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境教学模式原则:闪耀高中语文教学新征程

情境教学模式原则:闪耀高中语文教学新征程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语文情境教学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情境教学的六大原则:直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适宜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因此,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事物的直观形象,提供感性而具体的经验。所以,情境的直观性原则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情境教学模式原则:闪耀高中语文教学新征程

原则,是指人们说话或办事所依据的法则或遵循的标准。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师按照这些基本要求,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达到教育和教学的目的。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规律,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在语文情境教学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情境教学的六大原则:直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适宜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在语文情境教学中,可借助具体可感的直观形象,使学生迅速感知,获得真切的表象,进而认识、理解、记忆、联想,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外在物质材料,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材料,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形象素材比抽象概念所包含的信息更多样、更灵活,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开始时是由于直觉,也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感觉器官参加教学活动越多,教学过程就进行得越顺利,其教学效果就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过程来看,他们掌握的书本知识是需要以感性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程中,不仅要动员学生的听觉,还要动员他们的视觉。当代,有人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后,进行了统计。在统计中发现,中学生“看”比“听”所记住的内容多1.66倍,如果把视听结合起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据统计,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把视听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由此可以看出直观的重要性。

因此,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事物的直观形象,提供感性而具体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充分激起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动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所以,情境的直观性原则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教学原则,即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广大的社会背景中,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和发现,把课堂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情境教学崇尚开放,排斥封闭,其教学情境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现实,其整个教学过程都把课堂与社会,教学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三)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动力和丰富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实践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走出去,开展实践活动,广泛收集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课本剧,让学生积极参与表演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揣摩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有了深入理解,然后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一起探讨剧本,想台词、想动作、想表情、制道具,这些都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体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www.xing528.com)

(四)民主平等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是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克服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以亲切、平等的姿态主动去理解、关心、爱护、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因此尊重热爱自己的教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主体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着想,为学生的迅速成长服务,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提供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而带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五)适宜性原则

任何情境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必须适合其面对的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如年龄、学习内容、生活环境等,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研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以原有知识为基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以及生动的情境,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选择教学媒体和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采用符合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合理运用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媒体,为情境教学安排适宜的情节和氛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适度性原则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适度性原则,既要注意多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化组合,又要注意这些媒体在一节课中不可用得太多、太滥,否则不仅浪费教学时间,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一般来说,课堂上使用媒体,以2—3件为宜,这样既能从不同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若多用甚至乱用,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