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本草品文化-识本草 品文化

识本草品文化-识本草 品文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内宣传期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进入“本草园”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本草园”有毒、致敏植物及安全守则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本草园”活动的基本安全意识。为了促进“本草园”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对部分有害植物或喷洒过农药的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选定几位学生作为“本草园”的安全员。④“本草园”药用植物名录的编制。

识本草品文化-识本草 品文化

(一)活动背景

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我校根据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需要,利用校园植物布局多层次、立体化的特点,借助2014年“基于课程的中小学创新素养实验室”项目建设契机,重新规划了绿化等设施环境。学校利用原有的暖棚场地,根据已有布置加以调整,建立了“本草园”。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我校基本完成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形成了涵盖“多样植物观察区”“药用植物观察区”“室内探究实验区”以及“室外种植体验区”四大功能区域的“本草园”实验基地,并开展了部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初步尝试。

“本草园”系列实践活动和本草校本课程的开设,意在将“草药”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作为学校特色生长点,将中草药校本课程界定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普及中草药知识的科学启蒙课程。“本草园”系列活动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整体性与生活性的学习能力”的多元发展。在规划过程中,主要遵循“自然教育”的理念,重视从大自然中汲取教育的资源,使学生在自然体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课程设置关注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统一,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理解和感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探索“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积极自愿地投入各种实践活动中,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品德和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活动对象

铜川学校的所有师生及绿洲公寓小区的居民,共约1300人次参与了“本草园”系列实践活动。

(三)实施过程

实施活动过程历时约一年半,共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1.第一阶段:校内宣传期

在“本草园”基础设施建成后,学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本草园”,了解中医药文化,提高进入“本草园”参加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校内启动了宣传活动。校内宣传期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进入“本草园”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

活动一:“本草园”的启动和标志(即LOGO)的征集。活动过程具体是:①“本草园”启动,在升旗仪式上,宣布“本草园”系列实践活动正式启动;②标志作品的征集,活动期间共收到作品215份;③标志作品的评选,对参赛作品的科学性、思想性、美观性和整体性进行审核和把关,评选出8项优秀作品奖。

学校通过参赛作品的评选和奖励,激发了学生参与“本草园”基础建设和实践活动的热情。

活动二:“认识本草园,注意本草活动安全”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是:①“本草园”的面积、功能分区、植物分布及不同区域可开展的实践活动类型。②“本草园”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有毒植物、致敏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可能造成的危害。③过敏发作的急性症状,演示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④向学生提出“本草园”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两大安全守则——不可采食植物和降低过敏风险。

通过对“本草园”有毒、致敏植物及安全守则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本草园”活动的基本安全意识。这为降低活动事故发生率,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2.第二阶段:实践体验期

“本草园”的基础设施虽已建成,但中草药植物的种类还不够丰富,需要师生继续进行种植和栽培,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本草园”系列活动,为之后推广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三:小小药农我来当。活动过程具体是:①中草药植物的种植。种植过程由自然教师担任技术指导,任课教师负责安全管理,学生先后种植了包括薄荷桔梗、芦穄、绿豆芹菜生菜辣椒等80多种中草药和农作物。②中草药植物的日常维护。师生需要根据中草药植物的不同类型进行浇水和施肥,科学管理,精心照料,定期对“本草园”的室外区和大棚区进行杀菌消毒,增强中草药植物的抗病能力。③中草药植物的收获。采摘活动主要针对“本草园”内中草药的种子,为来年的播种作好准备,可为以后“本草园”展示馆的建设提供材料。④“本草园”基础设施的管理。为了促进“本草园”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对部分有害植物或喷洒过农药的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选定几位学生作为“本草园”的安全员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知道常见中草药种植、采集、加工和保管的基本方法,体会到作物资源的来之不易,学会更加珍惜资源,提高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四:“灵丹妙药”我来制。活动过程具体是:①制作方法的介绍。聘请专家对相关中药的发现、使用历史、功效进行介绍,对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进行演示,为接下来学生具体开展制作活动奠定基础。②中药制剂的制作。在专家的指导下,学生共完成了三种“灵丹妙药”的制作:护手霜、艾条和六一散。③制作成果的分享。学生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护手霜、艾条等送给自己的老师,还将多余的成果在学雷超市和社区进行义卖。④活动的评价方式。由中医药大学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审,根据制作成果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小小药剂师”称号的评选,共分为10个等级的认证。(www.xing528.com)

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中药制剂,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科学素养。

