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陕北延安地区石窟造像的社会背景

影响陕北延安地区石窟造像的社会背景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北延安地区宋代石窟造像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紧密的联系。宋王朝建立后,一反后周抑制佛教的政策,而大力提倡佛教。到宋真宗天禧五年,全国寺院总数已近四万所,虽然宋徽宗曾一度打击和压抑佛教,但为时很短即恢复原状。从根本上说,延安地区宋代石窟的大量开凿是战乱促成的。延安地区宋代石窟寺的开凿时代几乎与战争延续时间同步,且大部分堡寨附近,都开凿有石窟或修建了寺庙。

影响陕北延安地区石窟造像的社会背景

陕北延安地区宋代石窟造像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紧密的联系。宋王朝建立后,一反后周抑制佛教的政策,而大力提倡佛教。到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全国寺院总数已近四万所,虽然宋徽宗曾一度打击和压抑佛教,但为时很短即恢复原状。宋王朝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为佛教更普遍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在这种气候影响下,延安一带的自然环境和政治文化条件则为佛教在这里普遍渗透提供了土壤。延安一带土地贫瘠,各种自然灾害频仍,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终岁而不得温饱,便寄希望于佛和菩萨的保佑。在这里的宋代石窟造像题记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吉祥祝语比比皆是。于是以形象弘扬佛教教义的石窟艺术,便得以广泛传播。而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也出于种种原因而为石窟寺的开凿提供山林土地等有利条件。

从根本上说,延安地区宋代石窟的大量开凿是战乱促成的。当时雄踞西北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叛宋自立“大夏”,并屡屡挥兵攻宋,宋王朝便向陕北增调中央禁军20万,诸州厢军10万,并在边境一带增设堡寨戍垒。大军云集,堡寨相望。直到公元1119年,西夏遣使纳款,宋徽宗诏令鄜延等六路罢兵,前后延续了近60年的战事方告结束。战争给边境人民带来了沉重的丁徭赋役的负担。据记载,宋神宗元丰五年的永乐之役,宋军士卒役夫死于是役者20万人[1]。由于连年战争,人民祈求安定和平的生活环境,被奴役者寄希望于渺茫的来生,被蹂躏的灵魂希冀寻找慰藉的场所。于是佛窟就应运而生了。(www.xing528.com)

宋代石窟寺的开凿,也迎合了宋与西夏战争的需要。公元1042年,西夏大举入侵,宋军败于定川,人情忧沮,军心涣散。知泾州滕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藉定川战役殁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定”[2]。佛寺在战争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延安地区宋代石窟寺的开凿时代几乎与战争延续时间同步,且大部分堡寨附近,都开凿有石窟或修建了寺庙。这就充分说明了石窟造像是想给死者以归宿,给生者以慰藉,它的兴盛与战争有着很大的关系[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