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关键词搜索网络资源的方法

掌握关键词搜索网络资源的方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学生了解网络中包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了解网络中“资源”的存在形式。培养学生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意识,具备使用关键词、分类别搜索网络资源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如何使用关键词、分类别搜索网络资源,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帮助他们学习使用关键词搜索所需资源的能力。

掌握关键词搜索网络资源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性实践和探究,完成以下教学目标,包括:

(1)让学生认识平板电脑,了解手机等设备的工具性。

(2)让学生了解网络中包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了解网络中“资源”的存在形式(包括网页、图片、音乐、视频、百科等类别)。

(3)培养学生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意识,具备使用关键词、分类别搜索网络资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如何使用关键词、分类别搜索网络资源,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帮助他们学习使用关键词搜索所需资源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工具性,以及掌握使用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课件

(2)超星平台作业设置。

教学过程

教学日志

一 实验完成项目

进行“平板电脑:推开数字化学习之门”学生课程第五次实验教学,共6课时。

二 实验收获

1.学生课程实施总体情况

(1)教学设计:

优点

●闯关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且题目与学生生活贴近。

●使用超星平台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延展学习;将数字化学习拓展至教室或学校之外;探索了完整的数字化学习生态。

不足

●缺乏与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联系,没有贯穿课程始终的媒介素养教育线索,因此整体设计目标不够明确,表现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变化。

●教学流程不够清晰,每个环节发挥的作用不明确,环节不固定。

●引入环节不够直接,转折太多使学生不易理解,而且过渡生硬。

●主题展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时间过长,效果不好。

●最初安排的题目顺序没有考虑难易程度,没有设置进阶。

●学生展示环节缺少设计,展示方法比较单一。

●总结巩固环节缺少设计,效果不够突出。

●缺少配套的学习材料。教师设想尝试进行一次无纸化教学,因此没有给学生准备配套的纸质学习材料,但实践发现,对于四年级刚接触平板电脑教学的学生来说,他们仍然需要一定的纸质教学材料辅助学习。

●对于作业的完成方式、考核标准等说明不够清晰、明确。

建议

●设计课程时主线要清晰,特别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追求要明确,这是确保此课程价值与意义能够得到体现的前提。

●操作时先从课程结构着手,保证课程结构完整、环节齐全,再将环节固定,并合理设置每个环节的时长,如,课程引入环节简捷、直接,转折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的基本质量,并保证不同教师讲授时,变动不会太大。

●鉴于学生处于数字化学习的起步阶段,仍有很多学生不会登录超星平台,如果使用超星平台布置作业,一定要配发纸质的作业说明,或在课堂上演示如何找到作业的位置,确保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业。

(2)课堂执行情况

●课程容量比较合适,但完成情况不理想。除四(2)班完成情况较好外,其他五个班都有部分环节缺失。主要原因:一是课程设计本身不够合理;二是教师授课时对时间的把控能力仍然不足。

建议

●教师需要提高课程设计的能力;注意培养良好的时间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时间把控能力,避免出现拖沓导致课堂教学节奏不合理的问题。

2.授课情况

(1)四(1)班(第一节)

优点

●鼓励学生答案的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足

●授课思路不够清晰,复习巩固环节缺失。

●小组活动之前20分钟一直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低,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效果不好。

●教师演示如何搜索时字体较小,后排学生看不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站位不够合理,站在讲台中央的位置会挡住教室左侧的学生观看白板。

●学生展示环节缺少设计,对展示方式的说明不明确,如只说“给大家展示一下”,而没有说“上台展示/在位子上/使用Airplay投影展示”等具体的方法。

●对学生的关注仍然比较少,不能及时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如学生自己搜索时出现“泡妞”这样的内容,但教师没能及时地对此予以关注和处理。

●布置作业环节,对完成作业的方式、方法说明不清晰。

建议

●课程流程要清晰,环节要固定,不要随意更改授课环节,确保各班教学进度一致。

●一堂课的设计要有起伏、有变化;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不能割裂;组织形式尽量多样化,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特别是针对儿童,更应注意每个教学环节不宜过长,要增强课堂互动,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

●教师应增强对课堂教学环境的关注意识,了解课堂展示所需的基本条件。如幻灯片上的字体要大、要清晰;网页上的字体较小可以放大网页;在教学中随时注意站位,为学生观看白板或投影的内容提供方便。

●提前设计好展示的方式,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本次课有多个闯关题,前一两个题可以只说不展示,后面的一两个题投影展示,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多走动,注意收集学生的情况,以便对学生整体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挑出典型学生进行展示。

●配发纸质的作业单,或在课堂上演示如何找到作业的位置。

反思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习,确实存在风险,当学生遇到类似“泡妞”这种不适宜的内容时,教师该如何处理?

