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思想与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思想与写作能力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旦说得不好,“思想”“文化”这类东西,得把他们吓着,不敢再提笔了。思起来,想起来,“思想”自然而然就有了。如果他们能够从最“熟悉”地方看到,因为思着想着而带来的别样风景,那“思想”这个词语,就算落地了。这是教材里已经“定了性”的小文言文,甚至课文后还附着详细的翻译以及思想意义诠释。“是,”我说,“认可别人的美丽,也是一种美丽。”

如何培养思想与写作能力

每周读小家伙们的随笔时,是我最惬意的时光。写作,是孩子们生命状态的提纯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孩子们本就是立体的,而文字中的孩子们,不仅立体,还是三维的,多维的,N次元的。所以,文字很多时候比生命本身还要鲜活和丰富呢!我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徜徉,常常“兴尽‘不返’舟”,“沉醉不知归路”啊!

这段时间,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思想”。

用“写作无难事,我要‘真’‘小’‘新’”的理论去引导小家伙们,孩子们写生活,越写越好。作文中的假话、套话基本没有了,班级的随笔世界,草长莺飞,春意盎然。

我想再往前走一步。如何走?走向思想,走向文化

但对一群还站在童年的尾巴上的小孩,跟他们说思想说文化是一件难事儿。孩子就是孩子,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一旦说得不好,“思想”“文化”这类东西,得把他们吓着,不敢再提笔了。

我决定先从“思想”入手,一点一点地渗透。我琢磨着,首先得让孩子们懂一个道理:要有思想,那就得真正去“思”去“想”。思起来,想起来,“思想”自然而然就有了。

这样的渗透,最好从孩子们最熟悉的课文开始。如果他们能够从最“熟悉”地方看到,因为思着想着而带来的别样风景,那“思想”这个词语,就算落地了。我选中了《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这是教材里已经“定了性”的小文言文,甚至课文后还附着详细的翻译以及思想意义诠释。这样的文章,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读一读、背一背就完事。但这次不一样,我要用它来吸引孩子们去真正地“思”和“想”。于是,备这篇课文,我下足了功夫。

课上,基础知识处理完了之后。我问孩子们:这个东施啊,是个很倒霉的姑娘,几千年来全被人们作为反面教材讽刺。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评价,或许会很不一样。你们觉得,东施真的就那么可笑吗?她就没有一点点可爱的地方吗?

一个孩子说:“她是个爱美的姑娘。”

“对,”我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的人无罪。”

“她还知道自己不漂亮,想改变自己。”

我挺感动。我说:“是。这世界上绝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好看的。接受自己的不美丽,需要勇气。”

一个孩子说:“她还会欣赏美。她也觉得西施漂亮。”

“是,”我说,“认可别人的美丽,也是一种美丽。”

“她还努力向漂亮的人学习,努力让自己也漂亮起来。”

“她效颦,其实是在追求美。抛开结果不说,她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我点评道。

“我觉得她挺有勇气的,她去模仿美的对象,敢于在村里展示自己。”

我说:“对,东施的出发点一点儿都没有错,她就是向漂亮的人学习嘛。她比那些因为自己不够漂亮而躲在家里不敢见人的人强多了。”孩子们真的很善良,只要稍稍引导一下,他们就会有自己比较理性的看法。

“那我们来帮帮东施这个可怜的姑娘。”

我板书: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 而美。

我说:“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西施皱眉头就更好看了,而她学着皱眉头却不好看呢?”

一个孩子说:“西施本来就好看啊。”

我说:“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西子捧心愈加美丽,根本原因在哪里?一个人生病了,按照正常道理,应该是不好看啊。”

孩子们沉默。

我又举《红楼梦》中的例子。之前为了解释“颦”,我说了一段贾宝玉点评黛玉“眉尖若蹙”,送她“颦”字为号的故事。下面我继续引用。在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看到林黛玉时,曹雪芹这样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我说,“懂了吗?黛玉生病,宝玉是越看越爱。原因是什么?”

