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新征程:实例展示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新征程:实例展示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上述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以往优秀教师的经验,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道士塔》为例,模拟该模式的教学过程。(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与作者、作品对话,探究造成莫高窟历史悲剧的原因,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领悟和评价历史。师生互动、交流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生1:我们小组认为是王道士和外国学者造成了莫高窟的历史悲剧。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新征程:实例展示

依据上述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以往优秀教师的经验,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道士塔》为例,模拟该模式的教学过程。

案例:《道士塔》

(一)教学依据

余秋雨散文创作,打破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记叙生动感人的史料、掌故作基础,运用具有学者气度的表达方式,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民族文化进行审视与反思,文章意蕴深隽、语言雅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作者不墨守一贯到底的叙事模式,而是采用链环式结构,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切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集体,彼此相连又各具独立性,随叙述的演讲不断推进感情的深化。在鉴赏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课文以生动的描述复原了历史陈迹。细检当代籍史抒怀的散文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品位不高,仅以“大题材”和“小才气”取胜,文笔不够厚重。而余秋雨的散文则有所突破,极力提高散文的文化品位,从历史中参悟人格,从哲学中发掘诗意;他把握人文科学的严肃性,对尘封于史册中的历史事件进行高超合理的艺术加工,“枯骨生肉”,使人读起来仿佛置身其中。

第二,课文的标题是牵连历史事件的索引,由历史的怪胎说及民族的悲剧。行文中因循历史轨迹,由今寻古、由古映今,视角互换,轻巧自然,文章思路与结构十分清晰。点染情境的景语,淡化了读者与历史时间的时空距离,催人生真情,启人明事理。

第三,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余秋雨散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他打破了常规的叙事方式,还在于他擅长使用诗化语言达意传情。课文中几乎每一个语句都以情感着色,都具有凝练的表意内涵,给读者以新鲜感和反复咀嚼的引诱。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与作者、作品对话,探究造成莫高窟历史悲剧的原因,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领悟和评价历史。

2.教学方式

对话讨论式。对话本身包含着平等的意味,教师要极力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下,对话就有了依托。师生一起在探究、讨论中,分析历史评价得失。

3.教学构思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

(2)师生互动、交流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话题:谁是莫高窟的历史罪人?

(3)链接生活:对事物的看法应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甚至要设身处地评价某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三)课堂实录

1.由一个故事引出文本内容,设计新颖,引人入胜。

师: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像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蹲和尚,怔怔地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像,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出示有关图片资料,简略介绍敦煌艺术)

2.教师在此处安排了两次大约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理解文本,走进文本,这能很好地让学生感受文本。学生只有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学习文本。通过自学,学生独立自主地确定了话题,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中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敦煌莫高窟的文章。首先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教师口述的读书要求。教师板书课题,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师:好,很多同学读完了第一遍,接下来,再请大家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把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在探讨一个什么话题,它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文本。

师:请同学说说这篇课文在讨论一个什么话题。

3.结合话题,安排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教师精心设计的几个辅助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学习,特别要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这是学生开发潜能,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话题为:谁是莫高窟这出悲剧的创造者与罪人呢?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这一问题,作者是怎样认为的?你呢?

学生进入独立思考阶段,教师板书话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增设一些阶段性问题。

(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述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www.xing528.com)

(3)发现藏经洞后,中国文官对文物采取什么态度?外国冒险家冒着危险赶来,与之形成什么对比?你怎么看待斯坦因、伯希这些人?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4.分组交流、讨论。生生对话,让学生学会在别人面前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疑惑之处在小范围解决,达成部分共识,并将问题保留,小组间对话。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师:好,现在我们已独立探讨完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下面,请同学在我们的学习小组里把自由探讨的结果告诉你的同伴,结合黑板上的问题和你的同伴进行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告诉全班同学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中,查看学生的交流情况,不时对对话学习做一点指导;小组要适时做一些记录,确定中心发言人。

师:刚才大家交流的很好,下面,我想我们一起来探讨,把各组的学习结果展示一下。

生1:我们小组认为是王道士和外国学者造成了莫高窟的历史悲剧。王道士的愚昧和无知使所谓的外国学者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轻而易举地来到了这个神圣的洞窟,自由随意地拾拣着珍贵的文物。初尝甜头的学者们,面对这些文化珍宝爱不释手。精美的壁画,深奥的古典经卷,栩栩如生的雕塑使他们流连忘返,一个个贪婪的强盗初见雏形。对灿烂文化的无限渴望使学者们变成强盗,能近距离地接触渴望已久的事物,无论谁都会失去理智。更别说是任由其拾取。这时学者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强盗,他无所顾忌,眼中有的只是那些价值连城的文化瑰宝。

生2:我们小组认为除了王道士和外国学者,清朝的官员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县官们的置之不理,冷漠对待使学者变成了强盗。他们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这些文物的宝贵,只是因为他们一时的利令智昏,使得灿烂的珍宝流散异国。当欧美学者、汉学家、考古学家、冒险家,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时,中国官员正在客厅里闻着缕缕茶香。这多么让人痛心啊!

师:很好,在讨论中,我们找到了三种人:道士、官员和外国的学者。有同学把学者比作强盗,可事实上他们是通过交易的手段获得文物的,对于这一点你们怎么看呢?

