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课程简介:识本草品文化

古代课程简介:识本草品文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古代雏形期课程的内容1.我国的古代雏形期课程在我国,古代雏形期课程主要经历了“六艺”课程的确立和独尊儒学两个阶段。现在我们所知的“七艺”课程是西方对古典自由学科的概述,由三艺和四艺组成,与我国古代的“六艺”课程类似,均属于雏形的学科课程,是后续学科课程的前身。

古代课程简介:识本草品文化

(一)古代雏形期课程的内容

1.我国的古代雏形期课程

在我国,古代雏形期课程主要经历了“六艺”课程的确立和独尊儒学两个阶段。

“六艺”课程由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设立。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君子)。为了达到此目的,他推行“文、行、忠、信”四大教育任务,确定了教学科目,编写了各种教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个记载便是我国古代课程“六艺”的来源——六艺是孔子设置的科目,诗、书、礼、乐是孔子使用的教材。[1]

到了汉代,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局面。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王朝治国的精神支柱,它也决定了历代王朝课程设计的方向,自汉到清的学校课程均以儒家经学为核心。[2]

我国古代对于“课程”的概念探讨始见于唐朝,比较公认的符合现代意义的课程概念主要指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到的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内容。这里的“课程”与现代意义上的“功课及其进程”相类似。[3]

2.古希腊的古代雏形期课程

黑格尔说过,提到希腊,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这指的是古希腊的教育课程给欧洲文明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古希腊的课程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旧教育和新教育两个阶段。(www.xing528.com)

在旧教育阶段,希腊人用两个词表示教育:一个是“agoge”,意为指引、约束、管教,尤其相当于斯巴达式的严格训练;另一个是“paideia”,它来自“pais”(儿童)和“paidia”(儿童游戏),它并不需要强迫儿童,而只是指导儿童的自发活动,其中既有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和培养,也有儿童在轻松活动中,身心得到的自然和谐的发展。具体来说,教育制度主要由体操音乐组成,早期的目的是城邦和军事,后逐渐转变为道德与审美。这种教育只限于自由民[4]

随着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发展,古希腊的旧教育出现了衰落,进入了新教育的阶段。具体来说,体育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失去了其地位,“智者们”代替了诗人和史诗朗诵者成为古希腊的“教师”,他们为青年们施展抱负提供了激发才能的知识,如“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数学之父”毕达哥拉斯等。其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指出,哲学是最高的学问,其基础学科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等学科,以及体育、文法学、修辞学。这一论述对于“七艺”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现在我们所知的“七艺”课程是西方对古典自由学科的概述,由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组成,与我国古代的“六艺”课程类似,均属于雏形的学科课程,是后续学科课程的前身。

(二)古代雏形期课程的意义

1.课程分科设置的雏形

“六艺”和“七艺”课程在各科内容的组织中主要以古代教育学家的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进行分类,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三方面的教育:植物的灵魂——体育;动物的灵魂——德育;理性的灵魂——智育。[6]这些分类方法大都浅显笼统,并不合理,但一定程度上为后续分科课程的出现提供了参考。

2.课程意识形态的思辨

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计划的落实与执行,必然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这种意识形态既有充分肯定的一面,也有值得商榷的一面。这其中有大量值得思辨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研究,“以史为鉴”有助于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