孩子们恍然。一个孩子说:“西施本来就漂亮,她皱着眉头,很疼,那个样儿一定很可怜,让人同情。”

我说:“同情不是最好的词。换换。想一想。”

孩子说:“怜惜、心疼。”

我说:“对了。关键是西施的痛是——”

“真疼。”孩子们说道。

“还有,平时大家都觉得西施美,他们心理上有定式,就会觉得她任何时候都美。”这个孩子很让我敬佩。我也没有想到这一层啊。

我指着板书: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而美?让孩子们说话。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真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自然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真情流露而美。”

“吾知颦美之所以美,皆因平日就受宠而美。”

……

“自然的、本真的东西,肯定让人喜欢。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子,那么娇,那么弱,还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人们疼爱怜惜她,她的病就成了一种别样的美了。可东施呢?”

“她是装出来的。”

“她很造作。”

“是这个道理。东施希望自己美丽,但路子不对。假装的表演当然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她是盲目模仿,弄巧成拙了。孩子们,我们来帮帮东施,你能够跟她聊一聊,帮助她解决认为自己不美丽的难题吗?”

一个孩子举手。他说:“我会跟她说,不用太在意自己的外表,其实一个人长得不好看很正常,大家习惯了就好了。”

一个孩子说:“我会劝慰她,美女都是世间稀奇。人家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呢,她们就是画里的人物,只能欣赏,学不来的。”这个孩子的发言引起大家哈哈大笑。

“一个姑娘要变得美丽,其实方法是很多的。比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装啊,比如多读书增加自己的内涵啊。”这个小孩子很有深度。

“这个思路好,大家可以循着这条思路去想,替东施想想办法。”我鼓励大家。

周杰伦也不好看,因为唱的歌好听,就变成帅哥了。”

同学们又哈哈大笑。

“可以拥有自己的独门本事,你就漂亮了。”我点睛。(www.xing528.com)

“我建议东施学习韩红,她不算漂亮,不也成了天后级的人物了吗?”“因为她唱歌好,而且还有一颗善良的心。”我帮助这个孩子把话说圆满。

“她还可以让自己更善良。一个人善良仁慈,也会让人觉得漂亮。”

我真佩服这个孩子。

“反正我觉得美和丑都是相对的。模样是爹妈给的,是啥样就是啥样,不用纠结。样子改变不了,气质是可以改变的,心情是可以改变的。用不着去学西施啊。”

我点头。我说:“东施如果听到,会很感谢你们。老师也想帮帮东施,我送两句话给东施姑娘。第一句: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第二句,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我还希望,如果我们遇到了长得不太漂亮的姑娘,不要像寓言中的那些富人——”

“坚闭门而不出。”

“更不要像那些贫人——”

“挈妻子而去之走。”

孩子们大声背诵。

“孩子们,在生命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可能是那个东施姑娘呢。所以,对丑姑娘,对在追求美中犯了错误的丑姑娘,我们愈要宽容,愈要开导她、鼓励她。这样,所有的姑娘都有可能变成美姑娘了。”

……

这堂课气氛特别热烈,孩子们上得很开心。下课后,大家还纷纷在随笔中记录。在随笔评讲的时候,我启发孩子们:大家喜欢这堂课,觉得很有趣很难忘,你们觉得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教得活?文言知识落实很机智?大家发言很酣畅?每个人都走进了故事,有代入感……孩子们叽叽喳喳。

最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断地在产生思想,新的思想推动着更新的思想产生。我们不仅对几千年来被嘲讽的东施姑娘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我们对美,对如何对待弱者,都有了新的思考。思想,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思想,是真正的课堂兴奋剂、生命兴奋剂。

最后我说:我希望,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而且还能够在随笔里、作文中,都能看见大家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其实就是思想呢!

