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马帝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罗马帝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马在这些共和政体国家中是第一个免于灭亡且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家。罗马帝国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从未经过任何安排和计划。罗马人的这场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试验,完全是在毫无声息的情况下发生的。罗马帝国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从未停留在任何一个固定的模式之中。如今的大多数人常常会偏向地认为,罗马帝国是统一的、稳定的、不朽的、强盛的、神圣的、具有主导地位的。

罗马帝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00年,复兴的罗马帝国主宰了整个西方世界。它在很多方面都与过去统治这片土地的各代王朝有所不同。第一,它并非由一切强有力的征服者所创建,也并非君主制国家;第二,它不是第一个共和体制的帝国。因为雅典早在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就已经将一批同盟国与附属国牢牢地掌握在手里了,而迦太基在与罗马进行命运之战前,就已经统治了撒丁、科西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及西班牙和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罗马在这些共和政体国家中是第一个免于灭亡且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家。

以往那些共和政体国家的中心一般位于美索不达米亚或埃及各大河流域,但罗马帝国的中心位置更靠西一些。中心位置的西迁,使得一些新地区和新民族走向文明。此时,罗马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张到摩洛哥、西班牙,又慢慢向西北方向延伸至今天的法国、比利时、英国以及向东北方延伸至匈牙利、南俄罗斯。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有利有弊,那些远离国家首都的地区,例如在中亚和波斯,罗马始终未能在这些地方建立自己的统治。由于版图辽阔,罗马人民中不但包括了大量北欧雅利安语系民族,而且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希腊民族,但哈姆特人和闪米特人的数量却比以前的任何帝国都要少。

在后来的几百年里,罗马并不像之前短暂的波斯帝国、希腊帝国那样逐渐走向衰落,反而不断地发展繁荣起来。而原来米提亚人和波斯人的统治者都只传位了一代就被巴比伦人接过了象征权力的王冠,并且接管了神庙。受到同化的当然也包括亚历山大以及他的后继者;塞琉古王朝的宫廷管理机制则完全沿袭了尼布甲尼撒的宫廷机构,同时,尼布甲尼撒的各种管理方法也被他一并接管,成为埃及王以后的托勒密更是被埃及同化。被同化的这些征服者,与被苏美尔人同化的闪米特人别无二致。不过,罗马人就完全不同,他们统治异族的城市长达几个世纪,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法律和规则。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00年,唯一对罗马人的文化产生过某些影响的民族,就是在血统上和罗马人相近的希腊人

所以,从实际意义上而言,最早用雅利安模式统治广大领土的国家是罗马帝国。这种新模式是亘古未有的,罗马帝国也可以说是一个扩大化的雅利安共和国。而过去那种围绕着供奉丰收之神的庙堂兴建城市的统治方式,对罗马帝国不再适用。罗马人的神非常多,庙宇也非常多,他们的神与希腊诸神一样,全都是半人半兽的、永恒的、神圣的贵族。血祭是罗马人祭献的主要方式,当有重大活动的时候,甚至会用活人来做牺牲,这种残忍野蛮的行径,或许是从伊特鲁里亚人那里传承而来的。但是即便罗马处于鼎盛时期,祭司和神庙也从未在罗马的政治舞台上扮演过主要角色。

罗马帝国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从未经过任何安排和计划。罗马人的这场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试验,完全是在毫无声息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肯定这项试验是成功的,因为帝国的最终结果是仍然陷入了全面的崩溃之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方法上,罗马帝国都在进行着巨变。罗马100年内发生的变化,要比孟加拉、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国家1000年发生的变化还要激烈。罗马帝国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从未停留在任何一个固定的模式之中。

可以说,这个实验失败了,但也可以说这个实验还没有完全结束。因为今天的欧洲和美国仍在致力于探索罗马帝国最早遇到的、世界性的行政管理难题的答案。

历史研究者必须铭记的是:罗马帝国从开始到现在的全部历史不单单只有政治变革,社会变革与道德变革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的大多数人常常会偏向地认为,罗马帝国是统一的、稳定的、不朽的、强盛的、神圣的、具有主导地位的。例如麦考利的《古罗马之歌》中,就把老卡托、西庇阿、恺撒、狄奥克莱斯、君士坦丁大帝以及凯旋、演说、角斗和殉教全都糅杂起来,描绘出一幅高尚、冷酷、高贵的图画。但是,这里面的任何一个题材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解析,因为这部作品完全是偷换概念,就如同将威廉一世时的伦敦与今天的伦敦进行比较一样,这样的变化更加深刻,他就是把深刻的变化拼凑在了一起。

