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上阅读:《爱心树》教学设计

爱上阅读:《爱心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希尔弗斯坦的绘本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8亿册。1964年《爱心树》的出版轰动文坛,一举奠定了他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设计思路《爱心树》是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故事中的大树富有无私的爱心,能够倾其所有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入选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的100本最佳童书。(五)揭题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爱心树》,读课题。

爱上阅读:《爱心树》教学设计

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 王建玲

阅读鉴赏

爱心树》是世界绘本的经典作品之一。出版三十年来,一直是世界绘本的典范,历久不衰,魅力惊人。爱心树的英文“The Giving Tree”,顾名思义便是牺牲奉献的意思,但这本书亦是一个友谊的故事。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得无厌的孩子共同演绎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的树,并未因为男孩的一味索取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的他,是那么凄凉孤寂,但当男孩回到他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时,他竟是满心欢喜地将自己奉献给男孩。这样的喜悦比起男孩小时候在树上刻的“M.E.+T.”那些甜蜜文字,更令他感到真切而舒心。天才的绘本艺术家希尔弗斯坦以简单明快的线条和充满诗意而又略带嘲讽幽默的文字,为我们创造了一则心灵洗礼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插图:水车园小学 李嘉程

了解作者

谢尔·希尔弗斯坦,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希尔弗斯坦的绘本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8亿册。1964年《爱心树》的出版轰动文坛,一举奠定了他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此后几十年,该书畅销不衰,累计销量超过600万册,被美国教育部评选为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他的其他绘本作品也同样广受好评:《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获国际读书协会最受儿童欢迎图书奖;《人行道的尽头》获《纽约时报》杰出绘本奖,是美国图书馆推荐童书;《向上跌了一跤》是《纽约时报》和美国图书馆推荐给孩子们的杰出儿童读物;《阁楼上的光》更是几乎囊括全美最重要的童书奖项,创纪录地连续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

在希尔弗斯坦之前,儿童诗歌都是充满甜蜜和梦幻色彩的,但希尔弗斯坦让儿童诗歌有了分界,有了睿智。他的作品不拘泥于礼节,有一种奇异的天真。他把儿童文学从花园和教室的局限扩展到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却又充满惊喜的新奇领域。他的绘本作品幽默温馨,简单朴实的插图和浅显的文字中,充满淡淡的人生讽刺与生活哲学。在美国,只要书店卖儿童书,就一定会卖希尔弗斯坦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只吸引儿童,也俘获了大人们的心。

绘本的中文译者傅惟慈,曾用名傅韦,北京人满族,文学翻译家,1923年出生于哈尔滨。傅惟慈先后在辅仁大学浙江大学(战时内迁贵州遵义)、北京大学攻读西方语言、文学。1950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从事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翻译了多部作品。

设计思路

《爱心树》是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故事中的大树富有无私的爱心,能够倾其所有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男孩理所当然地从大树身上享受着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为我们呈现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单,画面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挖掘的素材。我的教学设计从三方面引领学生走进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体验大树的无私:一是讲述故事,让孩子们在聆听中品味大树一次又一次满足男孩子的要求,他觉得很快乐,从而初步体验大树爱男孩,所以心甘情愿地满足男孩子的任何愿望;二是引发思考,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以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站在大树的角度体验,明白大树对孩子深沉的爱;三是激起表达愿望,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没有人在读完后无动于衷,所以借助孩子们情感泛起涟漪的最佳时机,让他们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深情,写出对亲人的爱,表达出心中的谢意。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充满爱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以补充大树内心独白的方式丰富绘本内容,激活学生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难点

能够读懂大树对孩子的无私奉献精神,理解大树觉得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建议教学年段

低年级段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感知故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故事的封面,语言描述:翠绿翠绿的一棵苹果树上掉下来一个红红的苹果,可爱的小男孩伸出双手接住了,多么温馨的画面。

(二)了解这本书的影响力

今天的阅读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本书,一本会让人记一辈子的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

2001年被评为美国100本最佳图书之一。

200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儿童读物。

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佳童书。

入选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的100本最佳童书。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绘本100本》。

(三)认识作者

美国人谢尔·希尔弗斯坦,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

(四)听了这些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五)揭题

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爱心树》,读课题。

观察封面,猜猜这本书写的是谁的故事?再猜猜这本书大概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要让孩子爱上读书,必须先激发他的阅读兴趣。教师的语言和绘本的画面都能激起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主动阅读,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讲述故事,了解“给予”

(一)聆听故事,感受快乐

1.播放PPT: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请你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呢?