一帮小孩子还是有点儿懵。初三才开始学习议论文呢!对于议论,对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是“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孩子有点儿抽象。

我还得把门槛放低一点,再放低一点儿。

一天,我读到了杨霈野同学的一篇“微型随笔”。所谓微型随笔,就是简单几句话的随笔。我说过,只要言之有物,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随笔。所以,孩儿们的随笔本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这是一段小牢骚,我一读,爱不释手,连忙在课间操时间当众“宣讲”了。我是圆明园校区的“领导者”,大凡在课间操时间被“宣讲”的内容,都无一例外学校的大事要事。

我说:王老师今天读到了好东西。创新二班杨霈野对课间操提意见了。他说他不喜欢上课间操,原因有两个:第一,一个学期了,课间操做的都是武术健身操,天天做一样的操,实在无聊。第二,王老师老在课间操说事,说的又多是批评学校不好现象的事儿,课间操时间天天都是灰色信息,让人压抑。从年级组长的角度,我觉得杨霈野的意见让我反思了我们的课间操,这是一个改进的契机。课间操的形式内容确实有改革的必要。特别是提醒王老师的“课间操批评行为”,对我更是有很大的启发。“喜微笑、爱赞美”是圆明书院的阳光思维方式,但在学校最重要的场合,王老师首先就没有做到,这是老师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以后王老师进行调整,要让课间操时间不仅“练身”,而且“悦心”。

孩子们啪啪啪地鼓掌,为我的坦诚和勇敢。我也觉得很幸福。

我接着说:从语文老师的角度,我更高兴,杨霈野同学其实写了一篇微型议论文。这么小的年龄,面对着大家熟视无睹的现象,有观点有立场,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实在难得。他仅仅是提意见吗?不!他表达的是思想啊!是我们写作中正在呼唤的思想啊!

全场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杨霈野成了今天课间操的小明星。

我知道,这个小事件一定会有发酵作用。许多尝试“思想”的作品将会诞生。孩子都是机敏的、聪慧的。如果他觉得学校安全,觉得老师可靠,他便敢思敢想,且敢“发表”出来。

首先跳出来的是那个古灵精怪的罗翊宸。小家伙天天中午赖在我的办公室跟我谈“教改”,希望我改革课堂,不要“强迫”他们背诵《中华成语千句文》。这个眉目清秀的小个子男生,眉眼活泼得很,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常常说得我一愣一愣的。虽然他的“教改”建议还很罗曼蒂克,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家伙是有前瞻性的。小朋友的心底,有自己向往的教育蓝图。

这回他交上来的随笔,开始把他对“教育”的“批判”变成文字了。哇!我真的很服气。他的批判矛头对准了同学们天天在用的《练字本》。这是教材配套的一本小书,汇聚了每个单元的重点字词,用描红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练字。我要求孩子们两个周写一个单元,这是班级语文教学的常规作业。但小罗同学发现了问题。

【作品展台】

论四班教育改革之练字本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罗翊宸

今天,我又在写练字本─一项耗时的、无用的、无聊的、无脑的半语文半体育作业。

首先,这项作业描红的范字不甚好看,甚至有时还会突然蹦出来一个与别的字体不同的字,或粗或细,或大或小。而且经常出现缺胳膊少腿儿的字,比如“家竟富有”,明显“境”错写为了“竟”,是错别字。这根本不是一本认真校对过的书。而且,这个写字作业任务量极大,写得太多后,右手酸痛,左手麻木。同学们为了节省时间,很少一笔一画地去描,多是应付了事。

所以,这项说起来是练字的作业就被转换成为一项体育作业,既达不到练字的目的,又浪费时间,甚至还会让同学们厌烦书法

这里最核心的问题是逼迫、强压与不自主。与其每两周用几个小时去训练腕力,还不如让同学们换个方式去锻炼腕力呢。

那如何才能达到练字效果呢?我想,练字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身处茂盛植物之中,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或中国古典音乐,伴着天然的鸟啼或蝉鸣声,嗅着芬芳的花草香。如还有夹着几丝寒意的清风微微拂过,那就更好……只有全身心放松,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才是练字的最佳状态。

这时候,同学们拿起笔写着自己想写的字,不限个数,不限内容,写什么都行。慢慢写,深呼吸。练字应该和放松、悠闲、典雅、修身、养性等美好的词语联系起来。练字的时候,要安静地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肺部隆起、扩张、收缩、落下。

总之,用学校发的练字本是练不好字的。印刷质量太差和练习环境糟糕所致。

其实我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这本“教材”。读到小家伙的文章,我才翻出来认真检查了一下,果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印刷粗糙,错误很多,不仅有字体的随意变化,还真有不少错别字。大部分孩子都是听话的“好孩子”,认真完成作业不会多想。只有这个鬼精灵,发现了,研究了,还提出了改进意见——虽然太“浪漫”,学校暂时不可能有这个条件,但是,我还是为这浪漫感动了好久——其实,这也是我的理想啊!

