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馆与社会环境变迁的科普需求

科技馆与社会环境变迁的科普需求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创新驱动发展时代下,科普事业已上升为国家层面上的基础性、战略性社会工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以及培育创新文化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

科技馆与社会环境变迁的科普需求

6.1.1 创新驱动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

当代中国正处于全球第五次技术革命的展开阶段,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让人类社会处于新一轮的重大技术周期之中,“创新驱动发展”成为首要战略课题。中国科协腾讯公司于2015年4月30日签署的“互联网+科普”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国科普诉求演变为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理念,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手段,科普与互联网深入融合”的科普发展阶段。

201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强化科技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从国际经验来看,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但依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不断健全,也依赖于国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提升、创新环境的良好营造以及激励创新机制的日益完善。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将扮演重要角色,并具有重要价值。这一重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当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这种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使社会各类组织和机构的科普需求急剧增长。

(2)新时期“公众参与阶段”的科普工作成为消除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危机”,建立良好的对话氛围、吸引公众参与科学对话是解决科学与公众关系中出现问题的有效手段。

(3)科普工作与国家创新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创新驱动发展时代下,科普事业已上升为国家层面上的基础性、战略性社会工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以及培育创新文化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

6.1.2 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

为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科协系统应充分发挥职能和优势,积极引导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源于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和国家赋予科协组织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在此新时期,科普工作也应该辅助于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促使科技类人才能够有组织、有效率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工作中去,发挥科协、学会、高校和企业的专业人才作用,既辅助于当前社会建设,又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