过渡:看,小男孩来了,他会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想象回答。

2.播放PPT:男孩儿每天都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同大树捉迷藏。他要是玩累了,就在树荫里睡觉。大树给小男孩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他。大树也很快乐。

3.想一想:大树为什么也很快乐呢?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认为大树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4.播放PPT:但是,随着时光流逝,男孩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看,画面上只有这一棵孤零零的大树了,同学们,看看图画,你从哪里看出大树的孤寂?

设计意图:透过这一幅幅画面,通过老师的讲述,孩子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他的心底流淌着给予的快乐。学生边听边思,简单的画面留出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师适时的提问让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填补了画面的空白,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二)边听边思,品味“给予”

1.认真听故事,想一想:大树现在还快乐吗?

播放PPT: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孩子说:“我想买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过了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我需要一栋房子保暖。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一栋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他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2.小组讨论:(www.xing528.com)

(1)男孩一次又一次来找大树,他都来干什么呢?大树给予他什么呢?

(2)大树始终觉得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呢?

3.小组汇报: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男孩一味地向大树索取,一次一次都得到了满足。此时,你觉得大树心里应该会有些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吗?

(难过、苦涩、伤感……)

可是故事里的大树始终对男孩子有求必应,你看……

4.播放PPT: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

“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

“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我很疲倦,再也爬不动了。”孩子说。

“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

“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他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5.交流:故事中哪个句子让你感动?

学生说出自己感动的句子,再次感受大树对孩子的给予。

幻灯片出示学生提到的相关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大树对男孩一次又一次无怨无悔的给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在阅读中,无论学生理解文本深浅如何,收获多少,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不急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于学生。学生在自主体验大树奉献一切的过程中,也懂得了要走进大树的内心才能理解大树。阅读方法的渗透也在一步一步体现。

三、掩卷深思,体会“给予”

(一)相互交流

你从大树身上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鼓励他们抒发自己的阅读见解。

师:我们深深地被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本书的英文名就是“The Giving Tree”,给予树的意思。在这种不断给予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树对男孩深沉浓烈的爱。因此,我们的译者给它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爱心树”。

(二)补白练习

故事结束了,画面定格在了这儿:

曾经的小男孩现在已经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

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及时地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就是给作品“补白”。让我们拿起笔来,选择一个开头,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在倾诉……,在……

幻灯片出示提示语句:

此时,男孩也许在回忆曾经的快乐……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

此时,男孩也许在……

设计意图:绘本的画面留有充足的扩展空间,既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也给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以足够的空间。我利用这样的文本特点让孩子们写一写,孩子们在对文本进行回顾的同时又能表达出自己理解的内容。

四、抒发胸臆,回报“给予”

(一)引导体会“给予”

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学生自由表达后教师小结: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地给予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

(二)激发表达愿望

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三)抒发内心感动

听着大家的心里话,老师也很感动,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妈妈,用我们心底最真诚的心声祝福妈妈!

把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老师发给你的爱心小卡片上吧!

播放轻音乐《感恩的心》,学生书写自己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爱心树》带给我们一个唯美的故事,更是一个心灵得到洗礼的故事。所以让孩子们在由大树想到自己的妈妈的时候,写一写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让孩子们的阅读由理解内化为体验,再以行为表达结束,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历经了一个来回,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提升。

五、推荐阅读,拓宽视野

推荐书籍

《失落的一角》

《阁楼上的光》

《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

《稀奇古怪动物园

《一只会开枪的狮子》

设计意图:如果说阅读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那么向他们推荐书目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的大门。孩子们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快乐地走上阅读大道,享受经典作品的滋养,是多么幸福的体验呀!

教学反思

《爱心树》是一本荡涤心灵的佳作,唯美简洁的画面,纯真简单的语言,大树对男孩真切的爱贯穿整个文本,每一次阅读都会为大树无私的爱而感动嘘唏。但是,我在教学之前始终担心,这样的故事也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他们能够理解这种施与爱、奉献与索取、爱与被爱的内涵吗?

在课堂上,随着孩子们的回答不断呈现精彩时,我彻底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折服了。谁说我们的孩子不懂爱?当我问他们:大树一次一次为男孩付出,他心甘情愿吗?孩子们说:“当然呀,你看,只要男孩觉得快乐,大树就会快乐。”在我层层递进引领孩子们体会“给予”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走进大树的情感世界,体会到大树在给予自己仅存的树墩后依然快乐。但是,当让孩子们回味妈妈在生活中给予了自己什么时,有的孩子竟然抓耳挠腮,不知写什么了。可见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忽略了对他们的感恩教育,以至于孩子们对父母的情感颇像绘本里男孩对大树的冷酷无情。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爱应该是相互的,生活才会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