我第一时间向学校图书馆汇报了,明年绝不能再订这本书了!同时,我脑袋里也在琢磨练字这事儿,对孩子们正当时,重要得很,迫切得很。如何做才能更有效、更受欢迎呢!我有一种预感,小罗先生的这篇小文章,还真会推动我的教学改革呢!

我在班上隆重推荐了小罗的随笔,告诉孩子们:别小看自己,你们看,这就是思想!思想是多么宝贵啊!好的思想,完全可能点燃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引线,引发重要变革。而且,产生思想并不难,关键在于,你对惯常的生活现象能够保持足够的敏感,你愿“思”愿“想”,思想就产生了。

小罗先生论练字本的事件后,各种“思想”如雨后春笋,开始在创新班生长起来,故事一个接着一个。篇幅所限,我就再举一个。这是《年级史记》写作中涌现出来的。请看小伙子是如何批判我们的“背诵”的。

【作品展台】

遗“试”独立,考试既去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王晔崎

【说明:文章部分仿苏轼的《前赤壁赋》,文中“同学”和“其友”为虚拟人物,事件部分真实!且针对的文章仅为一些简单的、人人都理解的文章!】

丙申之夏,五月癸巳,学子与师读书学于校园之中。乌云不散,凉风袭来。举书属友,送千句之文,歌文言之章。少焉,师出于前门旁,徘徊与讲台间。杀气横室,沉寂接天。纵一脑之所如,背万字之茫然。浩浩乎如乘虚策马,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试独立,蠢化而受罚。

于是背诵伤甚,扣桌而歌之。歌曰:“背诵兮默写,磨字句兮溯淹死。寻觅兮予怀,望放假兮天一方。友有背诵课文者,坐歌而应之。其声戚戚然,如怨如恨,如泣如诉;余音远飘,不绝如匹。舞众生之内心,泣窗外之路人。

其友喟然,侧倚举书,而问同学曰:“何为背诵?”同学曰:“课上乐止,言语南飞。此非吾等上课沉默之故?西望同学,东望同桌,学生相缪,广忽茫茫,此非吾之躲于天边者乎?方吾拉桌椅,下后方,顺势而逃也。昔之以此窥课外之书者,而今安在哉?皆以背诵而见害。况吾与子奋斗于课堂之上,侣问题而友答案,策笔扬纸,不知何时毕,敲桌椅以相属。寄孤燕于天地,渺苍天之一谷。哀吾时之须臾,怨作业之无穷。挟笔本以遨游,抱答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同学曰:“汝亦知夫海与鱼乎?大海无边,凡鱼咸不可游尽。盖将鱼之眼而观海,则海乃有界有限;自古人视角而观之,则海无边;而自天空观之,海应同鱼之识。人类如鱼,只知一粟之识,而已足矣,安梦游尽,鱼乃觅一宝地,葺四壁而占之,享而长终。作业可不做,宝地必占矣!今吾与子忙为背诵,可知无用而罢之,受罚可怕哉?或应付了事。”

其友笑而喜,复读以应付。寂寞既尽,桌上狼藉,而不知考试既去。

【点评】

王晔崎,创新班小才子是也。好学专注,理化均自学至高中。迷天文,喜摄影,爱文学。此文激烈批判语文教学之“背诵制度”。其母惴惴,言小王自称“叛逆的猴子”,忧此文作《年级史记》,不甚合适。我答:妙哉!年级史记也,孩儿们真实生活、情感、思想之记录也。不“叛逆”,“思想”从何而来?祝叛逆小猴,再接再厉也!而后之成长,自会矫正其不当之处。毋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