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的唤醒:中学校长探索

美的唤醒:中学校长探索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权威机构预测,到2040年,目前77%的职业将消失。“教育以权利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分担责任为基础。”这是1972年《富尔报告》和1996年《德洛尔报告》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报告,该报告高举人文主义大旗,将建立“全球共同利益”作为根本宗旨,既是基于现实的考量,又是对未来社会的准备。学会共处,学会从他人角度立场思考问题,其宗旨是达成整个社会的“和”。

美的唤醒:中学校长探索

人工智能时代已悄然来临,阿尔法狗战胜了围棋冠军;某机器人参加2017年数学高考,用9分47秒,得分134分;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整个港口装卸全自动化。某权威机构预测,到2040年,目前77%的职业将消失。人类在经历了用火,农业蒸汽机,用电之后,面临着又一次飞跃式进步!如果说前几次飞跃,都是向自然的挑战,那么,这次人类面对的是自身颠覆性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作出了及时的回应,推出全文总共有84页的《反思教育:向“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这一报告序言中写道:“我们在21世纪,你需要怎样的教育,在当前社会变革背景下,教育的宗旨是什么?如何组织学习?我确信,我们今天需要对教育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

面对世界的急剧变化和深刻改革,博科娃指出:“教育必须教导人们学会如何在承受压力的地球上生活;教育必须重视文化素养,立足尊重和尊重平等,有助于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统为一体。”她说这是人文主义的教育观,是我们全人类根本的共同利益。

博科娃认为:“再没有比教育更加强大的变革力量。”“教育以权利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分担责任为基础。”21世纪的教育应该向“全球共同利益”的观念转变。这是1972年《富尔报告》和1996年《德洛尔报告》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报告,该报告高举人文主义大旗,将建立“全球共同利益”作为根本宗旨,既是基于现实的考量,又是对未来社会的准备。

首先,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伊拉克,叙利亚战火连绵,欧洲的难民问题,全世界的恐怖主义的问题,逆全球化趋势,文明冲突,自由主义奉行的自由,平等,博爱,不仅在世界上因双重标准而渐失光辉,就是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国内,其影响力,公信力也大打折扣,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如此迷茫。21世纪初,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这些最聪明的人类发出呼吁,要想拯救人类,要回到2500年前,要到孔子那里去找答案,这个答案的核心就是世界三大文化之一“仁爱”。当希伯来人创造的元文化之一“信仰”因科技的进步而渐渐式微,当希腊人创造的元文化之一“求真”,如脱僵之马,向人工智能时代狂奔,这80位诺贝尔得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深感受到人类面临的巨大危机,做了大致类似的回应。

孔子曰“仁者爱人”,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孟子说得更为具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建立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已欲立则立人,已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共处,学会从他人角度立场思考问题,其宗旨是达成整个社会的“和”。(www.xing528.com)

有一个小故事颇耐人寻味,子贡问政,孔子与子贡师徒之间的对话意味深长,即“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项中先舍哪一项,师徒二人先去掉了“足兵”,再去一项,艰难取舍中,师徒二人又去掉了“足食”,在“治国之要素论”的三要素——良好的物质条件,安定的环境,崇高的思想境界中,师徒二人选择了精神和价值观方面的要素“民信”这个核心要素,理由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的思想和精神方面的问题是核心问题,何尝又不是教育中的核心问题。

其次,今天人类有些问题到了必须回答,必须应对的时刻,近代以来,一直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使人类走到了十字路口,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为我们预测了人类从智人走向智神的情景,1%的人将统治99%的人,而后者可能逐渐被淘汰或消灭,前者命运也多舛,因为人工智能很有可能统治人类甚至毁灭人类。人类要想自我拯救必须求助自己,而求助自己,一定要有最好的教育,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这是目前全世界教育的共同缺失。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宋代理学家张载1000多年前已经给出了中国式的回答,贡献了中国智慧。张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价值观问题,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天地立心”,要养就浩然正气,要“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培养了这样的正人君子,才能去“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次,“为生民立命”,要有生存能力,要有生活技能,在今天,这个生存能力的最好体现就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要传承文明并且发扬光大,尤其要发扬光大的就是人性、人之为人的“仁爱”之光辉,这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最后指向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万世开太平”。我觉得这是对核心素养的最好表述,这里有悲悯苍生的家国情怀;有理想信念价值观的诉求;有学会生存,学会创新的安身立命之本事;有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有创造美好未来的憧憬希望,这就是中国智慧。

对于教育问题,现代中国的回答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的论断,并且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他还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作用更加突显。”2013年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盛,人无德不立”,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与北京八一学校师生座谈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强。据此我们党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年他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他教导青年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要练就过硬本领;第三要勇于创新创造;第四要矢志艰苦奋斗;第五要锤炼高尚品格。这就是现代中国对培养什么人问题的坚定回答。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富强复兴,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做出理性而科学的回答,目前在上海,浙江试点的高考改革,具有风向标功能,高考指向那里,某种意义上说,基础教育就会走向那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这次新高考改革前后用了四年时间,经过了十多轮讨论之后又分别通过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经过中央常委会讨论才最终决定下来,可见,高考改革,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前途命运,这个设计是否科学,操作是否顺利,导向是否正确,是否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天下大事,应该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实际操作中,若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矫正,教育是农业,是一个缓慢过程,一场高考改革,一个完整的过程就要20年,20年就是两代人,这是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两代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井冈山的道路,邓小平找到了中国富强之路——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基础教育的高考改革,虽然不是开天辟地,却也是在中国发展最关键时期的最重要举措之一,笔者作为试点改革的实践者,将自己的实践、思考、调研、了解、概述如下,希望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