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馆科普统计:结果与信息化

科技馆科普统计:结果与信息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人基本能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科普信息。

科技馆科普统计:结果与信息化

4.4.1 科普受众对象分析

性别构成:本次调查的参与者中男性有232人,女性有240人,分别占总数的49.2%和50.8%,比较平衡。

年龄构成:本次调查的参与者中,18~26岁的有431人,占91%,26~29岁的有32人,占7%,30岁及以上年龄段有9人,占2%。总体来说,该受众群体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群体。

受教育程度:本次问卷涉及了四个不同程度的受教育阶段,分别为在读大专、在读学士、在读硕士和在读博士以及在校老师。其中,在读大专占23%,在读学士占39%,在读硕士和在读博士分别为21%和15%,在校老师占2%。

4.4.2 网络科普功能性分析

4.4.2.1 网络是青年群体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当受众在选择“您通常从什么渠道获取科普信息?”时,有19%的受众选择了报纸、期刊和图书,14%的受众选择了电视和广播,8%的受众选择了专业性讲座,52%的受众选择了网络,还有7%的受众选择了其他。显然,网络渠道以超过一半的比例占获取科普信息渠道的第一位,成为最主要的科普获取渠道。而在后续的调查中得知,选择网络的52%的受众中,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用移动端进行信息搜索,而少数大学生选择PC端的都表示喜爱科普类电影、视频或者网络课堂等科普形式。原因有:其一,大学生群体更乐于接受网络媒介带来的“快速阅读”的方式,且网络科普的趣味性、多样性更能吸引大学生主动搜索相关知识。其二,电脑是每个大学生学习和娱乐不可或缺的产品,而宿舍里并没有电视、广播等,借阅图书、报纸、杂志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用电脑联网进行科普知识的搜索是最方便快捷的。其三,移动网络科普出现,改变了公众的阅读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碎片化”的阅读接受科普信息,因此移动网络科普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科普渠道。但由于流量方面的部分限制,当科普资源以视频形式传播时,受众更愿意使用PC端进行浏览。

4.4.2.2 网络科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情况

网络科普在受众群中的普及情况首先要考察网站的知名度、信息传播效果、受众浏览网站的频率及满意度等。针对此研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以考察当前网络科普的知名度、传播效果及受众的反馈。

(1)您是否知道中国科普博览、果壳网、科普中国这三个科普网站?

调查结果,其中这三个科普网站都没听说过的有62人,占总体的13%;知道一个的有121人,占25.6%;知道两个的有160人,占34%;三个网站都知道的有129人,占27.4%。其中知道一个的121人中,有78个知道的是果壳网、有27个知道科普中国,16个知道中国科普博览。而知道两个的160人中,知道果壳网的占80%,知道中国科普博览的有62%,知道科普中国的有58%。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科普网站的宣传力度达到一定水平,科普网站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没有渗透到深层次。而相对于“血统纯正”的传统科普网站,果壳网这样的“草根网站”在当前科普领域“异军突起”,成为最知名的科普网站,并且拥有相当一部分受众群体。其原因有:优秀的传统科普网站虽然有权威的信息源,严谨的科学姿态,却并不能满足大部分受众的兴趣需求;相反,“草根网站”虽然信息源不及前者权威,但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兼顾到趣味性,更能吸引受众走近科普,参与科普。

(2)您是否能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科普信息?

调查显示,有72%选择了“可以”,20%选择了“大部分可以”,有6%选择了“偶尔可以”,仅有2%选择了“不可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人基本能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科普信息。由此可见,其一,使用网络渠道获取科普信息操作“亲民”,受众能够轻松获取科普信息,绝大多数的科普资源都能够被网民所使用。其二,网络科普的资源储备丰富,且大部分资源呈“开放”状态,基本满足网民的科普搜索需求。其三,仍有少数人无法获取自己想要的科普信息,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网民的搜索能力有限,可能是不太会使用PC或者移动设备,或者是不太会使用搜索引擎、移动App、移动端或者其他自媒体平台;二是当前网络科普资源确实有其“盲点”或者“隐藏太深”,有部分比较珍贵的科普资源可能不会开放给公众,需要部分权限或者是营利性科普网站需要购买科普资源的使用权。但鉴于本研究受众群体的特点,该受众全体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属于青年团体,基本不存在“不会上网”“不会查资料”的问题。因此,笔者更倾向第二种。

(3)您浏览科普网站的频率是多少?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众选择了每天浏览,每周浏览的仅占17%,一个月浏览一次的占62%,不浏览的占9%。仅有12%的受众关注并坚持浏览科普网站,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科普参与度上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搜索层面”,即仅仅是需要搜索时,才登录网站获取信息,没有养成定期浏览科普网站进行学习的习惯。后续釆访时,笔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是兴趣涉及某个领域,才会对该领域的科学知识进行主动搜索。这是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状态,而定期浏览科普网站不仅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丰富科学知识储备,还能陶冶情操,不断积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科学涵养。而12%的选择每天浏览的受众中,有部分人表示,自己坐车或者空闲时,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会选择浏览科普网站,查看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但不是一定会打开科普文章浏览,停留时间基本在3分钟以内。可见,受众即使每天浏览科普网站,也不一定会阅读科普文章。这种现象反映出公众还没有自觉接受、主动接受科普文章的习惯,也是公众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体现。

(4)您是否下载了科普网站的手机App?

