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保投入信息披露对研究产生影响

环保投入信息披露对研究产生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会计准则没有对环保投入信息给出明确的披露规范,因此环保投入信息的披露在年报中非常分散,主要分布在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附注和监事会报告中,这给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搜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目前,相当多通过了ISO14001体系认证的企业,已经按照该体系的标准对环境费用、环境资产等事项进行了计量与披露。

环保投入信息披露对研究产生影响

三、研究变量

1.企业的环保投入强度(EIS)

环保投入强度=企业当期用于环境改善的所有环保投入费用/企业当期所有营业成本。

Gray等人认为,衡量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计量,应包括组织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有关组织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的计量有三种形式:一是投入数据,例如,耗用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在采购、投资和雇佣活动中的道德表现等;二是过程数据,例如,效率数据(资源投入产出比)、事故率、对员工的控制等;三是产出数据,例如,污染排放,产生废弃或储存的废物产生的环境压力等。由于环保投入行为的经济后果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因此利用过程数据与产出数据对企业环保投入行为进行考核,存在计量上的困难。如,过程数据需要计算资源的投入产出比,而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均是较为宏观的概念,缺乏详细的数据支持。产出数据需要计量污染排放等对环境的影响,由于污染排放的外部性效应非常大,更无从对该指标进行定量考核。因此,本书采用环保投入强度作为衡量企业环保投入行为的代理变量。本书构建的环保投入强度指标是指:企业当年在环境管理上投入的所有费用与企业当年的所有营业支出的比值。对该指标的说明如下。

其一,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机构发布统一的企业环保投入评价指标。现有国内文献的指标,均由文章作者根据文章结构及内容需要自行构建。公司环保投入信息主要由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两部分构成。前者主要在报表内披露,而后者主要在表外定性披露。由于会计准则没有对环保投入信息给出明确的披露规范,因此环保投入信息的披露在年报中非常分散,主要分布在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附注和监事会报告中,这给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搜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由于有的公司只用文字信息对其环保投入信息进行披露,没有披露具体投入金额,因此本书选取了是否存在环保投入、环保投入强度两个变量对环保投入进行考核。

其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框架,对于环境资产、负债、费用、收入等的计量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现有文献对以上会计科目的计量均根据现有财务会计准则自行计量与考核。袁广达等曾指出,如果环境支出不会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或者与未来收益没有足够密切的联系,则该项支出应确认为环境费用,这些支出包括废物处理、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费用,消除前期活动引起的损害、持续的环境管理和环境审计的费用,因不遵守环境法规而导致的罚款以及给第三方的环境损害赔偿等。如果环境支出直接或间接的与以下内容相关,则应将其资本化:一是提高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产的能力,改进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二是减少或防止今后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保护环境。但由于会计准则没有对企业环保投入中环保费用与资产进行准确的划定,作者在手工搜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环保投入费用化的信息披露无论从金额上还是披露范围上都较为规范与统一,但对应予资本化的环保投入部分,资本化的标准均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公司披露了环保工程的总投入金额,但对于该笔金额应如何在工程建设期间进行摊销,以及工程总跨度等未进行详细的披露,因此无法准确计算企业环保投入的资产化部分。鉴于此,本书采用企业当年在环境保护上投入的所有费用与企业当年的所有营业支出的比值,作为环保投入的代理变量。

本书对环保投入费用的考核,参照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14000对环境投入的考核指标制定而成。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起草的,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许多焦点问题,该系列分为7个部分,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其中ISO14001标准是该系列的龙头标准,也是唯一可供认证使用的标准。ISO14001的中文名称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该标准于1996年9月1日正式颁布,在我国也已试点和全面推广。目前,相当多通过了ISO14001体系认证的企业,已经按照该体系的标准对环境费用、环境资产等事项进行了计量与披露。综上,该标准可被认为是我国目前被广大企业所普遍接受的最为普及的环境信息披露规范。因此,采用该体系中的计量标准,具体计量事项如表5-1所示。

由此得出的企业环保投入强度EIS,取值范围为0~1。研究期间样本公司环保投入强度信息如表5 2所示。

从表5-2可以看出,2004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环保投入强度整体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上市公司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强。在所有披露具体环保投入数额的公司中,环保投入占公司总营运支出最少的仅为0.03%,所占比例最多的公司也仅为32.3%,环保支出占企业总营运支出的均值只有5.3%。这说明我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不大,企业环保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表5-1 企业环保投入费用的计量标准

img19

表5-2 上市公司环境投入强度描述性统计

img20

2.公司治理变量

本研究考察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变量包括董事会与公司特征变量。在指标的选取上,主要参照了李正(2006)、沈洪涛(2007)等学者已有的研究指标。公司特征变量包括上市公司股权性质(SO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度(CV);董事会特征变量包括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INDRATIO)、董事长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DUAL)。

