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常校长陈波浪:打造领跑学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样板校

非常校长陈波浪:打造领跑学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样板校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波浪的回答是,心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一年来,校长陈波浪带领他的团队把一所面临合并的薄弱学校打造成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领跑学校,并且荣升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0所样板校之一。熟悉他的人常说,陈波浪是一位善于琢磨的人。

非常校长陈波浪:打造领跑学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样板校

一所学校的课改需要多长时间?湖南道县三中给出的答案是一年。

一个校长改革的空间有多大?陈波浪的回答是,心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一年时间,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校而言,可能不算是什么奇迹,但是对一个与山东杜郎口中学一样陷于无资金、无优质生源、无优秀教师等“六无”境地的薄弱学校而言,则意味着一种重大突破。

一年来,校长陈波浪带领他的团队把一所面临合并的薄弱学校打造成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领跑学校,并且荣升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0所样板校之一。一时间,道县三中“火”了,前来取经观摩的兄弟学校络绎不绝,县委书记、县长来了,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的领导来了,教育部的领导也来了,对这所学校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波浪,这个从三尺讲台走出的农村中学校长,一个喜欢泡在课堂里的校长,一学期累计听课142节,评课136节。当他的名字与一场教学改革链接在一起的时候,改革本身便充满了更深刻的寓意——注定要掀起波浪。如今,整个道县因为他所在中学的改革,拉动了区域课改的引擎。

熟悉他的人常说,陈波浪是一位善于琢磨的人。喜欢玩麻将的他,曾被称为“一代麻将宗师”,而他从玩麻将里却能参悟课改智慧,甚至把玩麻将的智慧引入到了学校管理。他说,做教育要像玩麻将一样,敢于痴迷,敢于推倒重来……

我不是教育狂人,只是喜欢教育的人

褚清源:你最初选择改革的动因是什么?没有担心过失败吗?

陈波浪:我从教二十年了,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却一届不如一届。比如:网瘾学生多,而且不分昼夜,上网上得两手发抖,形成条件反射;打架学生多,喜欢拉帮结派动用武力来处理问题;逃学学生多,学生厌倦了学习生活,以至于选择逃离;瞌睡学生多,上课不到五分钟,学生却睡倒一大半。这曾是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教师不断训斥,而且采取各种手段来强化作业训练,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却始终无法提高。到头来,师生身心俱疲,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我想,根本原因就是传统的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戴上了镣铐,使得师生的聪明才智无法施展。必须给师生搭建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平台,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且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这就是我最初改革的动因。

说实话,我没有担心过失败,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经跌落到谷底了。即便改革失败了,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总会比现在好。对于走在谷底的人来说,没有失败可言,他走的每一步都是上升。

褚清源:有人说你是一个“教育狂人”,生活里只有教育,只有课堂,是这样吗?

陈波浪:不完全是这样。我不算是一个“教育狂人”,我至多算是一个喜欢孩子,喜欢教育的人。别人说我是“教育狂人”,可能基于我几乎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校,很少做家务,平时喜欢扎进孩子堆里,和他们谈心、谈理想,和留守学生、学困生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承担孤独,倾听他们的心声。平时我一有时间便随手带个木凳扎进课堂,看教师如何精心组织课堂,看孩子们在课堂上成功展示而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些使我感到很欣慰。我是教育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在这个领域里找到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要找到自己的乐趣。

褚清源:课改初期,你也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家长的质疑和反对,是什么让你把课改坚持下来的?

陈波浪:课改本身就是与旧思想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遭遇阻力和质疑,这是正常的,如果没有质疑,只能说明你的课改还没有改到深处。

在课改之初,曾有人给县委和教育局领导发信息,其中有几条说,“三中的改革乱七八糟”,“这样的人能当校长吗?”可以说,教师和家长的反对,让我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我的内心是十分孤独和痛苦的。我也想过放弃,但是有两个原因使我坚定了一改到底的决心。一是孩子们脸上从课改前的满面愁容到课改后的灿烂笑容,这是我坚持一改到底的良心上的道德保证。通过课改,孩子们学得更开心了,上网少了,体育锻炼积极了,动手、动口能力加强了,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了。二是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是我坚持一改到底的措施上的组织保证。时任县委书记唐湘林、县长胡先荣常常到学校鼓励指导。这些促使我破釜沉舟,一改到底,不留后路。

从麻将里参悟课改智慧

褚清源:改革意味着破“旧”立“新”,道县三中的改革是怎么有破有立的?

