明显异于其他学生,且需特殊帮助的学生,将该生情况上报至特教中心,正式提出特殊教育疑似对象评估与介入服务需求。特教中心接案后,组成工作团队,和校方确定评估时间(一般一周内),预先告知评估和介入的流程、内容及需校方配合的相关工作。

1.学校申报

2015年11月,某普通小学向特教中心来电申报,在新生一年级中发现4名情况特殊的学生,并提供了4名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提出评估与介入服务需求。

图1 “评估与介入”工作流程图

2.中心接案

(1)组建评估团队

特教中心接案后,立即组成了一支评估与介入工作小组,该小组包括7名成员,1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担任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和工作进程,其他6名巡回指导教师为组员。

(2)告知学校流程

经过小组商讨,制定评估方案,确定评估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并做了整体流程的设计,提前将《评估与介入工作学校告知书》(见表1)发放至学校。

表1 “评估与介入”工作学校告知书

续表

(二)评估环节

“评估环节”的工作目的是多方收集资料,对疑似对象进行初步筛查。通过课内外观察、教师访谈、个性化评量等方法,初步分析疑似对象的问题或障碍可能性,为后续的介入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1.直接评估法——通过直接观察收集事实材料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维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问题行为;二是课堂上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其中,一名教师使用《ABC观察表》,专门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学生上课中的各种表现,及引发这些行为的前期事件、诱因,同时也关注学生特殊表现所引发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反应。通过ABC观察法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为确定关键性问题提供重要依据。表2是四名学生在课堂观察时问题行为的类型和发生次数汇总表。

表2 问题行为的内容与发生次数

(2)午休观察

午休时间是学生约束较少,因此能够自然表现的时段。期间的观察包含查看学生用餐情况、与同伴沟通互动情况、休息或自习情况,也可见机与学生直接交流,其目的是筛查学生是否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情况。表3为教师对4名学生在午休时间内进行观察的内容和情况汇总表。

表3 午休观察内容汇总表

2.间接评估法——通过多方访谈收集信息

(1)对学科教师访谈(www.xing528.com)

对学科教师进行访谈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学生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从中分析学生是否存在认知能力缺陷的可能性,确定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同时也初步了解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支持需求,为后续介入方案中对教师指导提供依据。

以D生为例:

数学老师:“他不遵守纪律,喜欢强调理由、不服管理,学习的接受能力很差。”体育教师:“我觉得他挺聪明的,学什么都快,特别愿意做体育示范,有时候确实容易插话,但是严肃批评后,他会好很多。”

(2)对班主任和分管教导访谈

通过班主任和分管教导访谈来全面了解学生表现、家庭教养情况、家校沟通情况以及其他家长的想法或压力。对他们的访谈不仅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特殊表现,也能进一步了解教师和学校在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困惑,为介入方案中的指导建议提供有效信息。

例:A生的班主任觉得她智力有问题,但不知道如何对家长说,更不知道如何提高她的学习成绩。同时,她行动迟缓,较为笨拙,在一些激烈的活动场景中,总是担心她是否会受到伤害。

(3)家长访谈

家长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史中是否有特殊情况以及接受早教的经历,为初筛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了解家长的教养风格和教养困惑,为介入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例:A生家长提到孩子是早产,不足6个月,一岁时还不会爬,小时候体弱多病,很晚才学习说话,语言简单,反应很慢。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会明显落后于别人,所以,每天回到家都会给她进行大量的补习,帮助她进行知识巩固,但效果甚微。

(三)介入环节

“介入环节”指的是基于评估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对学生作出初步判断,确定或排除疑似对象,并分别对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份介入方案,从家长角度、教师角度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个性化教育建议。

1.梳理信息,进行初步判断

在完成评估工作后,特教中心的评估团队进行组内研讨,对评估信息进行汇总与综合分析,从评估信息中汲取关键性的内容,进行初步判断,明确每个学生的关键性问题,从而确定疑似对象或者排除疑似对象。

4名学生初步筛查结果为:

A生的关键问题是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精细动作、运动等均明显低于普通学生,初步判断为疑似智力障碍,为特殊教育疑似对象。

B生的关键问题是多动、冲动,容易攻击他人,初步判断为疑似注意力障碍,非特殊教育疑似对象。

C生的关键问题是学习习惯差,有注意力缺陷,导致学业不良,初步判断为学习习惯问题,非特殊教育疑似对象。

D生的关键问题是爱插话,要求多,不服从教师管理,初步判断是行为规范问题,非特殊教育疑似对象。

2.基于评估,制定介入方案

评估团队基于各项评估信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从指导家长与指导教师两个角度,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份个性化介入方案。

随后,通过召开“三方会议”的形式,即校方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及特教中心教师,由评估小组组长依次向家长与教师提出每个学生的关键性问题,并依据介入方案内容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表4为针对A生的介入方案内容。

表4 A生(确定疑似对象)的介入方案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