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普政策变迁: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

科普政策变迁: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势逼人,局势急如星火,科普工作刻不容缓,加强科普工作,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1994年1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个全面论述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2月,由中宣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建立,科普工作逐步纳入政府部门的职能工作计划。

科普政策变迁: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

1977年6月2日,中科院等单位负责人参与讨论,成立了由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国科学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筹备工作,起草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为了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宣传、文化、出版等部门随即行动起来,文化部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单位摄制、创作出更好地以科技工作为内容的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作品,为科研工作大干快上,为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做宣传,图1-1为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宣传画。

图1-1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宣传画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周培源先生在大会上发言,他提出要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做出贡献,强调“推动广大青少年向科学进军”“大力开展青少年的科学技术活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科学界春暖花开,我国科普事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普工作和经济建设结合日趋紧密,尤其是农村科普工作如甘雨膏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科普兴盛,目击焉而心花开,耳触焉而气概扬,全民科普的时代到来了。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百卉千葩的快速转化。科学素养对于公民科学素质而言不可或缺,公民科学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的吸引力。1992年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抽样调查,其结果收录于《中国科技指标》,由此开启了我国对公众科学素养进行系列调查并进行国际比较的先河。此后,中国科协依托遍布全国的基层组织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变化观测网于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对我国公众进行过十次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相关结果以及与世界多国公众科学素质的对比情况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深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达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中国科协于2020年6月组织开展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迷信、反科学、伪科学的风潮,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形势逼人,局势急如星火,科普工作刻不容缓,加强科普工作,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国内面临的严峻社会现实,以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在科学素质方面的巨大鸿沟,促使国家把目光投到了科普工作上。(www.xing528.com)

1994年1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个全面论述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把科学普及工作上升到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兴旺发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公布于众的指导科普工作的官方文件。1996年9月,为落实《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再次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这两篇指导性的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在科学普及内容方面,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普及三个方面推进科普工作。1996年2月,由中宣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进一步学习并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深入交流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开展科普工作的基本做法,审议全国科普工作“九五”计划纲要思路,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会上讲话,他号召全国科普工作者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奋斗。他提出科普工作三个基本原则,即从事科普创作和宣传的人要树立对国家、人民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在科学探索中,坚持“双百”方针,鼓励人们对科学中的未知领域和世界科学前沿问题进行探索和创新;科学界要和社会各界一道,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则,坚持科学真理,旗帜鲜明地反对迷信、愚昧和伪科学。大会使群众明白一条基本道理: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是可靠的致富之路。大会总结指出,科普工作的任务仍然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同时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普工作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此,人们逐渐地对我国传统科普概念产生了新的认识,将普及科学的知识、方法、思想、精神等共同纳入科普内容之中,进一步明确地引导人们认识和理解科学的目的和本质。这一时期,仍将科普工作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科普工作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也被充分认识。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建立,科普工作逐步纳入政府部门的职能工作计划。

1999年《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发布实施,这是我国官方发布的第一个有关科普工作的规划纲要。进入21世纪,科普工作制事立法,物度轨则,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这被认为是世界首部专门针对科普工作的法律文件,该法确定国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充分彰显出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它的颁布意味着我国的科普工作正式纳入法治化轨道。2004年开始研究和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更是把“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单独作为一个专题列为本次规划的二十大专题之一,这是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所没有的。在此期间《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先后出台,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和指导我国科普工作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对国家科普能力进行了官方的正式诠释,并指出加强我国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经营性科普产业的发展。鼓励经营性科普产业发展是其中的亮点之一,2008年最具代表性的《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出台。《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为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宏观指导,是构筑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物质支撑体系。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号)。重点任务是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为满足人民群众科技文化需求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愿望,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2020年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国科协研究制定《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必须牢固树立并且切实贯彻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科普创作繁荣工程、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科普传播协作工程和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带动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2018年第十次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城乡与不同性别人群间科学素质差距减少,电视与互联网成科普主渠道,科普活动作用显著,中国人的科学素质更高了。2020年,在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战略目标后,要更进一步地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些科普政策为科普事业、科普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促进作用。社会、企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也在逐步加入进来,正朝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方向迈进,一个新世纪科普大发展、大协作的局面正在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