陈波浪:道县三中改革的“破”和“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变传统教育中的“除草”意识为“播种”意识。在传统模式中教育往往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师生,久而久之,师生感到厌倦、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这种违纪现象严重,就出台一种制度来约束,那种违纪现象严重,就出台另一种制度来约束。这种“除草”式的教育,会使师生疲于奔命,却没有多大效果。试想,假如我们的教师都觉得自己能成为名师,我们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谁还会去违反规章制度呢?在我校的“校本德育研究”中,“播种”意识贯穿始末,最终达到人文管理。

二是变教师控制的、死板的、学生厌倦的传统课堂为生态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要求教师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师点拨时间不能超过10 分钟,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

三是变“我好想玩”为“我开心玩”。传统教学模式的陈旧以及课堂的枯燥、压抑,沉重的学业负担使得学生从厌倦学习到厌倦校园,然后到厌倦生活,以致学生疾呼:“老师啊,我好想玩!”这是学生对生命的抗争,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呼唤。学校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就是针对这一现实而开展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和乐趣,从而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觉得:校园生活比社会生活更丰富,更富有吸引力,更有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逃出校园,作为完整人的学生的天性才得以充分展现。

四是变“大锅饭”为“责任承包”。传统管理中学校教务处把各班的课分给教师,不管教师愿不愿意,都得这样做,搞得怨声载道。不管教得好不好,反正是学校分课,有课上,不着急。现在学校开学不分课,校长只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自由组合任课教师。这样,志同道合的人自然走在一起,工作起来就开心。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分析讨论学生状况,一心一意把班级管理好。他们把班级当成自己的责任田,精心呵护,师生之间构成了和谐共同体。与此同时,工作责任心不强和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就会面临着“下课”的困境。

褚清源:有教师在博客上写到,你是用你烂熟于心的“牌路”来管理学校的。能具体谈谈吗?(www.xing528.com)

陈波浪:大凡喜欢玩麻将的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痴迷。在麻将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是:“麻将如绣花”“覆了”。麻将高手都懂得这个原则:“唇亡齿寒,每张麻将牌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痴迷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学校管理设计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别出心裁、生动有趣,用以吸引全体师生,使他们在整个校园里感觉到轻松愉快,痴迷于校园。“麻将如绣花”告诉我们凡事都要细心、耐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精心呵护,永不言弃。“覆了”就是推倒重来,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不断地“覆了”,又要不断地“立了”,那就是把学校管理当成是动态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日趋成熟。“唇亡齿寒”是指打麻将的四个人都要关注,这是整体观念。比如:上家、对门的运气好,经常覆牌,自己和下家运气差,如果这种格局不改变,下家没法玩下去,自己也没法玩下去,最后结局就是中途散伙。只有自己把好牌打给下家吃,使下家能赢牌,通过下家的运气来改变自己的运气,四个玩家才能和谐地玩下去。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学校管理要关注每位师生,关注每位师生的成长,对教学水平差一点的教师或者潜能生,要打最好的牌给他们吃,给予他们足够的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使学校师生整体提高。只有在永不言弃的校园里,每位师生才能感受到温暖,才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样的校园才是和谐的、健康的校园。

褚清源:有人说,课改,成也校长,败也校长。你如何看这一观点?你认为校长在课改中应该如何定位,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陈波浪:这一观点有道理,课改中的校长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校长完成自身的转变,即思想意识的转变。校长的学校管理思想要更新,这一点对课改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比如,一般的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安全,二是质量,且安全高于质量。从字面上理解这没有错,但在实际管理操作中却出现了大问题。有些校长说:“只要不出安全问题,质量差一点反正免不了我这个校长。”因为他们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把安全和质量割裂开来处理,结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后医得全身都痛。实际上,学校的管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可以了,那就是,学校是安全的,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生命安全、心理安全、质量安全。这种思想有利于校长在决策时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来对待,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决策管理措施才是科学的。