活动五:本草“身份”我来辨。活动过程具体是:①中草药植物的识别。在专家的带领下,分批带领学生认识“本草园”的中草药植物,要求学生记录所见植物的名称及典型特征,并鼓励学生拍摄药用植物照片,为后续制作植物标签和编制药用植物名录积累素材。②简易中草药植物标签的制作和挂牌。启动中草药植物铭牌的设计和制作。③二维码中草药植物标签的设计、制作。植物的相关信息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获取,二维码目前指向百度百科相关植物的介绍,“本草园”里都换上优化后带二维码的植物标签。④“本草园”药用植物名录的编制。学生编制了包含107种药用植物的名录,名录里介绍了植物的俗名、学名、药用部位和药用价值,同时为了方便低年级学生的使用,还放置了植物的拼音。⑤学校植物分布地图的绘制。学生还开展了全校植物的识别活动,并绘制了学校植物的分布地图。

学生通过利用“本草园”中的中草药植物资源,学习植物识别的技巧,加深了对“本草园”的喜爱之情,也培育了热爱校园的情感

3.第三阶段:推广普及期

为了让更多的师生与社区居民加入到“本草园”系列实践活动中来,我们设计、实施了十几门本草系列校本课程,普及中草药知识,弘扬本草文化。

活动六:“本草”系列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①完成课程的顶层设计。“本草园”课程将中草药的知识、中草药的历史与文化、中草药的种植以及应用等内容整合于六大课程模块之中,包括科学视野、文化感悟、乡土体验、探究发现、应用实践和素质拓展;并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对1—9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系列校本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和参与。②尝试跨学科的主题教学设计。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课程统整”的思想,采用跨学科主题设计的思路,将这些内容依据知识类型归入各学科的领域之中,其重点在于对主题的探究和学习,学科知识的获取在主题学习中只起辅助作用。③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基于我校“本草园”实践基地,共开设了“印象·本草园”“小神农识百草”“本草园里数学多”“本草写生”“本草古诗词”“本草辨识”“本草膳食文化”“种花器具制作”“我和本草共成长”“本草电脑游戏开发”“本草植物贴画”共11门校本课程,课程关注学科交叉,并涵盖数学、语文、自然、美术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多个学科。④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让学生变成校本课程学习的“主角”,积极开展绘制自然笔记、本草植物摄影、制作植物贴画、制作药膳、找叶、“本草园”捉虫、制作木质花器和培育小苗等丰富的校本课程,利用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单和各种活动成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本草园”校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些日常饮食中的保健知识和科学用药的知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

活动七:社区推广。具体活动过程是:我校紧邻绿洲公寓小区,该小区居住着不少老年人。希望通过活动将中医药的知识传播给周围的居民,帮助居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瑰宝——中医药文化,学会利用中医药知识进行身体保健,从而为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贡献力量。活动受到居民们的欢迎。

通过社区推广实践活动,学生树立起关爱他人的意识,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是对社会很好的一种回馈。

活动八:“中草药的前世今生”科普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是:①由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入讲座内容。②介绍药物研发的重要源泉——浩瀚如海的中医药古今文献。③抗疟药的研发——从氯喹到青蒿素的研发和优化。④从丹参到丹参多酚酸盐。⑤从罂粟海洛因,提醒学生远离毒品。⑥提出殷切希望:采用现代科技挖掘中医药,创制中西融合的“中国药”。

通过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专家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对我国中医药研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深入地了解了科学家对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贡献。

活动九:微信公众号的创建和完善。主要内容是:①微信公众号的申请和认证。由教师带领信息兴趣小组成员申请我校的“铜川本草园”公众号,并进行了公众号的实名认证,公众微信号的图标以“本草园”LOGO为核心要素。②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编制和发布。信息兴趣小组成员对“本草园”已经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的照片、视频及其他文本内容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③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利用学校班会时间和学校家长会时间,将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师生及家长推荐,提高微信公众号的知名度,参与量在短期内就达到数千人次。④微信公众号内容的日常维护。微信公众号建成后,由一部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日常维护,使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立足“本草园”建设、服务全校师生的重要信息平台。

通过“铜川本草园”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推广和普及铜川学校“本草园”系列实践活动的成果,校内外更多的人开始了解“本草园”,走进“本草园”。

4.第四阶段:延伸发展期

目前,我校已经建成“本草园”的四大功能区域及暖棚场地,在已经开展的“本草园”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建立中草药标本陈列室、中草药探究实验室,购置了中草药简单加工、提炼和炮制等设备,完善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库等,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探究课题。

(四)活动收获

通过遵循自然教育、弘扬本草文化——“本草园”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学生绘制的自然笔记、制作的“本草园”数字故事在上海市普陀区举办的系列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普陀教育网对我校“本草园”实践活动进行了多次报道。学校还被评为普陀区“田园学堂”示范学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在上海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活动获得科技实践活动板块特等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及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赛复优秀科技教师奖”。在全国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活动获得科技实践活动类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