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展望未来

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展望未来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必须超过10%,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实现的约束性指标。而从现实来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就国内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来看,则是十分明显,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城市居民的六分之一。

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展望未来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科普信息化在高速推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科普信息化是推动科普创新发展的深刻变革,其主要是指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理解科学、使用科学、崇尚科学,或者是通过网络科普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为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进程,2014年12月中国科协专门印发《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如何落实这一文件要求,将科普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成为摆在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协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正是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科普创新发展的战略抉择。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必须超过10%,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实现的约束性指标。而从现实来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2001年是1.44%,2007年是2.25%,2010年提高到3.27%,但仍然只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就国内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来看,则是十分明显,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城市居民的六分之一。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甚至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仍然较为盛行。从这些年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速度来看,2001年到2005年只提高了0.16%,从2006年到2010年提高了1.67%,从2011年到2015年大约提高1.73%。而要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要实现“十三五”科普目标,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需要每年提高1%,“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提高速度相当于“十二五”的2.89倍。因此,要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这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不能再单纯依靠过去传统的科普模式,必须通过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快速提升我国科普服务能力,才能有效满足信息时代公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科普服务需求,才能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快速提升提供强劲动力。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带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传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使科学传播变得无比高效、方便快捷和充满乐趣,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互联网精准地为网民交互式的科普服务成为现实。2019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亿,普及率为57%以上;手机网民规模达7.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美国学者曾在《科学》上撰文,发现90%的美国人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而60%的公众则利用网络获取科学议题方面的相关信息。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极大地变革了科学传播的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也致力于探索网络科学传播的模型,科普战场出现了向网上重点转移的趋势,网络科学信息消费者的比例日益庞大。(www.xing528.com)

科普信息化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关键、更重要的是科普理念到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即从单向、灌输式的科普行为模式,向平等互动、公众参与式的科普行为模式彻底转变;从单纯依靠专业人员、长周期的科普创作模式,向专业人员与受众结合、实时性的科普创作模式彻底转变;从方式单调、呆板的科普表达形态,向内容更加丰富、形式生动的科普表达形态彻底转变;从科普受众泛化、内容同质化的科普服务模式,向受众细分、个性精准推送的科普服务模式彻底转变;从政府推动、事业运作的科普工作模式,向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普工作模式彻底转变。因此,科普信息化日益成为科普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成为引领科普现代化的技术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开放、共享、协作、参与”的互联网理念,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坚持需求导向,紧盯科技前沿,紧跟社会热点,紧扣公众需求,努力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普的时效性和覆盖面,这是科普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