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昌林:融会贯通的川剧代表

杨昌林:融会贯通的川剧代表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众中对杨昌林的唱腔有“杨派”之誉,他自己却认为川剧重“流”不在“派”,在接受东方电视台采访时,他说:“我的表演,连业师也不全像。但在我的艺术血液中,无不流淌着他们的艺术精髓。”他主张传承学戏,开始要亦步亦趋,接着是以师承为拐杖,而学有所成,就要抛开拐杖,转益多师,集诸家大成,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杨昌林:融会贯通的川剧代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川剧再一次焕发了生机。

《卧虎令》中饰董宣

《诗酒长安》中饰李白

杨昌林在1977年排演的《八一风暴》中饰演周恩来,由于这一角色的成功,他与饰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卢奇同获国务院政府津贴证书;在1979年的《卧虎令》中饰演董宣,这出戏晋京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0周年庆祝演出,获二等奖;在1982年的《诗酒长安》中饰演李白,虽然这出戏演出效果不错,却因创作视角定位欠佳,与1983年举行的四川省第一届振兴川剧会演擦肩而过。张爱萍将军看过这出戏,写信给杨昌林指出:“李白是文豪,犹似郭沫若,不要把李白写成像周总理这样的政治家。”这使杨昌林的困惑豁然开朗。他将该戏浓缩整理为《醉写沉香》,1988年参加首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演出奖,得到著名戏剧家郭汉城、吴祖光、黄宗江、李振玉的赞誉。黄宗江以为是他所看到的“紧步俞老(俞震飞)后尘的最杰出的一个李白形象”;李振玉还专门撰文称杨昌林为“田坎明星”。就是这一年的早春二月,杨昌林应自贡市川剧团之邀首演《夕照祁山》中的诸葛亮,并在北京市文化局《新剧本》编辑部和自贡市文化局主办的“魏明伦剧作研讨会”上亮相。(www.xing528.com)

董宣、李白和诸葛亮的形象塑造,耐人玩味,与此间的杨昌林紧密扎根川剧传统戏有关。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他与杨淑英合演的《营门斩子》,便受到小平同志的赞赏;而后他的《杀奢》、《杀惜》、《卧虎令》亦曾到欧洲三国台湾香港等地演出,广获好评。因此,他将自己感悟多年的《杀奢》、《空城计》、《新辕门》、《南阳关》、《渭水河》等40多个折戏录音留给听众,为川剧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在这些录音中,人们不但领略了川剧四大河道的“川西河”胡琴戏特色,更品味出杨昌林情在曲先、曲因情新,博采川、昆、秦、汉诸腔融通川剧一炉的独立品格。如三个人物[西皮二流]的处理:《杀奢》中的陈宫以愧疚、同情、真诚之情来唱;《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以沉着冷静、潇洒不羁来唱;《斩黄袍》的赵匡胤以飘逸潇洒、行云流水来唱。同样,在杨昌林后来留下的音像作品如《投庄杀奢》、《宋江杀惜》、《烛影摇红》、《卖画拍门》、《火烧濮阳》中,这种声腔的魅力悠然穿透云墙,令人耳目一新。

观众中对杨昌林的唱腔有“杨派”之誉,他自己却认为川剧重“流”不在“派”,在接受东方电视台采访时,他说:“我的表演,连业师也不全像。但在我的艺术血液中,无不流淌着他们的艺术精髓。”他主张传承学戏,开始要亦步亦趋,接着是以师承为拐杖,而学有所成,就要抛开拐杖,转益多师,集诸家大成,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