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成果

我国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职业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机构和图书馆馆员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所具备的整体能力。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来看,2016年,一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与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传出量大,表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能力强,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大。

我国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成果

图书馆职业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机构和图书馆馆员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所具备的整体能力。从我国国家图书馆服务能力来看,2016年,国家图书馆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家典籍博物馆职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包括:①举办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及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精心策划举办“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馆藏文献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长征途经省份文化系统老干部书画作品展”等线上线下专题文献展览;②不断凸显国家典籍博物馆服务效益,比如,举办“民族记忆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永远的怀念——任继愈100周年诞辰纪念展”“启蒙与批判——清末民国新闻漫画展”“赤子的世界——纪念傅雷夫妇逝世五十周年展”等专题展览;让“甲骨文记忆展”走出国门;③推动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出版与传播,比如: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编辑出版《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古本戏曲丛刊六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满铁剪报”类编:第一辑》等。另一方面,国家图书馆充分发挥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持续扩大服务品牌影响力,包括:①显著增强面向国家立法与决策的服务能力,比如:2016年共举办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14场;组织编制两会”专题资料、“两会”专题文献信息专报;出版《南海诸岛图籍录》3卷,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文献所载南海诸岛情况;依托国家图书馆人民法院分馆,协助最高人民法院建设“中国法院数字图书馆”;②不断深入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服务实践,比如:筹备建设国家图书馆科学评估中心;组织编制《京津冀协同创新分析报告》;举办“开启未来新形态——图书馆创客研习营”;③稳步提升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效益,包括继续拓展到馆服务,全年办理读者证卡50.76万张;接待到馆读者563.99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10%;文献流通近2475.61万册次,比2015年增长7.3%;举办展览、讲座、培训、艺术普及等社会教育活动4395场,接待参观2592批次,惠及公众共计173.43万人次[79]

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来看,2016年,一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与服务水平。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法制化、标准化建设进程;建立了《省级(副省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县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省级(副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地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二类三级六套评估标准;完成制定各级公共图书馆业务规范,如《社区图书馆服务规范》(WH/T 73—2016)、《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DB33/T 2011—2016)、《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5593万个,总流通人次66037万,增长12.1%;书刊文献外借册次54725万,增长7.5%;全年举办各种读者活动14万次,增长22.3%。另一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切实推进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比如,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机构成员达到273家,服务点达到308个,“一卡通”有效读者证达到390万张,文献流通量6600万余册次,成为全球城市图书馆最大的单一集群系统。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数字文化精准服务与有效服务,发布数字资源云目录15603条,接入文化应用211个,累计服务5439万人次;全国共有40家省级图书馆和483家地市级图书馆开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广数字化服务,比如:“北京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内容传输服务平台”“文化上海云”等。此外,我国公共图书馆扎实推进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发布了《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服务方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80]

从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来看,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积极发挥研究、咨询、协调和指导作用,大力推动高校图书馆合作共建、协同创新[81]。2016年,826所高校图书馆向外传递文献207.3万篇,平均每馆传递0.25万篇,有4.7%的高校图书馆向外传递文献超过1万篇。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传出量大,表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能力强,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大。同时,825所高校图书馆传入文献1354.27万篇。平均每馆传入1.64万篇,标准差为11.5万篇,表明各馆传入文献的数量差别很大,资源需求惊人,传出文献明显少于传入文献,说明高校图书馆通过非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平台获取了大量文献[82]。(www.xing528.com)

此外,图书馆服务理念不断创新,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图书馆提倡的“千方百计为读者”、“一切为了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要求”等,到八九十年代的“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等,再到如今的“以人为本”、“用户至上,服务第一”、“和谐服务”、“主动服务,创造读者,提高效率”等[83],反映了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方式,比如文献借阅、文献传递、文献共享、馆际互借、读者培训、辅助教学、情报研究、参考咨询、阅读推广以及其他特色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