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校长探索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中学校长探索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这里要说的是,新的高考模式,长达三年的高频度考试,而且主要是知识的测试,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会导致我们的长板更长,短板更短,要知道我们的短板也是致命的。为学生三年负责,帮助他们考入向往的大学;为学生的一辈子负责,为他们的一生幸福奠基;为社会负责,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培育人才。

中学校长探索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不是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不是放假,就是在放假的路上”这个形容虽然有点夸张,却也基本符合事实,在这一点上,浙江尤其严重,学生可谓苦不堪言。上海稍好,但从高一开始,学生就被各种考试牵着鼻子走,高一有地理、生物两门合格考;高二有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四门合格考,还有地理、生物两门等级考;高三一月份是春考,英语第一次高考,接下来是大专自主招生考,五月份是各学科的等级考,六月份又是语数外的高考。

按照现行高中的课程,高一年级的学习任务相对初中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难度骤然加大,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分化期,高一的新生们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刚刚适应,考试接踵而来,选择接踵而来,如果说原来的高考是两年素质教育再加一年应试教育,那么现在高考的战线拉长为三年,哪次考试学生敢不重视?每一考都与你的命运息息相关,结果是全体学生被考试牵着鼻子走,而且这个缰绳越系越紧,越来越快,拉得你喘不过气来。

其次是严重破坏了教育教学秩序,六科的合格考,只有合格才能毕业,才能参加高考,才能获得高考中的3乘4=120分的基础分,每个同学都要合格,其他学科适当让路也情有可原。三门的等级考,一个等级就是三分,两个等级在高考中就是一档次,就可能是一个不同档次的大学,其他学科都要适当让让路。春考是高考,外语第一次考更是高考,其他学科都更适当让让路!各种市级考试,要严格考场纪律,其他年级都要适当让让路!也就是说频繁的考试使教学秩序被一次次干扰,打断,课表一次又一次重新编排,完整有序的学期教学被分化为一块块的碎片,这样的折腾,学生受得了吗?

问题一,真的有必要考这么多次试吗?

比如说合格考,理论上说98%的同学视为合格,全市5万名考生按这个比例只有1000个同学不合格,有必要让98%的同学“陪考”吗?而且事实上就是这2%,后来通过考试也都合格了。投入如此大的成本,牵动如此多的力量,(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学生)做如此没有实际价值,没有实际意义的考试,真的有必要吗?能不能将合格考像原来一样,交给学校,教委的任务就是监督学校,把各类课程开足开齐,不开足开齐者,对学校进行严肃处理,把合格考下放到学校就有很多不合格的考生毕业了吗?简化考试数量,降低考试频率真的是给高中生松绑的最好办法,把校长、教师、学生都捆起来了,还让他们跳舞,还要求他们跳得美轮美奂。再比如,英语的两考是正效益大还是负效益大,所谓正效益,就是给同学的机会,不以一考定终身,这个命题到底成不成立,前面我们讲过,高考真正的失误者的概率不足1%,也就是说有99%的同学能够正常发挥,我曾经对多届学生进行过考察,从初中入口,到高中出口,每一届都有90%的同学名次保持不变,也就是从中考到高考有90%的同学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率不同,但是结果有90%没有变化,剩下的10%还有一些自然的特殊的原因,(诸如生病,家庭变故,个人成长中出现障碍等非主观因素影响),真正的考试失手也就1%,为了1%的同学,99%的同学陪着再考一次,多一次应试增加多大的负担呀,多了一次应试了占用了多少的时间和空间呀,青春的时光多么宝贵,用这些时间去做一个有价值的课题,岂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评价方式不变,只是简单地设计为多考几次,很可能教育会变得更加应试化,更加功利化。

问题二,是补短板还是加长长板?

