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传统向多元化转变,金融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从传统向多元化转变,金融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吉林省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业态体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吉林省金融业改革发展正步入新的阶段。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已从传统存款、贷款和转账结算快速发展创新成为既涵盖基本资产负债业务又包括新兴中间业务的功能体系。吉林省企业融资结构

从传统向多元化转变,金融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金融体制高度集中的局面被逐步打破,专业银行及人保公司相继恢复建立开启了银行业保险业的发展历程,证券业也开始起步发展。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吉林省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业态体系。尤其是近些年,在政策引导下,东北地区第一家民营银行、第一只省级信贷周转基金相继成立,省内第一家金融租赁公司设立、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成功登陆港股,第一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成功落地。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吉林省金融业改革发展正步入新的阶段。

1.银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布局日益完善,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随着各家专业银行相继恢复建立并陆续实现商业化改造,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入驻吉林,以及信用社改制为地方性商业银行,整个吉林省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银行业综合竞争能力持续增强,机构布局日益完善。2003年以来,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吉林省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此后,吉林省又新创设外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2005年至2017年,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从5567亿元增加到31283亿元,增长4.6倍,而从业人员由85772人增加到115429人,增加0.34倍,网点个数保持稳定,机构的经营效率与质量提升明显。但也应注意到,吉林省内银行业在改革发展中仍存在着部分制约自身健康发展的因素,还有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甚至是不科学的问题,需要加以重点关注和解决。

表3.3 吉林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布局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二是存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存款方面,2018年末,吉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1926.98亿元,是2003年末3307.30亿元的6.63倍,是1978年末24.94亿元的879倍。贷款方面,2018年末,吉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8956.37亿元,是2003年末3281.30亿元的5.78倍,是1978年末61.15亿元的310倍。吉林省银行业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也明显提高。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已从传统存款、贷款和转账结算快速发展创新成为既涵盖基本资产负债业务又包括新兴中间业务的功能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更加丰富,金融服务覆盖程度更广,服务功能和效率明显提高,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获得的金融支持明显增加。

图3.5 吉林省人民币存款增长显著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图3.6 吉林省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融增量比较高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三是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省内多家商业银行均已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推进对“小微、三农扶贫”等领域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吉林省分行细化内部体制建设,单独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和扶贫金融事业部,为发展普惠金融保驾护航。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方面,商业银行加快增设农村分支机构,推动农业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下沉服务重心,延伸基层网络;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模式;在精准扶贫方面,深入实施扶贫特惠金融,推动贫困地区信贷精准投入,提高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信贷资金配套比例。2017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6186.4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4.35%,高于全国9.3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52.2亿元,同比增长14.2%;精准扶贫贷款持续增加,年末余额达到555.9亿元。商业银行围绕线上化、零售化、批量化发展思路,高效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银银平台商业模式,将移动支付、财富管理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扩展到全省主要县域及农村地区,填补金融服务盲区,有效增加当地金融供给;将普惠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充分融合,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融资融智服务。

四是银行业开放、合作与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吉林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服务好中蒙俄经济走廊、“丝路吉林”大通道、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项目建设,建立更加紧密的东北亚金融合作机制,打造多元化开放合作平台,提升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域内外金融机构合作,省政府积极引进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鼓励在省内设立分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组织体系,在市(州)、县(市、区)拓展业务网点;推动设立民营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在省内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省内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探索服务地方发展新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政府购买服务、创新设计订单融资、粮棉油全产业链信贷等一系列融资新模式。省内的各家商业银行强化业务、产品、制度、管理等创新,增强自身实力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2.证券业发展速度趋缓,融资功能需进一步提升

自1993年第一家公司上市起,直到1996年,吉林省上市公司经历了高速扩容,然而此后,同全国和其他省市的发展速度相比,吉林上市公司数量增加明显呈现减缓的迹象,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在全国的位次逐步后移。截至2018年底,吉林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41家,总市值2543.20亿元;A股上市公司家数在全国排名第19位,处中等水平;此外,境外上市企业分别达到41家和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7家。证券机构方面,总部设在吉林省的证券公司有2家,分别为东北证券和恒泰长财证券,截至2017年底证券营业部覆盖全省9个地区;吉林省股权交易所改革组建完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加速构建。(www.xing528.com)

表3.4 吉林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Wind、吉林政报,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2013—2018年,吉林省直接融资规模增量1433亿元,占全国0.77%,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倒数第9位;直接融资规模增量在社融中占比为11.71%,与全国平均的19.13%亦有一定差距。吉林省企业融资结构仍有待改善,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

图3.7 吉林省历年国内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3.保险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存在粗放经营现象

吉林省保险业起步于1980年吉林省人保公司恢复,此后十多年间吉林省人保公司业务每年以40%以上的平均速度增长,在此期间又陆续成立了多家保险公司,从而形成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机构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市场格局。此后吉林省保险市场机构数量开始迅速扩张,截至2017年末,全省共有法人保险机构2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35家。

图3.8 吉林省历年保费收入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吉林省统计公告,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2018年吉林省保险密度为2318元/人,为全国第20位;保险深度为4.2%,为全国第13位。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与全国平均水平都相差不大,但在东北三省中为最低水平。此外,由于吉林省保险业资产规模2017年增长104.20%,这使得其2012年至2017年间的五年复合增速高达32.69%,增速远于全国水平17.91%。综合各项指标来看,吉林省保险业在全国各省份之中属于中等水平,从资产规模来看相较全国甚至增长更快,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高投入、高费用的粗放经营现象。

图3.9 吉林省历年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吉林省统计公告,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