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扫描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扫描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众多孩子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有关专家学者和家长们发出呼吁:“中小学生正处于危急之中,开展心理健康和构筑新的‘希望工程’势在必行!”最近,由辽宁省教育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专家们正在着手医治“独生子女综合症”。在神州大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块处女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扫描

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地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开始数到20,那么其中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

1993年4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一所中学6位少女因受到老师一点儿批评,再加上害怕父母责怪,于是集体出走大连,后又打道广州,在全国引起轰动,仅仅过了一个月,沈阳某中学一初二学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批评后,从三楼教室窗户跳下,摔成重伤。面对学生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等现象的出现,家长感到迷惘,教师也很困惑。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学龄前独生子女心理变态的比率,四川为51%,北京和上海均为50%。面对众多孩子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有关专家学者和家长们发出呼吁:“中小学生正处于危急之中,开展心理健康和构筑新的‘希望工程势在必行!”最近,由辽宁省教育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专家们正在着手医治“独生子女综合症”。

1993年5月,课题组的成员开始了一项浩繁而缜密的调查研究。专家们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卫生量表”和“XXS心理素质表”采取心理测量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东北三省42所中学、60所小学随机选取的三万余名学生进行科学的检测,得到了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书”。结果着实让人吃惊:约有32%的中小学生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课题组组长王加绵副研究员说:“这些问题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以后必将会危害社会,其病根在于不当的家教方式、激烈的学业竞争和枯燥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指导。”

在神州大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块处女地。实验之初,人们投来的是怀疑的目光。课题组的成员没有被困难压倒,他们扎扎实实地走出三步棋,硬是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他们首先开设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化解青春烦恼,排除各种困惑。课题组先后在长春、鞍山等地进行了五次心理健康技术培训,全国102所中小学的400多名实验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成为我国普通教育领域里第一批心理咨询教师。最初的咨询是带有试探性的,那些平时就好奇心切的学生冷不丁看到学校挂起了“心理咨询室”的牌子,忍不住溜进去探个究竟。果然,他们找到了有生以来还没有过的感觉。由于总有极少数同学不愿把自己的秘密公开向别人讲述,课题组还在实验点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把学生不愿启齿的问题通过信箱这个中介反映到心理教师,然后再经过筛选,把如“痛经”、“早恋”等典型问题以讲座、广播的形式进行专题集体咨询。

走进课题实验点校沈阳市岐山一小的心理咨询室,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心理咨询工作12条准则: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遏止、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解答、是领悟;不是表面屈从、是内心转变……正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心理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倾述,然后提出数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供选择。这样,冲突的心灵得到了平衡,许多曾想“一走了之”或“一死了之”的同学打消了原来的念头,重新鼓起了创造人生的勇气和信心。(www.xing528.com)

“授人以鱼,不知授人以渔”,课题组的专家学者走出了第二步棋。他们研究出跨世纪人才必备的心理素质模型,并归纳为“六种心态”、“八种精神”、“十二种能力”和“八种行为习惯”,然后依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编写了五本实验专用教材,在课堂上传授心理问题自我调适与矫治的方法、技术。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若把开展心理健康当作一项新的“希望工程”,那么营造有益于锤炼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则是这项工程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第三步棋。在校内,各实验点校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活动,如“生活处理比赛”、“今天我当家长”、“竞选班干部”等;在家庭,让孩子们不再受过去那种“溺爱式”或“专制式”的教育;在社会,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部队、农村、商店,进行实地的磨砺教育,使他们领悟到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

实验之初,报名参加实验的学样仅有14所,且只限于辽宁一省,到今年夏季,实验点校已拓展到102所,北京、吉林、黑龙江及南方省市的一些重点学校已纷纷加入了这项实验,至今还络绎不绝。一位老校长兴奋地告诉记者:“心理健康教育这招儿真灵,过去光讲大道理,学生心烦,该做的不做,不做的偏做,现在摸准了学生的心思,啥事都好办了。”

(摘自《中国教育报》95.11.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