中国基础教育的长板是基础知识扎实,PIAS测试中,上海学生两次独占鳌头,对西方国家刺激很大,英国随后派学生来上海交流,上海输出了一批数学老师和数学教材,有人说15岁相当于中国初三学生,而PISA试卷的内容是中国小学阶段的内容,也就是说这份考卷,对中国学生来说太容易啦,我们的学科教学难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人说是我们的学生学习时间特长,用时间堆积起来的,但不管怎么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好,是我们的长板。

高中阶段更是如此。2008年我随第三批中日青少年交流团访问日本,九天的行程中,我们访问了千叶县东金商业高中(职业高中),富山县立伏木高中(相当于我们的省重点中学),拜访了富山县教育委员会,交流中比较起来,我们的学生基础更扎实、知识更全面,日本的一位教英语的教头(副校长)就虚心地向我们求教:“你们学生的英语为什么那么好?”在富山县的招待会上,上海的学生直言不讳地问荒井教育次长:“你们学生英语水平这么差,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改进?”一位民宿学生在日本同学家中为这一家兄弟两俩辅导数学和物理题,日本孩子吃惊的竖起大拇指连声说:“你真了不起!”我们的学生心中窃笑:“这么简单的问题,小菜一碟!”当时日本正在实行所谓的“宽松教育”,规定上午8点40上课,下午三点后不准再有教学活动,伏木高中校长介绍,教师留了家庭作业,很多学生不做,当时日本教师对宽松教育就有意见,前不久日本宣布停止宽松教育,如果在九年前,他们的教育专家下到基层,多听听基层校长和老师的声音,日本教育的另一类偏差也不至于在持续9年,9年就是整整一代人。

我这里要说的是,新的高考模式,长达三年的高频度考试,而且主要是知识的测试,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会导致我们的长板更长,短板更短,要知道我们的短板也是致命的。

在这里,我再举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华师大二附中,是上海市唯一的部属高中,不仅在上海,在全国也是顶尖的名校,其办学思想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人才”,办学理念为“质量为本,德育为先”。为学生三年负责,帮助他们考入向往的大学;为学生的一辈子负责,为他们的一生幸福奠基;为社会负责,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培育人才。其卓越的育人模式为“N个百分之百”:

100%的学生做100课时的志愿者

100%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100%的学生选修校本综合课程;(www.xing528.com)

100%的同学参与学校社团活动;

100%的学生参加“晨辉”讲座;

100%的学生完成100个实验;

100%的学生学会游泳太极拳

100%的学生校外精读推荐名著。

这个模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尽可能让每个人成为他/她可能成为的人”。

在新的高考改革中,他们一直奉行的“好成绩,高素质,轻负担”的传统路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学生负担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为了适应性高考,他们在原来每学期开设的60到70门选修课的情况下,必须为从高一下学期就来的合格考,尤其是高二的四门合格考、两科等级考的学生排好课,为此学校找来三个公司用电脑排课,三个公司都无奈地放弃,没有办法排得开,如果说原来的高考,学校还能从容地两年搞素质教育(高一高二),一年搞应试教育(高三),那么现在三年都在搞应试教育了。

在大量考生从物理学科逃跑的背景下,华师大二附中的校长、老师、同学们做了最后的坚守,2018届324个学生中有300人选择了物理,北大招生办为此表扬道:“二附中很厉害,即使高考成绩受影响,也鼓励学生选修物理(某学校已投降了,让人很不屑)。在中学里,二附中有理念,而且敢于为之奋斗,付出代价,所以学生也带有这样脚踏实地的理想底色。”

一个全国一流中学,一个上海市前2%生源的中学,一个应该为国家培养大量创新人才打基础的基地,一批理应选物理的学生,却显得如此的悲壮,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苍凉。二附中的领导坦言,他们不敢说还能坚持多久,毕竟高考成绩是很现实的事情,10000人选的科目只有50个A+,40000人选择就有200个A+,这还不算所在的团队本身的强弱,选物理的基本全是高手。事实上这种坚守已经开始动摇,在原来上海的“3+1”高考模式中,华师大二附中的学生没有人选择生物、地理,而目前2018届的高考考生中(新高三)选地理和生物两个学科的各占50%,今年高一新生入学,华师大二附中破天荒地第一次为他们讲高考如何选择科目。

我们能否大胆地为培养拔尖人才开辟一条新的通道,能否为优秀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探索、研究,哪怕1万个尖子生中出一个乔布斯、出一个比尔盖茨,中国如此之大,尖子生如此之多,这么大的基数就有成千上万个乔布斯出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分类别高考势在必行,考试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老旧的以考知识为重心的高考之弊端越来越凸显,教育应试化、功利化的顽疾,必须打破,全国几百万人一张考卷的方式,实在是对拔尖人才的残害,也是对学习困难生的残害,更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为此需要创造性的顶层设计,要充分听取基层不同类型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大胆实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几个反复后,适合中国现代教育的考试制度就会真正诞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