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课的特点与功能-教师教学技能应用

导课的特点与功能-教师教学技能应用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这引起学生的诸多猜想,但多不得要领。这样导课就具有新颖的特点。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这课书,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

导课的特点与功能-教师教学技能应用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具体说来如下:

(一)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有位教师在讲《说谦虚》一文时的导课就设计得很精到。他说:“有一位导演,成功地导演了一部新影片。当记者问到这部片子并请他谈谈想法时,导演说,‘如果把这部整体美的影片打碎,那么任何一块碎片都将闪光。’而举世闻名的球王贝利在回答人们哪个球踢得最好的问题时却说,‘最好?下一个吧。’对于自己成绩的这么两种不同态度,不是非常发人深思的吗?”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如果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如入胜地而流连忘返。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二)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有位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就使用了启发性导课。一开始教师问:“你们听说过用手去抓飞行的子弹这事吗?”对学生来说这种事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教室内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开始思考了。一会儿,课堂沸腾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子弹飞得那么快,能用手抓住吗?”“我就听说过”,老师肯定地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运动和静止’就要探讨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中去了。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三)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www.xing528.com)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在教朱自清散文《绿》时,有位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运了一大批鸡蛋到非洲去卖。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蛋,一连三天也卖不出。于是他的夫人接过篮子到街上卖,不多时蛋就卖完了。同学们想想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学生的诸多猜想,但多不得要领。老师便托出谜底: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中便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了衬托的道理。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接着说:“文学家经过对生活现象的长期观察、体验,有意识地把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运用于文学写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手法。同学们看看《绿》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使用了衬托手法?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导课就具有新颖的特点。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切忌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四)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这样导课是极具情趣的,但只具情趣尚嫌不中,俗话说:趣味趣味,要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引之深思,方是趣味性导课的上乘佳作。

(五)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如一位教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开始上课了,教师带着亲切的微笑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说着,从课桌上拿起一只小壁虎的图,这只小壁虎是用水彩画成动画片的形象,不但不丑陋,而且显得很可爱。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们马上惊喜地说: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有的学生说:壁虎有毒,能让人中毒。另一学生说:壁虎吃苍蝇、蚊子。教师这时趁机说:壁虎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将画上的小壁虎的尾巴摘下)学生惊喜地说:哎呀,尾巴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它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这课书,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这个导课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练、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