调查结果显示,受众群体中有87%的人选择了“是”,仅13%的人选择了“否”。而这87%的人中有62%的人选择下载了“知乎”“豆瓣”“天涯”一类的平台,还有25%的人下载了“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科普中国”这类的科普网站移动App。这种现象说明,科普网站的手机App也得到了部分受众的肯定,但下载量低,使用率低。一方面,“知乎”一类的网络问答社区更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另一方面,“豆瓣”这样的以“书、音乐、电影”为主线的网络问答社区更受到受众的青睐。这类App受到肯定的原因:其一,其涉及的元素较为娱乐,电影、小说、音乐、诗歌等是公众喜爱的、具有一定底蕴的文化载体,受到大众喜爱;其二,因为其大量的积累、储备,在该领域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三,随着这样的平台不断发展,优秀的影评人、乐评人、书评人等都会聚集在此,针对热点作品进行点评或者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能够给公众更多的选择。正如我们选择电影时,首先会选择看一下豆瓣评分来确定是否值得一看。

(5)您认为当前网络科普的整体成效如何?是否对您提高知识水平有帮助?(www.xing528.com)

调查显示,88%的受众都认为,科普网站上的科普知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而其中有86%选择了“很好,对我很有帮助”和“较好,对我挺有帮助”。运用网络渠道进行学习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要渠道,且方便快捷的网络渠道得到大学生的极大认可。说明受众能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到自己需要的科普信息,进行学习,增长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学习的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正如当前比较热门的网络课堂,给予大学生更多课程种类的选择,时间、地点也更加自由。

通过对上述五个问题的考察可知:其一,对于受众而言,网络科普能够基本满足他们获取知识的需求,且是当前大学生较满意的科普渠道。其二,网络科普在大学生网民中的接触程度较高,但其接触还基本上停留在浅层次的使用上面,没有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其三,有接近9%的受众群体认为当前网络科普有一定成效,且对其提高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4.4.2.3 网络科普传播方式分析

(1)您认为网络科普的优势在哪里?

这个题目是一个多选题,大多数受众都选择了全部选项,即“上网便捷,随时随地进行搜索”“信息量大,科普信息全面”“更新快”“形式新颖多样”“可参与”。由此可见,这些相较于传统科普模式的优势被受众所接受,成为当前网络科普能够打开科普新局面的重要原因。

(2)您最喜欢的科普形式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视频和音频”的受众占53%,视频和音频不但生动有趣,且非常直观,很多视频还直接记录了真实的科学现象。正如网络没有普及时,电视是公民选择的第一渠道一样,公众喜爱生活有趣又真实可见的科普形式,其传播效果也是文字形式不能比拟的。此外,选择“科普游戏”的受众占34%。科普游戏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更多面向青少年和幼儿群体,“玩”是孩子的天性,科普主体正是利用这一点,让受众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最后,还有10%的受众选择了论坛形式,体现了网络科普互动性的优势,论坛形式也是一种喜闻乐见的科普知识传播方式。

仅有3%的受众选择了文字形式。文字形式非常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优秀的科普文章必须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当前科普领域不乏这样优秀的文字作品。优秀的文字作品配以图片,同样能够满足大多数受众的科普需求。但在提高科普体验这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文字形式相比前者,有一定的局限。

(3)您认为一个优秀的科普网站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限制选择三项,而选择最多的是“内容更新要及时”“多媒体的使用要多,这样更能吸引人”“互动性要强”和“增强虚拟科技博览馆和科技游戏的建设”。由此可见,其一,受众关注的是科普信息的时效性,优秀的科普网站要及时更新内容,优秀的科普作品应紧跟社会热点事件。其二,越来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带给公众越来越优质的科普体验,而受众对网络科普形式的诉求是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运用的科普形式。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科普作品,公众都期待能够更加新颖,以获得更优质的科普体验。其三,虚拟科技博览馆和科技类游戏因为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且形式极具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当前大学生非常喜爱且乐于尝试的科普形式。

4.4.3 调查结论

(1)网络科普实践已经在受众群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并成为公众首选的科普渠道。网络科普所带来的“快速阅读”方式是公众乐于接受的阅读方式,而移动网络“动态阅读”则在网络科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体验感。

(2)公众能够通过网络科普获取绝大部分科普信息,对学习和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虽然这种影响涉及的范围和深度仍然未达到全民科普的要求,但公众接受并乐于参与网络科普无疑是我国科普信息化战略的一剂“强心剂”。

(3)公众能够通过网络渠道主动获取科普信息,也有选择地对科普信息进行筛选,同时更加信任权威科普网站。但值得注意的是,公众仍然没有定期浏览科普网站的习惯,还停留在“按需获取”的阶段。

(4)传统文字、图片等科普形式已退出主流科普渠道,音频、视频、互动性科普游戏等成为当前公众最喜爱的科普方式。可见,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和高度参与感,是引导公众接受网络科普传播的必要条件。

(5)当前我国网络科普界也在密切关注公众的科普需求,通过网络科普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公众的科普需求,进而改进科普形式,提升网络科普作品和服务质量,以期带给公众更好的体验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