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热雷米·福格分享《上学路上》纪录片制作与营销经验

巴热雷米·福格分享《上学路上》纪录片制作与营销经验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4年“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上福格带来了《上学路上》。非常喜欢《上学路上》这部纪录片,70多分钟的影片,看完之后却感觉并不长,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创作质量和人文情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所以说上学路上,标志着一个孩子离开他的家庭进入社会这样一个过程。《上学路上》这个纪录片中主要讲的是追寻的故事。《上学路上》是影院电影,影院电影要求制作水平很高,相对的制作经费就会提高,那这部片子的制作经费是多少?

巴热雷米·福格分享《上学路上》纪录片制作与营销经验

长度:117'

国家/地区:法国

制作机构:Winds

制片人:Barthelemy Fougea

导演:Pascal Plisson

摄影:Sarah Anderson,Sylvie Lager

剪辑:Simon Watel

内容简介:

这些孩子生活在地球的四个角落,但是都有着对学习渴望。他们明白,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这就是为什么每天他们必须踏上漫长而艰辛的通向知识之路的原因。

被访人物简介:

巴热雷米·福格(Barthelemy Fougea)是一位实力非凡的法国纪录片导演,1978年踏入纪录片领域,已有30多年的经验,为电视和影院制作了30余部顶级纪录片。在2014年“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上福格带来了《上学路上》。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把目光投到上学这个全球化的教育问题上,通过不同地区几个孩子的上学之路,非常生动地讲述了关于生活关于教育的故事。

对话人简介:

张晓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及研究生,现在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张晓颖工作室任负责人,总导演。代表作考古纪录片《滔滔小河》获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中国纪录片奖,青海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最佳长片,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评选年度作品等。

【张晓颖】非常喜欢《上学路上》这部纪录片,70多分钟的影片,看完之后却感觉并不长,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创作质量和人文情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平时在我们的纪录片创作中,最难的环节是选题,能否找到一个好的选题,有时候决定了片子的成败。那么我想问一下您,您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呢?

【巴热雷米·福格】非常感谢。首先我是一个制作人,同时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作为一个父亲,我很自然地会去关注“孩子上学”这样一个话题。其次,去上学、去接受教育这个主题每个人都会感兴趣,而且这个话题也非常国际化。制作人通常会选择一些非常国际化的话题来进行拍摄,这样的话我们能够把它拍得更好。

【张晓颖】教育问题确确实实是全球的问题,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教育,几乎影响着一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教育问题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你为什么只截取了他们的上学路上,而没有选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作为这部片子的主线呢?

【福格】选择上学路上,这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信念。我们离开家庭去上学,就意味着我们离开了自己的童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这是人类价值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说上学路上,标志着一个孩子离开他的家庭进入社会这样一个过程。整个纪录片所表现的,就是告别过去放眼未来的这个过程。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也看到能够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张晓颖】世界欠发达地区求学困难问题是很普遍的,也可能是很相似的。《上学路上》为什么不选取一个案例追踪拍摄,而选取四个不同地区的上学路这种拼接的方式?选择现在的这四个国家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福格】《上学路上》这个纪录片中主要讲的是追寻的故事。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选择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孩子们都很难接受到教育,要追踪到他们也非常困难。从这些地方、这些孩子之中选出四个,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另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困难,比如:作为女孩子她们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一些孩子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才能接受教育;以及家庭对于教育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非常的现实。

我选择四个国家主要是因为我们有四个主题,比如在印度我们就会关注残疾人的问题,在非洲就会讲教育可以改变命运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四个国家有问题,而是我们只有四个主题,每个国家需要对应地扣一个主题。

【张晓颖】片中选择了四个案例,这四个案例的拍摄难度都很大,有非洲的故事,印度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我拍《滔滔小河》的情况,当时在新疆罗布泊沙漠里,四周是无际的沙漠,身体忍受着极端的困苦,但有一天我突然升华了:我拍摄的这些考古探险家,从20世纪初最初发现小河墓地瑞典人贝格曼,到中国第一个找到小河墓的王炳华,他们也在面对这样孤寂的情绪,所以我想在影片中传达出这种荒凉、孤寂、苍茫的历史感。我想问,在这些特殊的拍摄环境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阻挠,或者这种困难有没有带给您新的感受?