至此,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将罗马的扩张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开始,是以高卢人入侵罗马为标志的,也就是公元前390年,并以公元前240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结束为终点。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称为“同化的共和国阶段”。或许罗马历史上最美好、最具特点的时期正是这一阶段。在此期间,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并不尖锐,也不存在伊特鲁里亚人对罗马的威胁,贫富差距非常小,国民的整体素质非常高。这一时期的罗马是自由民的共和国,在历史上,与之类似的还有公元1900年南非布尔共和国,公元1800年至公元1805年的美国北方各州或许也与之相近。在该阶段的早期,罗马只不过是方圆不到30英里的小国,而它的周围又全都是一些强国,为了不被吞并,它不断与周围各国进行角逐。由于这些列强与自己同源同种,罗马并不希望获得战争的破坏,它所希望的是和平共赢。国内几百年的连年征战,使得国民的妥协精神与隐忍能力大为提高。有些城邦虽然在军事上战败了,成为罗马的附属城市,但同时它也获得了政治上的投票权;而另外一些城邦则成为自治领地,这些自治领地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同时还拥有在罗马做生意与通婚的权利。各个战略要地由全体市民组成的警卫队把守,罗马人在此处的殖民地数不胜数,同时罗马公民在此也具有各种特权。为了有效地管理与统治这些新征服的土地,罗马修建了很多连接各大城市的大路。正是在这种政策的贯彻下,意大利也毫无疑问地被罗马同化。公元前89年,意大利所有自由民全都转化成罗马市的市民。从形式上来看,整个罗马终于变成了一个继往开来的帝国。到了公元212年,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自由民全都被赋予了市民权。换言之,但凡出席了罗马市民会议的人,就一定拥有选举权

罗马帝国扩张的方法非常独特,他们先让一些易于掌控的城市的市民拥有选举权,然后再逐步将这种方式推行到全国,这样就打破了征服者占领土地,却又被当地人同化的惯例。而罗马征服者,则依靠这套方式将被征服者同化。

虽然原来的同化方法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及征服西西里岛以后仍然在使用,但同时其他的新方法也被创造出来了。例如沦陷的西西里岛就被征服者当成战利品,并宣布这里的土地与人民全都是罗马民族的私有财产,从而增加了罗马的财富。这些财富的绝大多数都流进了贵族和平民领袖的手里。除此之外,大批奴隶也随着战争被劫掠而来。罗马共和国的大部分农民,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前都享有市民权,参军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可是战争爆发后,由于他们大多数都在服兵役,导致他们的农场遭受亏损,这也使得新兴的奴隶农业得到空前发展。当这些农民返回家园后,那些来自西西里岛和新占领国的奴隶生产的农产品取代了他们的农产品。时代在变,共和国的性质也在变。在西西里岛被罗马统治期间,平民百姓受到了富有的债主和富有竞争者的掌控。自此,罗马进入第二阶段——富人勃兴的共和国阶段。

为了自由,也为了获得参政的权利(即民主),农民出身的士兵,一代又一代地战斗了200年,最终却只享受了100年的特权。第一次布匿战争不仅消耗了他们的青春,同时他们所赢得的一切权利也都被剥夺了。

他们的选举权也慢慢变得徒有虚名。实际上,罗马共和国的行政团体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之一是元老院,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元老院最开始的时候全都由贵族组成,到了后来,逐步演变成由执政官或监察官等实权派人物,召集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代表联合组成。与后来的英国上议院一样,罗马元老院也汇聚着大地主、权术家、商界翘楚。如此看来,它与如今的英国上议院更为接近,而与美国的参议院不同。在布匿战争后的300年里,元老院始终都是罗马政治思想和意志的中心。而另外一个部分平民会议,它是全体罗马市民的集会。当罗马仍是一个方圆20多英里的小国时,举行这样的集会还是可以实现的,可是当罗马的市民权将意大利地区也包括进来的时候,这就成为一件完全无法实现的事情了。从前,这种平民会议召开时,召集者就在罗马神朱庇特的神庙或者罗马城墙上吹响号角,而现在,大会慢慢演变成了投机倒把者和泼皮无赖的集会。公元前400年,平民会议还能代表人民的权利,与元老院对话,并对其进行牵制,可是到了布匿战争结束时,平民会议则成了社会底层民众毫无意义的历史遗物,再也不能对那些大人物的行为进行合法有效的牵制了。

