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本草:探索课程的演变与发展

识本草:探索课程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课程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雏形期、近代萌芽期与现代确立期(图21)。自此以后,课程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外课程均经历了多次改革。课程中出现了课程综合化的态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课程编制的形式多样化,课程育人的目标逐渐强化。总体来说,课程呈现出整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趋势。

识本草:探索课程的演变与发展

回顾课程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课程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与所获得的成就,这些都对我们在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科学的视角下开发“本草园”课程提供巨大的帮助。回顾课程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雏形期、近代萌芽期与现代确立期(图21)。

图2-1 课程的发展与演变历程(www.xing528.com)

古代雏形期主要指的是中外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课程,其中的课程形式主要以国内的“六艺”课程——礼、乐、射、御、书、数,与国外以古希腊为代表的“七艺”课程——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主。这类课程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为统治阶级而服务的,是力在培养“治人、治国之才”的雏形课程。

近代萌芽期主要指的是国内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国外17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间的课程,这段时期的课程特点主要是出现了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西方国家初步建立的纵向分科化的中小学学科课程体系,经验课程则主要是西欧和美国的少数教育家针对学科课程存在的弊端开展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量的生产科技人才,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以培养“即插即用”的人才为目标。经验主义课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反思了学科课程中急功近利的弊端,另一方面为“以人为本”的现代课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现代确立期主要是指20世纪20年代至今,其标志性事件是约翰·富兰克林·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使“课程”成为教育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自此以后,课程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外课程均经历了多次改革。课程中出现了课程综合化的态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课程编制的形式多样化,课程育人的目标逐渐强化。总体来说,课程呈现出整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