【福格】整个拍摄过程困难重重。比如我们第一次到某个国家,对当地环境非常不熟悉,这时选择拍摄地点是非常难的。当然,我们也会遇到当地人或当地政府的一些阻挠,有时候因为语言不通,很难向他们解释我们具体要做一些什么事情。

其实在拍摄过程中还有一个大问题,为了了解这些孩子,我们需要跟他们建立非常亲密的关系。因此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同这些孩子们交流,我们付出了超过拍摄周期20倍的时间跟他们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一起分享他们的生活和信息,最终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们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关于生活和教育非常生动的故事。

【张晓颖】我想问一个比较细节的问题,《上学路上》其实是一个偶然性很强的拍摄场景,那你们现场拍摄的分工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样的摄影机和录音设备来保证质量?(www.xing528.com)

【福格】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拍摄的过程中,我们现场工作人员有3个,一个导演,一个摄像,还有一个工作人员会协助他们。摄像用了一个比较专业的2K设备,对我们摄像师来说有一点重,但是这能够保证我们拍出高质量的画面。

【张晓颖】《上学路上》是影院电影,影院电影要求制作水平很高,相对的制作经费就会提高,那这部片子的制作经费是多少?相比法国其他纪录片经费来说高还是低?

【福格】我们这个片子的制作经费是190万欧元,对于一个纪录片来讲这不算高也不算低。我们的制作费用跟资金来源是相关的,如果我们是在法国拍纪录片,法国政府可以给我们补贴,虽然补贴不多,但是至少还是能够给予一些帮助的。

【张晓颖】190万欧元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尤其对于成片只有70分钟的纪录片而言,这个投资可能也是我们国内无法想象的。

【福格】在拍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钱,这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如果按照一部70分钟的纪录片来看,我们确实花了很多钱,但是这个投入其实是相对的,在不同的体制当中,比如在美国,我们花这些钱去拍这个片子可能就是很小的投入。如果是在另外一个国家,可能拍这样一部纪录片只需花费我们经费的一半。我们希望法国纪录片的市场能够继续发展,也希望能够留住人才,所以这些钱花在拍纪录片上是合适的。这些预算是为了让我们竭尽所能把片子拍得更好,可能在其他的体制中用这个钱能拍四到五个影片,但是目前我觉得已经做到最好了。

【张晓颖】听说法国的纪录片电影院线比较成熟,我想请您谈谈这部片子在发行方面的情况?另外,书、DVD、游戏这些衍生品的营销效果如何?

【福格】欧洲电影的发行有很多规则,这些规则非常强,当你发行一部影片的时候,10个月之内是不能发行DVD的,两年之后才能够上电视。正因为有这些严格的规则,发行对我们来说也变成了挑战。关于整个发行的过程,法国的发行人非常专业,他如果喜欢这个纪录片,就会在营销方面花很多钱,所以我们就能够取得双赢的合作。我们有两个系统,这部电影大概有190万欧元的花销,120万欧元用于市场营销。院线纪录片是非常特别的,只有遵守很严格的规则、质量很高的纪录片才能够在成熟的院线放映,所以法国可能每四年就要换一批独立制片人。我们主要发行场合是电视,不是电影,也不是院线。

我觉得中国的纪录片市场也是非常好的,你们也能把纪录片投放到院线,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

【张晓颖】“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的主题就是纪录片和市场的结合,《上学路上》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那么影片发行过程中是如何与市场接轨的?采用了什么营销手段?

【福格】我们需要花6个月时间去做演示,去跟法国的学校联系,宣传这部电影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发现这部电影的观众很多都是学生和老师,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带着学生去观看,这将是很大的观众市场,所以我们把观众受众定位到学生和老师,这是促成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迪斯尼的电影在假期的时候放,因为那时孩子们都放假了,他们能够到院线去观看。而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孩子上学的时候投放了这部电影,让老师影响他们去看,用创意的思维去营销,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张晓颖】法国纪录片院线放映的纪录片大都是什么类型的?

