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揭秘智商测验的真相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揭秘智商测验的真相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张永被同学们贴上了这个标签后,成了全班最受歧视的学生。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所有人们的预料,同时其他的追踪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智商与人们后天的工作成就并不是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这就打破了智商决定人的命运的神话,人们对智商开始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比纳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工作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心理测验运动”,智力测验也由此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做法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持续的。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揭秘智商测验的真相

现在中国有太多的心理学家或多或少学了一些国外的理论,就拿来在中国的孩子们身上搞试验,乖巧点的对测试工具(量表)做一些修订,笨拙的拿来就用。他们测完了,回去经过统计处理,一篇署上大名的论文就炮制出来了,也许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于是乎就成了什么什么专家,对教育改革做出贡献的研究者。然而,被他们测过的学生究竟怎样?测试过后的风波这些专家却全然不晓。下面是发生在一所小学的一件真实事件。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校都兴起了教学改革。北京市第×所小学也一样,纷纷请来或接受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到学校做试验。一天,由一批心理学家在每个年级随机选取了几个班,然后非常正规地进行了智力测验。当测验结果公布后,许多同学都对照标准分数知道了自己的智力商数。当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测验分数后,就开始互相询问。有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叫张永,他得了80多分,在全班中倒数第一。于是,同学们就开始叫他“弱智儿”。当张永被同学们贴上了这个标签后,成了全班最受歧视的学生。本来,张永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这个学生平时学习非常用功,也很扎实,回到家里以后他也很少出去玩,属于听话的孩子。自从被同学叫成“弱智儿”后,可以看出张永越来越自卑,情绪低落,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到期中考试时,两门课的分数都已经降到及格线上。

老师感到很奇怪,叫来了张永的家长询问,只知道张永不像平时活泼了,学习仍然很用功。后来,老师在无意中听到学生们叫张永“弱智儿”,这才明白事情的缘由。于是,老师回去找了一位大学教授,向他询问了有关智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老教授详细地解答了这位老师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并告诉她怎样处理这件事。

第二天上管理课时,老师宣布先开一个会,会议的主题是:“智力与后天成就的关系”。老师举了个例子,在美国的一个州,有一批教育心理学家对一些孩子做了智力测试,然后把他们的分数记录收藏起来,并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等过了二十多年后,他们对其中一些人的工作成就进行了调查评估,将他们工作的成就与二十多年前测过的智商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有三个人出现了如下的结果:甲的智商是130分;乙的智商是110分;丙的智商是90分。预期甲应当是一位科学家,但实际上甲是一位陆军中尉;预期乙是一位大学教授,而乙只是一位普通职员;预期丙是一位普通员工,但丙是获得管理学化学双博士学位的研究者。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所有人们的预料,同时其他的追踪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智商与人们后天的工作成就并不是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这就打破了智商决定人的命运的神话,人们对智商开始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看来,后天的教育、个人的努力、发展的机遇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再说明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古代有一个小孩叫仲永,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一定是个智商很高的孩子,由于后天没有很好地施以教育,长大以后就成了白痴。张永平时学习很好,说明他的智商没问题,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是因为大家经常取笑他,你们想想,如果大家经常取笑你,你能不受影响吗?

又过了几天,发生在另一个班里的却是又一种现象: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还有几位三好生,他们的智商只有一百分左右,而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或差的学生,特别是经常调皮捣蛋、挨批评最多的学生,他们的智商却高达一百三、四十分。这下子差生可得意了,他们有理由相信将来会更好,而一些好学生因智商问题倒搞得自己怀疑起自己来了,这些学生也开始忧郁,自己智商不太高,将来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测完智商走了,但却留下了什么?他们测试的结果是否科学且不论,但是他们给每个同学身上贴的标签却永远揭不去。有多少同学因此感到自豪而津津乐道,会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又有多少同学因此而感到自卑,会不会“一蹶不振误前程”。有多少老师不明就理,对一些所谓的“高智商”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一些所谓的“低智商”学生忽视不理。在老师的期望效应下,会不会“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呢?

智商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我们不难考究。

从概念上看:通常所说的智力商数(IQ),是指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离差智商即各年龄组被试的标准分数,它以平均智商为100,标准差为15或16。早年所用的比率智商,即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现在已废弃不用。(www.xing528.com)

从智商产生的历史背景看:1904年,法国教育部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义务教育,需要将一些弱智儿童从正常儿童中筛选出来,以便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训练。当时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A·比纳应邀为教育部设计一套专门用于测定儿童智力的智力测验量表,量表编制成功后,对弱智儿童的甄别工作顺利地开展了起来。使比纳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工作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心理测验运动”,智力测验也由此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编制出为数不多的创造力测验(有人把它们称为发散性思维测验),也可以归于智力测验的行列。虽然有证据说明,创造力高的人普通智力也高,但普通智力高的人创造力未必高。

按各类智力测验试用的结果看来,下列三点是比较明确的:

(1)由于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变化不太大,这些人的智力和他同龄的伙伴们相比,在较长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如果改变学习的条件,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智力商数则可以提高。

(2)一般说来智力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多岁阶段的前期,在此以后,一个人的各种能力是否下降,要看所观察的是何种能力以及个人是否使用和如何

使用这种能力而定。

(3)虽然智力(或普通能力)这一概念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部存在着某些缺点,但总的说来,事实证明它在指导测验的编造中是一种有用的概念。

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智力测验作为科学研究的辅助手段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无论是量表的编制还是具体的施测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弊端。人的智力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很难用一种单一的测验方法来确定一个个智力因素方面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非常热衷于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验,并很随意地给孩子们贴上了“超常”和“弱智”的标签。这种做法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持续的。事实上,真正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的儿童都是极少数,大部分儿童的智力处于正常水平。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给孩子们进行什么智力测验以及类似的测验,因为智商高的孩子老师和家长是能够观察出来的,智商不高的孩子同样也是容易辨别的,根本没有必要强调智商的决定作用,孩子们应当对智商测验说“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