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力:以人为中心,保护人性,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力:以人为中心,保护人性,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为中心,以保全人性、保住人伦、保护人类,成全人自身的健康美好的生活为中心。人是目的,也是唯一的目的;人是最高的价值,也是唯一的价值。我们的学校,必须要研究如何教会孩子在今后无所不能的技术世界中,保持人类应有的尊严和善良,恪守作为一个人、一个世界公民、一个网络公民应有的道德伦理,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使命始终是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更好的人。

教育力:以人为中心,保护人性,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康德认为“人是目的”,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作目的,绝不只当作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是最高价值”。

无论是现在的学校还是未来的学校,无论未来的科技多么发达,始终不能脱离“人”这个中心。以人为中心,以保全人性、保住人伦、保护人类,成全人自身的健康美好的生活为中心。

技术无论如何发展,都需要做好“守护人类”这个初心和使命。

未来的学校,包括未来的教育,最让我关心的,不是我们能够运用多少技术来服务教育,而是我们能够摆脱多少对技术的依赖,来保持人类自身的完整、人性应有的美好和人生纯真的幸福。

作为一个多年的德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我们不是不需要技术,而是在我们提出未来学校概念并试图对现行的学校进行变革和改造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忘了,我们为何出发。

教育始终是为了成全人生的美好。人是目的,也是唯一的目的;人是最高的价值,也是唯一的价值。

我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正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无限便利;但也正是技术,让我们现在的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从未如今天这般艰难。

我们过去总是说缺钱,现在有钱了,学校越造越漂亮。可是,我们的教育者发现,教育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无助了。

我曾多次走进那些厌学和逃学的孩子的家庭。这些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手机电脑。本该在阳光下奔跑、在书本里驰骋、眼睛里充满纯真和好奇的青春少年,终日躲在不见阳光的卧室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无限精彩,脸色苍白,眼神暗淡,表情冷漠。

如果你让他们来学校,如果父母劝他们去上学,他们就会说,宁可跳楼,宁可吞药自杀,也绝不去。父母无奈,老师更无奈。

我们做过许多次这样的尝试,最终成功的寥寥无几。

这样的学生,在中小学,尤其是初中和高中,你们去了解一下,不是一两个,也不是三四个,而是一批。从全国来说,甚至有一大批。(www.xing528.com)

每次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总感到教育的苍白无力,并为此深深自责、愧疚。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无奈和悲哀。

在汹涌而来的技术浪潮中,我们的孩子迷失了自己。把手机当玩具,结果,网络成了他们生命唯一的依赖,最终反而让自己成了工具甚至玩具。

人,就这样被扭曲和异化了。

这是最可怕的事情,也是最令人感到无力和悲哀的地方。

所以,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未来学校应该怎么样。

我想,我们的未来学校,一定不能绕过我们当前面临的种种困惑和困境,一定不能忽视一个核心的主题:人怎样在技术中保持纯真和善良。

这是我思考的东西。

我们的学校,必须要研究如何教会孩子在今后无所不能的技术世界中,保持人类应有的尊严和善良,恪守作为一个人、一个世界公民、一个网络公民应有的道德伦理,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这是所有技术进入校园、进入课堂之前和之后,我们始终要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话:“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教育的使命始终是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更好的人。

所以,我的基本立场是:一方面,我们要勇于拥抱技术,迎接新时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研究和教会孩子如何在技术时代,学会坚守,守住我们人类的天性和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