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确立期课程简介:识本草、品文化

现代确立期课程简介:识本草、品文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现代确立期课程的内容博比特在杜威观点的基础上于1918年出版了《课程》一书,并于1924年再出版了《怎样编制课程》一书。在这一时期,相关学者对课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关注。除此之外,课程的体系也被更加细化。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开始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校本课程的蓬勃发展。(二)现代确立期课程的意义现代课程对我们的启示可以从“变”和“不变”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

现代确立期课程简介:识本草、品文化

(一)现代确立期课程的内容

博比特在杜威观点的基础上于1918年出版了《课程》一书,并于1924年再出版了《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他对课程做了两种方法的界定:①课程是提供学生的全部经验,不论有无指导,只要能提供个人能力发展的经验,都属于课程;②课程是一套特意调制的有指导的经验训练,学校用以补充及完成教学任务。[11]目前教育界普遍赞同的是第二种方法,这种观点是从教育活动的高度来看课程的,使“课程”成为教育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标志着课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相关学者对课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关注。1923年,查特斯出版《课程编制》,强化了课程编制理论。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启动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1949年,教育家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阐释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及课程开发原理。其他西方学者由此深入研究了课程的结构,如古德莱德提出的三层面:实质性领域,研究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材等;社会领域,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等实质问题;技术领域,课程编制和组织等方面。20世纪40至5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了“课程运营”等概念,开始关注课程管理问题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西方教育理论家都对课程管理进行大量的研究,如学者比彻姆提出的课程工程等。

各国政府也对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如在1919—2000年间,美国中小学课程经历了四次变革。课程无论在理念、形态、结构、内容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趋势:

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趋势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新思潮下针对各学科间割裂状态的反思与改进,具体来说,希望可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以全新的视角组织课程形态与结构。以美国为例,主要采用的做法有两种:①根据现代化的观点重组学科课程内容,去除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的传统内容架构,融入与时俱进的学科知识,乃至于学科范围之外的相关知识,革新原有的学科体系内容。②以学科知识体系以外的视角来组织课程,如以问题或活动为中心进行课程的组织。在这种视角下,一些全新的课程概念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如广域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STEM课程、超学科课程等。

2.课程编制的现代化趋势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布鲁纳提出的学科结构化、教材现代化主张掀起了改革中小学教材的热潮,加速了课程编制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课程编制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两点:(www.xing528.com)

(1)规范化。

许多发达国家都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众多新大纲、新体系、新教材先后出现,课程的形式与内容也不断丰富。在课程体系中,不仅有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及活动指导书,还有大量的辅助资源,如音像制品、电脑辅助教学资源等。在课程的形式、内容等方面,其规范化趋势更加明显。

(2)自主化。

除此之外,课程的体系也被更加细化。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课程中“校本课程”概念的提出。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1973年7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组织召开了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的国际课程研讨会。[12]在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学校的优势资源,强调教师、学习者在课程开发中的决定作用,并通过校本课程促进课程的多样化,从而培养学习者更全面的素养方面,各国专家学者具有一致的意见。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开始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校本课程的蓬勃发展。如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新课程横向结构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并提出要逐步开设出高质量的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的要求。可以说,自主化的校本课程的确立和发展,契合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是现代化教育建设的必然进程。

(二)现代确立期课程的意义

现代课程对我们的启示可以从“变”和“不变”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一方面,现代课程的发展速度可以用“大步流星”来形容,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出现,因此思考现代课程的意义,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考察,必须意识到,课程形态是极其复杂的,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只有结合当前时代、当前的教育环境,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对其进行考量,方可不在海量的信息中迷失。另一方面,则需始终关注课程曲折前行中愈发坚定的育人目标。课程形态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基于学校育人的目标而逐步形成的,课程的目标中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是不会改变的,在考量已有成果中,注重育人价值领域的研究是一条不变的主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