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元化格局彰显

金融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元化格局彰显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银行业体系格局多元化、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改革宣告了几十年的“大一统”银行体制的结束。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同时,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商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这使得银行业在向民资开放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金融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元化格局彰显

文/赵小冬

改革开放40年,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和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银行业体系格局多元化、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过程。中国银行业已经从大一统的单一银行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

过去的历史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让中国的银行业更强大。银行业的成就是过去的,并不代表未来,要取得未来的成就,依然需要奋斗,需要深化改革和开放。我们相信,在新一轮改革和开放中,银行业将会有更多更大的创新,也会走向更强大。

1978年之前的数十年,中国的银行业务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的,直到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这不仅开了设立国家专业银行的先例,更是首次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

1979年3月,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迈出了专业银行体系的建设步伐。8月28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为国务院直属单位,省、市、自治区分行为厅、局级单位,受总行和当地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总行领导为主。1996年3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1983年9月,国务院做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央行制度框架初步确立。

同年9月17日,国务院做出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该文件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应当“集中力量研究和做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资金管理,保持货币稳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同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至此,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

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专业银行体系得到初步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分离,使其承担了原有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金融经营业务。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做出的《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提出“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中国工商银行与1979年恢复(成立)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构成了我国四大专业银行。至此,我国建立了专门的专业银行体系,并得到了初步发展。这一阶段的改革宣告了几十年的“大一统”银行体制的结束。

1986年7月,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组建。

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交通银行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按照市场化改革导向迈出步伐最早的银行机构,在银行业的制度创新方面开了先河。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回顾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成立之初,不少银行起步于“服务本地经济”。例如,25年前,为了解决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城市基础建设的融资问题,上海宁波路上诞生了一家地方银行,为了体现“聚焦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使命,冠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之名。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银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40年,特别是股份制银行的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更为股份制银行自身注入了迅速扩展经营领域和规模的巨大动能,在迎来自身黄金成长期的同时,也实现着从“立足本地”到“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蝶变。(www.xing528.com)

实际上,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最早上市的银行类型。早在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面向社会公开发售普通股,并于1991年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银行,并由此拉开了股份制银行上市融资的大幕。截至目前,12家股份制银行中已有9家相继完成上市。

通过对比股份制银行上市前后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后的股份制银行均呈现出资产规模快速扩张、负债结构优化利润高速增长、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趋稳等特点,并实现了全国性甚至跨国的网点铺设和业务经营等巨大变化。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股份制银行“走向世界”的脚步逐渐加快。一些股份制银行开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展中外银行间的深度合作;一些股份制银行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并购海外银行,拓宽业务领域,提升跨境金融实力。

对于我国银行业改革而言,引入民间资本和民营体制有着重大的意义。而走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路程中,民营银行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在摆脱了“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进军银行业的能力和意愿都在增强。同时,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商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这使得银行业在向民资开放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从1993年开始,银行业向民资开放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特别是民生银行的成立具有标志性意义,但鉴于当时的市场化程度,民生银行更像是“公私合营”或“官督商办”企业。此外,民生银行审时度势的战略转型虽然为后期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当时针对民营银行的论战过程中,这却使得“支持民营经济”似乎难以作为放开民营银行的理由。

2003年7月,由长城金融研究所推动的5家试点民营银行方案在京接受了国研中心、银行界和学术界专家的“三堂会审”,不过其普遍存在的暴利心态并没有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此后,志高集团、泰力实业等陆续试图发起筹建民营银行均告失败,民营银行破冰之路由此进入停滞。

2012年以来,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巨头凭借货币市场基金、网络小贷、移动支付等创新产品,变相地冲击着传统银行业务,也间接地证明了民营企业也能做好金融。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政策精神,于2014年初启动民营银行试点。2014年3月,银监会批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2014年底,首家试点民营银行————前海微众银行正式开业运营。到2015年5月,第一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全部如期开业。2016年,第二批14家民营银行完成论证,重庆富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等12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2016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意味着民营银行正式进入依法依规常态化设立的新阶段。第二批民营银行已于2017年底前全部开业。

当下,中国的银行跟互联网金融行业还会继续改变,正马力十足地向着远方前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一个美丽的“窗口”,从这个“窗口”里,我们能看到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太原长风街支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