生3:显然那些学者是很奸险的,他们一眼就能看穿这些古物是非常稀奇的,而他们却用微不足道的钱换取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倒更像商人。这不禁使我想起当年西班牙殖民者首次踏上北美大陆时,被那里美丽的风光所深深地吸引,而他们却用几盒雪茄和一些日用品从当地土著人手中换取了一大片的土地。和那些愚蠢的土著人一样,那个王道士也是如此,甚至比他们还愚蠢。他竟不知道文物是如此珍贵,还自以为自己拣了便宜,真是可笑至极。当然造成他如此无知的是迂腐的清政府,偌大一个清政府却派如此一个无知的道士去看守莫高窟,每年也不给他一些维护费用,这才使他认为敦煌里面的东西是毫无价值的,如果真是这样,倒不如那些学者把这些文物统统都带走,也省得王道士无聊时,拿这些东西解闷,导致这些文物永远消失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

生4:我们认为学者们首先是冒险者,他们懂得敦煌的价值,变卖所有的家当,不辞千辛万苦,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纷纷朝着中国的圣地——敦煌赶来。但他们不是真正的学者,学者不会从愚昧无知人手里诈骗瑰宝:学者不会因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学者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恬不知耻地炫耀他们的“丰功伟绩”;学者不会贪得无厌地一次又一次涌向宝库“夺”宝,回到故国,风光无限,人人尊其为英雄。那些冒险者表象是学者,本质却是强盗。

师:通过大家解释我们认清了这些学者的真面目。我们再把问题回到王道士身上,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王道士没有发现洞窟内的宝物,如果不是王道士把文物卖给外国人,结果会如何?

生5:如果没被发现就永存地底,或者被后人发现,或者被农民们糟蹋,或者被官员们占为己有。

生6:我觉得王道士永远是难以回避或排除的关键角色,我们宝贵的文物从他的手中流失海外。但是他是一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在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平民,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迷信至极的人。当他把文化精品“送”于他人时他犹豫过,但他不是为民族文化而担忧,而是怕得罪了神。因此,在外国人编制的童话之下不再犹豫。王道士如此,在那个时代,换一个李道士或王和尚,你能保证他们会不这么做吗?

师:的确,王道士固然有一定的责任,但他只是一个历史的偶然,正像余秋雨先生说的,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意义的。

生7:我觉得大家发现的只是莫高窟悲剧表面上的原因,我觉得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师:那你认为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吗?

生7:莫高窟的悲剧不再是那时它是由王道士把持着,而是在于它出现的时候不对,这就是“生不逢时”的代价。藏经洞的发现若是再早上一百年,出现在乾隆、顺治、康熙年间,或许它的命运会有所不同,那时中国也不富裕,但至少几位在位皇帝还可以称得上圣明,而且那时把握莫高窟命脉的或许是一个文人雅士,至少也许是个爱国主义者。虽然莫高窟的盛衰,荣辱并不能由这一个人决定,但损失不会有现在这么严重吧。(众笑)

师: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啊,如果发现莫高窟不在清朝会怎么样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时代上找找原因呢?

学生沉默思考。

生8:敦煌的悲剧应降罪于封建统治阶级,偌大个国家竟找不出个人才,随便拣了个道士把持灿烂文化。怪不得壮志未酬的人要斥责上层阶级,冷落人才,不务正业,导致民愤堆积,加速王朝瓦解。

5.教师适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提示,也能深化学生对话题的认识,并在交流中,达成某种共识。

师:那个时代的官僚们受到的封建思想毒害,我认为不亚于王道士,甚至会超出其程度。他们饱读经书,生活排场豪华至极,你能说他们无钱运货或是无力研究呢?那又是为什么呢?他们知道这是文化精品,知道要把它们保管起来,但在不低的运费下,他们犹豫了。这出悲剧的发生不是王道士的错,不是中国官僚的错,也不是外国学者们的错。是那个时代,那种封建思想、封建制度的错。

6.上课结束时,教师把话题引入生活,让学生与生活对话,完成练习,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评判及认识人和事。

师:今天我们鉴赏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可以看到余秋雨先生无疑又是“能感之”兼“能写之”的人。无数的人文胜地,我们一般都去过;许多文史典故,我们大都也知道,可是我们却还未能如余秋雨先生那样胸藏丘壑,兴寄烟霞,横七纵八,拈来皆成的妙文。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这样将自家真实生命敞开来,去贴近文化的大生命,去倾听历史或沉重或细微的足音。唯其如此,他笔下的草木山川、庙宇楼台、飞鸿雪泥,总是关情,与人息息相通,远胜于那些味同嚼蜡、描眉画眼的文化史著作。他不愧为一代散文大家师。下面,我给大家留一题目。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来分析。

(1)正面角度评价唐玄奘与鉴真

(2)正反两面角度评价秦始皇

(3)从反面角度评价曾国藩

教育终极目标是促进作为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育发展亦不例外。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是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力图克服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弊端、探求语文教学新过程的产物。研究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是为了丰富和发展语文教学模式,寻求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语文对话教学模式力求主动为师生提供充分条件,以促使教学个体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教学模式本身只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活动框架,提供了一种思路,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应机械地模仿。教学模式同时赋予教师及学生教学个体的发展权和教学趋向的选择权,它不是用单一的限制、统一的规定和划一的要求,抑制师生个性中的天赋和特长。所以,在运用具体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发挥创造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班级学生,灵活变动各种教学变量在教学过程中的排列、组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作为新兴事物的语文对话教学模式仍处于发展期,本身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控制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对阅读和表达水平较低的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通过语文教学实践逐个解决。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不断探索,语文对话教学模式必定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