【福格】:对我来说,电影院上映的是最高等级的纪录片,它的主题必须特别强。如果你的主题不够强大,没能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是无法占据市场的。所以院线纪录片都要有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可以让大多数人产生共鸣,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比如野生类内容的片子就比较受欢迎,另外反映教育或者生活题材的纪录片也会比较受欢迎。

【张晓颖】中国纪录片行业正在迅速成长,对于国外的纪录片创作现状我们也非常感兴趣,能给我们讲一下当前法国纪录片的创作趋势吗?

【福格】法国的主流纪录片是社会题材。现在各国纪录片大市场中最主流的题材都是本地的文化,不过主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国纪录片的历史题材比较多,还有就是发现和探索自然的,总的来说就是社会、历史和自然三个比较重要的市场和类型,法国当地人对这三类题材是比较感兴趣的。我认为当你去探索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是局外者,但当你去讲社会和历史的时候你是置身其中的。

【张晓颖】能再具体地讲一讲吗,确定了题材之后,还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包括如何寻求投资?

【福格】现在法国纪录片市场的原则是“格式”。第一种格式就是26分钟剧集的格式,第二种格式则是25分钟,这也是符合全球主流纪录片市场的格式。因为会在电视上播出,所以还有90分钟黄金档的精品项目播出格式,比如电视台晚8点半左右就是我们所谓的黄金档节目。当然,我们也有影院的格式,现在院线对于纪录片来说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日本的观众就比较倾向到影院当中观看纪录片,当然在院线纪录片市场,中国也是非常有潜力的。

另外,我们决定在拍摄纪录片前,要尽可能收集所有的资料,选取其中最好的10%至20%的信息放入纪录片中,并且把这些信息和资料组合成有力的故事。这些前期调研的量非常庞大,并且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那么多不同的纪录片格式,那么多播出渠道和媒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纪录片,而且纪录片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播出的媒体做调整。

我们会跟电视台的人讨论预算、计划、采用的视角等,也会跟电视台确认是否开始制作,如果电视台也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就会拨40%~50%的预算,我们自己也必须寻找20%~30%的赞助,其他20%~30%的份额则需要面向海外市场寻求资金支持,满足这些条件就能确保我们的节目或项目能在电视上投放。同时有了这些各式各样的筹资渠道,我们就可以准备进入国际市场了。

在法国,像我们这种纪录片都会有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但《上学路上》的合作方式比较特殊,比如在中国拍摄就要找当地的制作团队来做,所以这边会承担相应的一些成本,获得收益时,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张晓颖】我接下来有一个纪录片项目叫《盐》,明年会去欧洲拍摄,这个项目现在定的一个主题就是“盐改变历史的力量”,想展现大历史背景下盐对世界历史的改变和推动,比如在欧洲最早的海上贸易,威尼斯咸鱼贸易,比如法国的盖朗德盐场等。您对我们这个项目有什么建议?

【福格】盖朗德盐场那里污染很严重,哈哈。如果给我一个英文版的提案我想我可以更好地给你一些建议,不过你们可以在欧洲寻找一些合作,比如和当地一些团队合作,那么你们可以申请或者得到欧洲当地的一些补助,但是如果你们都是自己的人和团队的话可能就无法得到这些资助。如果共同制作其实很简单,比如中国市场的收益归属于中国市场,法国市场的收益归属于法国市场,国际上其他地区的收益平分。

【张晓颖】通过此次“金熊猫”之行,您觉得中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呢?对于中国的一些纪录片您是如何看待的?

【福格】我觉得中国会是未来最大的一个纪录片市场,因为纪录片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利用它去讲述历史和传播文化,就像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会塑造一个美国的形象一样。电影是虚构的,而纪录片是真实的,它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中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会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想告诉大家的是,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来到中国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因为我们能够从这里学到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