二是学术上的转变。校长通过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完成学术的转变。校长在完成思想和学术转变的同时,对教师施加影响力,使教师思想水平和学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完成教师的转变。校长和教师都完成了转变,那么学生就得到实惠了。

课改,成也校长,败也校长,有点道理,但不够完整。准确地说,应该是:课改,成在校长,功在教师,利在学生。

校长在课改中应该是学长身份,充当方向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表率、课改的实践者、信心的坚定者。

农村课改缺什么

褚清源:在评价机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所谓的改革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在你的学校,如何解放教师,让他们跳出美丽的舞蹈

陈波浪:在整个评价机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所谓的改革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在这里我不罗列我们学校的评价标准,我只说制定评价机制的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学生,通过评价学生来评价教师,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师。具体来讲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考核的是教师,但我们不直接考核教师,而是考核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是教师的综合成绩。举一个实例:我们学校举行学生说课比赛,某个班的学生获得说课第一名,那么这个班的教师就按第一名加分。这种评价机制的改革促使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只顾自己教,而不管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们学校既不要求教师签到,也不要求教师坐班,他们在课堂之外有大量的时间研究教学法,有大量时间备学情,有大量时间备课堂预设与生成,有大量时间备学生心理,有大量时间备学生能力梯度。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这种评价机制改革的结果是教师在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己也成长起来了。

褚清源:如何让教师从被动改革走向主动改革,如何激发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陈波浪:刚刚提到的评价机制的转变可以激发教师的专业自主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核心管理思想,那就是“利益获得普通人的认可,价值赢得高手的支持”。我们在设计制度时已经关注了两个不同层次的人,学校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于所带班级学生整体水平提高了的教师,在阶段性总结表彰时均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用以激励他们。这是利益获得普通人的认可。我们更侧重于“价值赢得高手的支持”。“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设计了“骨干教师评选制度”,获得“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在全体师生会上“戴红花”。“戴红花”很灵验。2010年3月12日表彰会,因为教务处在计算班级整体学业水平时有误,何娟娥老师未能受到表彰,为此她整整哭了一天。事后,她找到我说:“校长,骨干教师的物质奖励我不在乎,但你必须给我补戴红花。”这件事充分证明这套管理制度无论是对普通人还是高手都有指引作用,因为全体教师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就已经从被动走向了主动,在主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专业自主性就得到了充分展现。

褚清源:对于改革,你有没有什么忧虑或者困惑还没有解决?

陈波浪:对于改革,我还有个忧虑,那就是:通过改革,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了,但教师的专业成长始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较慢。

褚清源:农村课改面临诸多瓶颈,在你看来,农村课改最缺什么?

陈波浪:在我看来,农村课改,最缺“智慧”。很多人认为,农村课改最缺“钱”,我认为不完全正确。比如:教师的专业成长快慢就不能用金钱来解决。我认为缺“钱”是现实的,但“智慧”是可以生成的,我一直思考通过“智慧”去弥补“缺钱”的不足。只盯着“缺钱”问题,不能谈改革,只有启动“智慧”才能使改革一路走好。我认为我还缺“智慧”,我还在思考“智慧”。

陈波浪语录

亲人的爱和期望有时候会成为孩子成长最大的压力。

课改,成在校长,功在教师,利在学生。

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要想办法让孩子愿意学,点燃孩子的学习欲望。

如果教师对整堂课的设计能让孩子学得愉快、学得成功,教师也会因此产生一种成功感和愉悦感。

学生认为好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只有了解“学情”,兼顾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

名校,不是要照搬,而是要从中领悟点什么,要学到精髓,学到它的果敢和创新精神。如果只懂其“形”,而不能悟其“神”,学来学去只会走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