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公司法债权出资研究成果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公司法债权出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未见专门研究债权出资的著述。2016年以后,除针对市场化债转股可见到一些质量较好、层次较高的论文外,对于一般性的债权出资,几乎没有研究论文,更未见民商法领域或者经济法领域的著名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关注的成果。但我国目前关于债权出资的研究,显然有很大的不足。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公司法债权出资研究成果

国外未见专门研究债权出资的著述。国内对于债权出资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包括一些学者在研究公司出资制度中所涉及的债权出资问题,如左传卫的《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薄燕娜的《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研究》、冯果的《现代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以及专门针对债权出资而进行的研究。专门针对债权出资的研究成果,有几个特征:

一是从时间看,主要是2013年以前,最近两年研究成果较少。以“债权出资”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2013年有3篇,2014年也只有3篇,2015年全年4篇,2016年6篇,2017年3篇,2018年1篇,截至2019年7月1篇。

二是成果形式主要限于论文,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目前学界有关于其他出资形式的专著,如金玄武的《公司现物出资制度研究》、李友根的《人力资本出资问题研究》等,但未见专门针对债权出资而出版的专著。

三是公开发表的论文,从期刊层次看,普遍较低。从中国知网搜索可知,关于债权出资的论文,发表在南京大学公布的CSSCI来源期刊或扩展版目录中的文章只有寥寥数篇,尤其最近几年,只有本人导师孟勤国与本人联合发表的《论公司法上的债权出资》(《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7期),本人独撰发表的《论债权出资的立法完善》(《理论月刊》2014年第1期)等几篇。而硕博毕业论文,以“债权出资”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在2003至2019年间,共有86篇论文,其中只有两篇博士论文,即2004年中国政法大学薄燕娜的博士论文《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研究》和2015年本人在武汉大学的博士论文《公司法上的债权出资研究》,其余84篇均为硕士论文。直接以“债权出资”为题的硕博论文,只有本人的博士论文,目前未发现其他专门针对债权出资的博士论文。(www.xing528.com)

2016年以后,除针对市场化债转股可见到一些质量较好、层次较高的论文外,对于一般性的债权出资,几乎没有研究论文,更未见民商法领域或者经济法领域的著名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关注的成果。

四是从内容看,基本是针对我国1993年《公司法》实缴登记之下或者2005年《公司法》折衷登记制之下的研究成果,目前几乎没有针对2014年最新《公司法》认缴登记制及我国经济新常态之下债权出资问题的研究成果。对于债转股,包括第一次的政策性债转股和目前的市场化法治化债股,倒有不少成果,其中不乏著名民商法学者或者经济法学者的论著,但基本限于对债转股本身的法律问题进行解读,不少论文仅仅限于对政策的解读,涉及面大部分限于金融法银行法。鲜有学者跳出债转股这个狭窄的空间,而从更高更宽的层面,即债权出资的层面、从公司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说,关于债权出资,我国学者一度有所关注甚至在某些时期充满一定的热情。但我国目前关于债权出资的研究,显然有很大的不足。一是,对于债权出资的研究较为零碎,所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如债权出资的理论基础、债权能否出资、债权出资的客体等,还有大量债权出资的法律制度未有涉及,缺乏系统性。即使已经涉及研究,也比较粗浅,深入不够。二是学者所发表的论文观点大同小异,在某些地方甚至存在互相重复引用的现象。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目前关于债权出资的研究成果都是针对原实缴登记资本制或者折衷登记制而进行的,几乎没有针对现行认缴登记制的研究成果,更没有针对经济新常态之下债权利用制度的新问题,把债权利用制度与公司出资制度有机结合而进行的研究。显然,目前关于债权出资的研究过于陈旧,学者(公司法学者、债权法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更没有跟上我国依法治国大背景之下公司资本制度与债权利用制度变革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