(2)四(3)班(第二节)

不足

●课堂节奏把握不好,前松后紧,小组活动不能及时停止,导致复习巩固环节的时间不充裕。

●课程引入比较混乱,在讲述时,网络和搜索引擎的概念多次出现混淆。

●学生展示环节,一位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倾听,而是继续进行自己的搜索。

●教师的主导性差,容易跟着学生走。

●教师指令不清晰,如让学生进行搜索前没有说明使用哪一个程序。

建议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各个环节的时间,保证整堂课结构完整。(www.xing528.com)

●教师要理顺授课思路,对知识点的理解要明确;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通过练习逐步减少思维与语言不同步的现象。

●提出明确的规则。先让所有学生停止搜索、合上设备,再进行展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位同学展示时,其他同学仍在进行搜索的情况。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要及时处罚,帮助全班同学逐渐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建立规则是需要时间的,一旦规则深入人心,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不等于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牢记课程的目标与流程。

反思

●如何让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是否可以采用让学生复述的方式?一位学生展示结束后,不是直接由老师总结,而是让另外一位学生总结复述是否可行(这是一种方法,但未必适合所有场合,例如这种方式需要较多授课时间。教师应掌握多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方法,针对不同情况灵活使用,具体做法可参考《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等书籍)。

(3)四(4)班(第三节)

优点

●对学生作业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点评,并在点评中称呼每位学生的姓名,增强了与学生的亲密程度。

●临场应变能力较好,如板书时出现提笔忘字现象时,改为让学生上台书写,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组活动前强化“开始”“123,看”等口令,明确指令有利于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

●教师站位比较合适,能够及时地关注学生。

●鼓励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不足

●点评作业环节花费时间过长,进入新课较慢。

●课堂讲述中,对“浏览器”“搜索引擎”和“网页”等概念表述得不够清楚,有混淆的地方,不利于学生理解。

●课堂语言表述不够准确,常常只说半句话。

●对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如随意推搡)的情况没有及时处理,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在课堂上走动的速度过快,无意义的走动过多,显得紧张。

●应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临时加入内容,让学生搜索“童话是什么”“童话的特点”等关键词,对原定教学计划有干扰。

建议

●教师要理顺授课思路,对知识点的理解要明确;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通过练习,逐步减少语言表述不够完整、不够清晰的情况。

●对个别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要及时处理。

●提前与各科老师沟通,在设计课程时注意增强课程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临时增加内容。

(4)四(6)班(第四节)

优点

●课前强调了课外辅导时间和申请流程。

不足

●引导不准确,导致学生的思考方向发生偏差。

●指令不够清晰。

(5)四(2)班(第五节)

优点

●授课思路清晰、环节完整、流程连贯,整堂课的节奏有快慢变化。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展示时,能够根据学生的进度比较合理地控制时间;能够迅速地捕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进展和特点,找到典型个案,为接下来的展示、点评积累素材

●教学过程中,在教室中的站位比较合适,不会遮挡白板。

●教师的主导性强,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组织方式多样,并且具有进阶性。

不足

●课程引入主题与课题名不一致,在“网络”与“搜索”之间应该进行过渡。

●课堂讲授中个别用语不准确,如“类别”与“版块”。

建议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细抠关键概念,如果自己对某些概念有疑问或拿不准的地方,要及时请教专家、查阅资料等,做到授课中的关键概念表述一致、准确。

(6)四(5)班(第六节)

优点

●四(5)班的授课整体比较顺畅,与四(1)班和四(3)班相比,教师授课思路更加清晰,课程内容的讲授也更加明确、具体。

不足

●课程内容存有不够连贯的地方。如介绍完搜索步骤后,没有马上让学生进行搜索,而是引入了“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的例子,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搜索,导致学生不明白教师的指令。

●小组活动环节的时间仍然把控不好,有些拖沓。

建议

●课程内容的顺序要合理;如果环节有跳跃,需要做好衔接与过渡。

反思

高超的教学技能唯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获得,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一规律,给予自己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练习时间。

3.听课情况

传媒附小共9位教师听课。

三 下一阶段实验内容

设计实验课第六课时。

附:

1.四(1)班实验课实施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

2.四(2)班实验课实施情况

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搜索

3.四(3)班实验课实施情况(无照片)

4.四(4)班实验课实施情况

学生上课情况

5.四(5)班实验课实施情况

授课情况

6.四(6)班实验课实施情况

授课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