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文言文学习现状:学生期待自主学习、渴望新鲜体验

初中文言文学习现状:学生期待自主学习、渴望新鲜体验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为“没有联系”的是九年级占比最高,为13.74%。但学生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渴望自主学习。学生对考试有所期待,考试仍然是影响文言文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不仅仅是教师的认识,也是学生的普遍认识,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期待,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更期望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机会。

初中文言文学习现状:学生期待自主学习、渴望新鲜体验

虽然对文言文的学习内容与方式都很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对文言文的教与学兴趣不足。师生渴望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改良,以此获得新鲜的感受与学习体验。

(一)学习现状:兴趣低下与畏难情绪大

在“你对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吗”的调查中,四个年级整体情况如下:

从六、七、八、九四个年级的情况来看,“非常感兴趣”“兴趣一般,愿意学”六年级占73.81%,九年级占80.01%,远远低于七年级的93.04%和八年级的90.91%;“不感兴趣,勉强学”六年级占20.24%,九年级占17.50%,高于七年级的8.45%和八年级的7.88%;选择“完全没兴趣,不想学”的六年级最高,占5.95%。

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超出我们教师的想象的,整体兴趣度超过80%,但在四个年级分布不均匀,六年级尤低,还有近6%的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完全没兴趣,这主要与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较大,语言晦涩难懂有关。古今文化的差异、现实生活与文本内容的时空差距使得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存在语感的陌生、语意的不明、情绪的反感生厌等情况,学生从心理上对学习文言文就存在抵触情绪。至于九年级对文言文兴趣的降低,一方面源于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方式少变化,太熟悉的缘故;另一方面是受考试因素的影响,教师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考出好成绩上面,多次进行重复练习,对学生的兴趣关注较低。

在“你想学好文言文吗”的调查中,四个年级整体情况如下:

从四个年级的不同表现来看,“想学好并愿为此努力”六年级占比最低,为33.93%,其次为九年级,占38.57%;“不想学”为九年级占比最高,由六年级的3.57%、七年级的3.40%、八年级的2.33%,猛然升至九年级的23.13%。

对“你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的调查,“教材选文晦涩难懂”为37.77%,“除了应付考试,别无他用”占23.81%。在“你认为教材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如何”的调查中,“联系紧密”“联系较少”“没有联系”“不太清楚”分别为29.26%、53.31%、8.14%、9.28%。认为“没有联系”的是九年级占比最高,为13.74%。

从学习文言文为了“应付考试”只有16.18%,到“除了应付考试,别无他用”占23.81%,显然这两者之间是有明显差距的,这样的差距就是“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反应出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失望”的情绪。

随着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深入,学生越来越感觉到文言文的不重要,这可能与学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期望受挫有关系:文言文的学习并没有像老师、家长所说的那样重要,也没有得到自己期待的收获。如果说六年级的学生对待文言文有畏惧心理,那么在初中四年的学习中,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九年级,频繁的考试让部分学生有了更多的压力与失落、挫败,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在不断上升,学习兴趣在不断下降。这样的结果是对四年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部分否定,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本判断:经过四年的初中文言文学习,学生的畏难情绪逐渐减弱,学习兴趣却逐年下降。

(二)学习期待:教师水平与自主学习

能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

对“喜欢文言文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教材选文篇目丰富,有吸引力”占第一位,为40.80%,其次是“教师教学生动有趣”为32.61%。但到了九年级,认为“教师教学生动有趣”是喜欢文言文的主要原因的为38.12%,超过“教材选文篇目丰富,有吸引力”的33.17%。

教材选文和教师教学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要素。应该说,以“主题单元”来编制教材的思路是合理、正确的,因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低年级。到了高年级,教师教学成为学生是否喜欢文言文的决定因素。

什么样的教师或者说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期待的呢?(www.xing528.com)

在“你希望语文老师怎样教文言文”的调查中,“希望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多讲解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占40.75%,为最高;其次是“希望老师围绕考试知识点进行讲解”为27.55%;“希望老师给更多时间进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为17.92%;“希望老师作适当点拨,以学生自学为主”为13.77%。

从四个年级来看,“希望老师围绕考试知识点进行讲解”比较稳定,六、七、八、九年级分别是24.40%、29.02%、30.59%、25.64%;“希望老师给更多时间进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为九年级最高,达22.12%;“希望老师作适当点拨,以学生自学为主”成增长态势,六、七、八、九年级分别是2.98%、16.10%、11.76%、17.63%,尤其到九年级,期望更为明显;“希望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多讲解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六年级要求最高,九年级则最低,四个年级分别是54.76%、37.56%、45.88%、34.62%。

对于学生来说,分数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能提升成绩的学习方法是受学生欢迎的。但学生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渴望自主学习。

学生希望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

也有同学喜欢自学,如有“自己感受并独立理解其内涵,从而收获益处”的建议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多样性,一方面想自己有独立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包办”,不希望太“费力”。六年级学生期望老师多讲,在文言文学习中多得到老师的帮助;面对刚学习文言文的六年级学生,老师则需要多呵护其兴趣,多提供帮助,以指导文言文学习的方式方法。而九年级学生则期望老师多围绕考试来训练,也希望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

学生对考试有所期待,考试仍然是影响文言文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不仅仅是教师的认识,也是学生的普遍认识,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期待,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更期望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机会。

基本判断:既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又能让学生得到更多自主学习机会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教学期待:创造与个性

将网络平台上评课得分最高的3位教师A(93.47)、B(93.19)、C(87.82),与得分最低的2位教师D(67.50)、E(72.71)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度较大的依次是“空间环境”“课堂发现”“教学个性”“文化环境”;差异度较小的依次是“关注学生需求”“体现学科特性”“本体知识”“教学策略”“文本解读”“师生关系”“学习结果”。

通过数据并结合评语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差异度较大的四项指标(“空间环境”“课堂发现”“教学个性”“文化环境”),应该是评价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四项指标,也就是说,要提升目前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这四项指标是比较关键的指标,是努力的方向。

2.教师们期望在课堂教学中有新的创造,主要体现在“空间环境”与“文化环境”上,期望通过课堂空间环境的改变带来课堂教学的变革。同时,也说明目前的文言文课堂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对文言文需要承担的“文化”责任关注较少,这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警觉。

3.从相应的评语可以发现,评课教师对好的文言文课普遍关注“课堂发现”与“教学个性”。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这样的敏感是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关的,也是与教师的“教学个性”相关的。对于一节好的文言文课,评课教师始终将教师的素养放在第一位。所以,教师的发展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教学个性”与“人格魅力”,就是要提升文言文的阅读专业素养。

4.差异度较小的“师生关系”“文本解读”“体现学科特性”,说明在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关注度较高。而这其中关注比较集中统一的是“师生关系”和“文本解读”,一方面说明教师普遍关注这两项,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两项是目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优点。

从以上的调查来看,初中文言文教学无论从内容、教学形式,还是学习方式上都应该有所转变,期待由熟悉走向“陌生”,有新鲜的感受,且带来教与学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