罗马共和国从未实行过代议制度,而且也从未有人想到过用选举的方法来选出代表市民意志的参会代表。这一点对研究历史的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平民会议自始至终都没能成为美国众议院和英国下议院那样的机构。虽然它在理论上包括了全体市民,实际上它没有起到丝毫作用。(www.xing528.com)

因此,罗马帝国的国民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以后,又一次陷入了十分可怜的境遇中。这些人要么陷入贫穷,要么失去土地,甚至唯一赖以生存的职业也被奴隶取代了。更可悲的是,他们失去了扭转这种政治局面的有利时机。对他们来说,所有表达市民政见的方式全部被剥夺,而唯一留给他们表达意志的方法就只剩下罢工和暴动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为了争取权利爆发了多次革命暴动,但收获不大。那些企图废除贵族地产,恢复自由农民的田地,免除全部或部分债务的提案,以及其他种种纷乱争斗的情形,受本书篇幅所限,实在无法详述。总而言之,暴动和市民起义连绵不断,扰攘不息。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斯领导了奴隶起义,这加剧了意大利的困境。因为这些起义者中有很多是在角斗场上受过训练的职业角斗士,所以这次奴隶暴动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斯巴达克斯的队伍在当时似乎已经是死火山的维苏威火山口顽强战斗了两年。然而,最后还是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公元前72年,6000名被俘的斯巴达克斯战士全部被惨无人道地钉死在罗马南边的阿比斯的大路旁的十字架上。

长期以来,平民百姓始终没能战胜那些奴役、压迫他们的贵族阶层。相反,那些征服了他们的贵族阶级不但打败了他们,而且在他们自己和平民之上扶植了一个新的势力——军队。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农民一直都是罗马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或骑马或徒步奔赴战场。对于那些距离较近的战争,这支队伍可以称得上是精锐,可是一旦出现远征或鏖战,这支队伍就有些支撑不住了。而且,由于奴隶的大量增加以及殖民地的迅速扩展,这种来去自如的民兵数量就日趋减少了。正在这个时候,一位出身平民的统帅马略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他进行了一项新的改革。北非在迦太基文明毁灭之后变成了一个半野蛮的王国——努米底亚王国,于是,罗马便和努米底亚国王米古达发生了军事冲突。可是,罗马在征服努米底亚王国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小的阻力。为了扳回颜面,马略被激奋的国人推举为执政官。这时的马略展现出了他个人的军事才华,他募集雇佣兵,然后用非常严格的方式训练他们,最终大败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06年,努米底亚国王米古达被活捉,他被征服者用铁链锁着押解到罗马。而有了军团作为后盾的马略,在其执政官任期满之后,拒绝交出权力,可此时的罗马再也没有力量来约束他了。

罗马帝国从马略开始进入了第三阶段——军人共和时期。这时,雇佣军的指挥官们为了夺取罗马的最高权力,频频发生斗争。而马略的竞争对手是贵族苏拉,此人曾在马略远征非洲时为马略效劳。他们肆意屠杀着自己的政敌。几千人被流放被处死,地产也被他们拍卖。继两者血腥厮杀之后,也就是在平复了斯巴达克斯的暴动之后,罗马进入了由军官把持朝政的时代,卢古鲁斯、庞培大帝、克拉苏、恺撒等先后做了军政当局的首脑。克拉苏镇压了斯巴达克斯的叛乱;卢古鲁斯征服了小亚细亚,并且成功入侵亚美尼亚,但是他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在掠得大批财富后就退位了。之后,克拉苏又率大军入侵波斯,结果军队被安息人击溃,他自己也阵亡了。公元前48年,长期与恺撒较量的庞培失败了,他被判在埃及接受极刑。最后只剩下恺撒,他成为罗马帝国的唯一统治者——恺撒大帝。