3.公司外部制度环境变量

本书用市场化差异(MARKET)指数作为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代理变量。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法治化水平较高,因而公众综合素质水平较高,投资者、消费者行为更趋于理性。因此,在此制度环境中的公司合法性压力更强。市场化差异指数是由樊纲和王小鲁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提供,用来表示中国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制度环境差异。该指数按照市场化进程的不同将中国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以MD表示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分布,并分别赋值。当某公司注册地隶属于东部地区省份时,MD=4,中部地区MD=3,西部地区MD=1,东北地区MD=2。注册地具体划分见表5-3。

表5-3 地区划分

img21

4.政治环境

在研究政治环境对环境管理行为的影响时,以环境监管法规数量作为政府监管强度(LAWNUM)的政治环境代理变量。本研究收集了2004-2009年间,具有效力的有关环境的行业监管法规,数据均来源于北大法宝信息数据库。搜集中发现,石油化工、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等重污染行业环境监管法规数量最多。

5.企业价值

本书选取了ROA(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短期财务绩效获利能力代理变量。Tobin's Q作为企业价值的代理变量。Tobin's Q是企业的市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Tobin、Brainard,1968)。Dipankar Ghosh(2007)认为Tobin's Q是一个用于预知投资行为的测量工具,它使用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价值来预测企业独立于利息率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将获得垄断租金或者高于正常的投资回报。Tobin's Q是最适合测量很长的一个期间内的企业价值创造指标,能够表现无形资源随企业价值的贡献。本书使用的Tobin's Q数据直接来自于CSMAR数据库的计算结果。

6.年度哑变量

企业在不同会计年度中,会面临不同的政策、经济环境,为了控制不同年度环境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书设立了5个年度哑变量。(www.xing528.com)

7.行业哑变量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也不同。在研究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时,对行业的变量加以控制是必要的。本书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13类行业分类标准,共设立了12个哑变量。

8.控制变量

针对假设1~6的方程,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Hayami认为企业的规模是企业改善环境表现的另外一个决定因素,企业规模越大,将会采取更多的清洁生产工艺;Pargal和Wheeler则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受到更大的社会压力。Gottsman和Kessle、Earnhart和Lizal研究了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规模大、财务状况好、环境意识高的企业有更好的环境行为和表现。因此,本书选取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作为控制变量,以控制公司特征。

针对假设7~8,本书主要从企业合法性的实现满足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来探析企业环境保护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对这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现有研究指出,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的价值,为了避免计量模型中遗漏关键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书将其他显著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我们的计量模型。这不但有利于将环保投入的价值创造贡献与其他因素区分开来,还有助于避免因为变量的遗漏对样本拟合度造成的影响。综合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将资本结构、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资产运营效率、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放入模型中。

1)资本结构

自MM理论揭示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来,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股权结构影响企业价值的最终根源在于股份公司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Mintzberg(1983)认为股权结构有两种主要的度量方法:股权的所有者结构和股权的集中度。股权的所有者结构,即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它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经理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保证经理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的一致,从而有效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增加企业价值。Holderness和Sheehan(1998)对美国的两大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90%以上的控股股东派出自己的直接代表或自己本人担任公司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公司价值取决于内部股东(他们是持有公司股份的经理人员,具有对经营管理决策的投票权)所占有股份的比例。内部人员持股比例越大,他们努力经营公司的激励程度越高,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就越容易保持一致。相反,高管持股比例越低,越容易使经理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相背离,在没有建立任何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极高的代理成本,降低企业价值。基于此,本书采用资产负债率指标(LEV)作为资本结构的代理变量,以控制可能存在的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股权集中度

股权越集中,股东就越有可能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管理者,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提高。Grossman和Hart(1980)认为,公司股权不能过于分散,否则将使任何单一股东缺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驱动公司价值增长的激励,最终导致没有股东愿意密切监视经理行为。Shleifer和Vishny(1986)通过建立模型说明,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是必要的。股权结构越分散,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变得越困难,使得代理成本增加,影响企业价值。但又有研究显示,集中的股权结构引起了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大股东会侵蚀中小股东利益带来的代理成本,这同样会影响公司价值。基于此,本书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度量。

3)独立董事比例

独立董事比例的高低代表了董事会的独立程度。李常青等(2004)认为独立董事的增加有助于增加董事会的独立性,有助于董事会监督能力的提高,从而减少代理成本,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Daily和Dalton(1993)认为独立董事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带来专业化的建议,增强企业决策的准确性,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Weisbach(1988)、Rosenstein和Wyatt(1990)通过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有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观点。因此,本书将独立董事比例作为模型5-3和5-4的控制变量。

4)资产运营效率

袁光华等(2008)指出,根据杜邦分解的原理,当销售利率、权益乘数不变时,企业的净资产报酬率也将随总资产周转率的上升而上升。因此,通过各种内部管理措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资产的获利能力,加速其周转,将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鉴于此,本书将资产的运营效率作为控制变量。

此外,针对模型5-3和5-4,本书还选取了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针对模型5-1和5-2,表5-4给出了各变量的定义描述。

针对模型5-3和5-4,表5-5给出了各变量的定义描述。

表5-4 各变量的定义描述

img22

续表5-4

img23

表5-5 各变量的定义描述

img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