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对各学派产生影响

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对各学派产生影响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的看法是,真理是科学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旧唯物主义不承认这种自由创造,否认了真理的主观性;唯心主义歪曲这种自由创造,单纯地从主观方面加以理解,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从而把思维过程看作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同实践的主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真理内容的这种主观性,也是产生各种不同学派的原因。

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对各学派产生影响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同时也都有表达内容的形式。

流行的看法是,真理是科学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其实,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它的内容,同时也在于它的形式;同样,真理的主观性不仅在于它的形式,同时也在于它的内容。真理的内容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关于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在哲学史上有三种不同的认识,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因为它们不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唯心主义片面地夸大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因为它们不理解实践是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既看到真理的客观性,同时又看到它的主观性,因为它们把实践理解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活动。为了同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马克思特别强调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唯物主义者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因为只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就得承认真理内容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因而在真理中包含有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使真理内容同时具有主观性。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8]作为观念的东西,在反映的过程中,已被人的头脑作了能动的改造,因而它是人们头脑的产物。在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真理,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真理是一种观念形态,是真理内容具有主观性的最主要的表现,也是主观性的基本原因。

真理是由人们所创造的。当然,人们在创造真理的时候,并不像唯心主义者说的那样,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如毛泽东所说的“实事求是”,根据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研究它的规律性,从而做出科学的结论。这个创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即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过程。我们同唯心主义者的分歧,并不在于真理是否由人们所创造,而在于人们如何去创造真理。过去不少人批评过爱因斯坦所说的概念是人们的“自由创造”这类话,说它是唯心主义的命题。这类批评是不准确的。如果我们对自由作科学的解释,把它看作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那么,这种自由又有什么不对呢?所谓学术自由、艺术创作自由等,都属于这种自由创造。旧唯物主义不承认这种自由创造,否认了真理的主观性;唯心主义歪曲这种自由创造,单纯地从主观方面加以理解,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从而把思维过程看作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们应该避免这两种错误,既要承认真理是由人们所创造的,又要坚持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多年来,我们着重批判了唯心主义真理观,坚持了真理的客观性,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对旧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批判,因而忽视了真理还有主观性的一面,其结果,总是把真理奉为永世不变的教条。(www.xing528.com)

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实质就是认识的主体性恩格斯曾经指出,近代自然科学都是以地球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所谓以地球为中心,其实质也就是以人类为中心。一方面,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之上的,这个生活环境也就是人类实践的环境,因而也是认识的环境。一切科学都是在这个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都只是对这个环境才适用的。另一方面,主体绝不是无目的地去创造科学,而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去创造适用的理论。因此,一切科学的建立,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它们都是以主体为中心的真理。当然,这种人类中心论,并不是指它的个体性,而是群体性,因为,作为认识的主体并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社会的集团、阶级以及整个人类。

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同实践的主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结果不同。合理的目的,虽然是以客观的规律为前提的,但是,它较多地带有个体的愿望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主体状况。实践的结果则不同,它并不依赖于主体的目的。合理的目的,可以在结果中实现;不合理的目的,则不能在结果中实现,甚至实践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结果比目的具有更高程度的客观性。由于目的(仅指合理的目的)不同,实践的具体过程也就不同,用以指导实践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也就各有差异,由此而得到的真理也是不相同的。因此,作为反映现实的理论模型,真理性的认识绝不是只有一个模式,同一个真理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表述。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与热运动有关的一切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对于这一定律,可以作三种不同的表述。第一种表述是: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做相反的传递而不带有其他的变化;第二种表述是: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任何热机不能全部地、连续不断地把所受的热量转变为功;第三种表述是:熵增原理,即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的数值增大。这些表述最初是由几个不同的人提出的,虽然都反映了过程的不可逆性,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但是,它们所着重的内容,是各有差异的,反映了真理的主观性。量子力学在建立时期,也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表述,海森堡建立了矩阵力学,德波罗意建立了波动力学。后来证明,这两种力学是一致的,所反映的都是量子力学的内容,终于获得了统一。真理内容的这种主观性,也是产生各种不同学派的原因。

认识真理内容的主观性,对于我们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既然真理内容具有主观性,在同一研究领域,就有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学派,他们的理论都有可能成为真理性的认识。我们不能用行政的办法,支持一个学派,压制一个学派,而只能通过学术的自由讨论,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也应该这样。第二,真理内容的主观性,要求每一个学者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不要把自己看作真理的化身,唯一正确的代表,以为真理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而应该彼此学习,相互补充。第三,在社会领域中的某项正确的政策和方针,不能只是单纯地反映客体的性质,同时还要反映主体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应该反映阶级之间的关系,代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