恺撒的故事激发了人们的想象,但很难辨别他的功绩和真实作用的比重到底有多少。他成了传奇中的偶像和崇拜的象征。但在我们看来,恺撒最重要的功绩在于他将罗马从军事冒险者时代过渡到罗马帝国的初期阶段。公元前100年,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顶峰,尽管当时罗马的经济和政治混乱不堪,内战频繁,社会衰败,但这丝毫不影响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的扩张进程曾经有过3次低迷时期:第一次低迷时期出现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危急时刻;第二次低迷时期出现在马略重建军队之前;而斯巴达克斯暴动则是罗马的第三次低迷时期。此时,恺撒首先在高卢(今天的法国和比利时曾经居住着为数众多的高卢人,他们是本地最主要的民族,属于凯尔特系,他们曾占据意大利的北部,并且征战小亚细亚,最后在此地定居)确立了自己的领袖地位。之后,他打败了入侵高卢的日耳曼,并把高卢地区纳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他曾经在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两次横渡多佛尔海峡,入侵不列颠,但都遭到了强有力的抵抗而未能如愿。与此同时,庞培利用这段时期,在罗马东至里海的各征服区,培养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的政治中心名义上仍然是元老院,执政官和其他官员也仍然由元老院来任命。那时候有很多政治家(西塞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人之一)为了维持罗马共和国的伟大传统和维护法律的尊严而进行斗争。可这种市民权的精神已随着自由民的大幅减少而逐渐颓废衰微。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是奴隶和贫民,他们对自由既不理解又无要求。事实上,这些在元老院供职的共和国领袖们,他们的背后孤立无援,而那些大冒险家们则拥有着强大的军团,这也是领袖们害怕他们,并想要对他们加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克拉苏、庞培和恺撒架空了元老院,将帝国的统治权一分为三。这便是第一次三雄执政的开始。克拉苏在5年后的卡尔战役中被安息人杀死,而庞培与恺撒则继续斗争。支持共和政体的庞培,以恺撒藐视法律、不服从元老院的命令为罪名,主持并通过了对恺撒进行审判的法案。

在那个时代,如果将军的军队出现在自己领地以外的区域,那就违反了法律。公元前49年,恺撒一边声称“迫不得已,退无可退”,一边率领大军渡过卢比孔河(这是恺撒领地与意大利的界河),向庞培所在的罗马进军。

过去的罗马曾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在军情紧急时刻,推选一位独裁官来领导罗马,并赋予此人至高无上的权力,直至危机结束为止。恺撒在打败庞培之后,成为罗马史上第一个拥有10年任期的独裁官,此后,又在公元前45年,被推选为终身独裁官。实际上,此时的恺撒早已成为罗马帝国的终身统治者。曾有人建议恺撒登基为帝,可是考虑到公元前500年罗马将伊特鲁里亚人驱逐之后,老百姓对皇帝一直很反感,所以恺撒拒绝称帝,不过,他愿意接受皇帝的地位和实际权力。庞培的残余势力被他全部消灭之后,恺撒曾经远征埃及。他爱上了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这是托勒密家族最后一位美艳无比的女王。克莉奥佩特拉的思想臣服于古代的神王思想,或许正是因为她的缘故,让恺撒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而把埃及“神兼国王”的观念带回罗马。恺撒将自己的雕塑安置在神庙的殿堂里,殿堂上的题词则是:献给无敌之神。可是,行将就木的罗马共和精神做了最后一击,就在恺撒曾经杀死政敌庞培的元老院的雕像脚下,刺杀了恺撒。

此后的13年,是权术家们争权夺利的13年。最后,罗马出现了第二次三雄执政,由雷比达、安东尼奥和屋大维(恺撒外甥的孙子兼养子)组成。屋大维同其养父一样,所管辖的领地是贫穷而多自然灾害的西部省份。可就是在这里,他招募到了全国最为精锐的兵团。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海战中,将自己唯一的对手安东尼奥击败,一举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但成功后的屋大维与成功后的恺撒截然相反,他既没有像养父那样成为神,也没有成为独裁官的愿望,更不想要任何美艳绝伦的女王做情人,他把自由和权利都还给了罗马的元老院和人民,然后辞谢了独裁官的职务。为了表示对屋大维的感谢,元老院将实际的权威以一种无形的方式颁发给他。虽然屋大维没有称帝,可是被称为“元首”或“奥古斯都(意为‘尊严’)”。就这样,他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恺撒(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

屋大维的皇位继承人依次是提庇留·恺撒(公元14年至公元37年)、加里古拉、克芬狄和尼禄,接着是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庇乌以及马可·奥勒留等。这些皇帝无一例外都是军人出身。军队可以拥立皇帝,同时也可以推翻皇帝。元老院渐渐在罗马历史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皇帝及其行政官。罗马帝国的疆域也扩张到了极点,不列颠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并入帝国版图,而特兰西瓦尼亚则被划分为新的省份“达契亚”。图拉真则让国界线跨过幼发拉底河,而哈德良的做法则让我们非常自然地联想到在遥远的东方也曾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哈德良和中国的秦始皇一样,也修筑了一条用来抵抗北方野蛮民族的城墙,其中有一段甚至横贯整个不列颠。此外,他还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架设了许多栅栏,并放弃了一部分图拉真时代被征服的领土。

至此,罗马帝国的扩张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