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发展:生命原有性质的开展及其连续创化

生命发展:生命原有性质的开展及其连续创化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在先前多以为生命的发展只是生命原有性质的开展。所以后来以生命之发展即固有物之开展的主张已走不通了。第三机械的进化怎样去说明生命之完整?兹分别略述之以求解答生命之发展问题。他对于生命的发展并没有特殊专门的注意。生命是整个进展的综合结论。这是讨论生命是如何发展的一部伟著。只是生力是实体,亦只有生力始有生命之发展。这种生命之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创化之绵延。

生命发展:生命原有性质的开展及其连续创化

生命的性质内容我们已知道是一个完整体。现在我们再看生命是怎样发展的。关于这个问题种种解答很多。然在先前多以为生命的发展只是生命原有性质的开展。在生命开始形成的时候它就已具有一切未来的性质。有的以为生命原来即生就未来的各种性质,以后只是这些固有性质的长大而已;有的以为生命在开始仅具有以后各种性质的可能性,生命的发展就是这些可能性之实现而已。然而我们无论他们怎样的意见,他们都是以生命只有固有性质的开展增长,而没有新奇物的发展。到了达尔文研究的结果我们知道了生命乃是进化的;生命从极简单的慢慢进展而成为较复杂的,从较为复杂的而进展到最复杂的。所以后来以生命之发展即固有物之开展的主张已走不通了。达尔文以为一切生物互争生存,其善于适应环境者则得以存在,其不善于适应环境者则归于自然淘汰。慢慢的各种生物养成了适合其特有环境之特性。这种特性乃遗传至后辈。到了后辈承继了以前的遗传而又遇到了特殊的环境于是它又以全力适应之,结果于是又重新成功了新性质的习惯。慢慢的又传给下代。故即人类这样复杂的生物也是依照这个原则由简单的生物慢慢进化而来的。达尔文主义曾轰动一时,且给后来极大的影响。然而他有几点不可解决的疑难。第一是习得的特性能否遗传?第二,由低级进化为高级,其间之联络是怎样的?第三机械的进化怎样去说明生命之完整?于是从这些困难而产生了后来之种种进化学说。或把生命之来由去向作了个整个的观察,或把生命之日新月异作了个综合的研究。于是进化论不仅在生物学有极大的力量而且由生物学之探讨而成为哲学上的中心焦点。是故而有塞勒斯(K. W. Sellars)之进化自然主义柏格森(H. Bergson)之创化论;亚力桑逗(A. S. Alexander)与摩耿(C. L. Morgan)之层创论;斯墨兹(J. C. Smuts)之完整论。兹分别略述之以求解答生命之发展问题。

一、进化自然主义(evolutionary naturalism) 塞勒斯是一位批判实在论者。他对于生命的发展并没有特殊专门的注意。他的原意是要用各种科学所得的结果去解释整个人类的经验。他建立一个批判实在论的知识论——那就是主张我们能知道外界的存在。于是进而讨论到这个存在的外界之演进问题。一切事物的演进都是实在的进展。他既不把这种进化视为单个的,不连续的展开,同时又以为并不需要所谓生力的神秘。他只讨论了几个关于发展的原则与范畴,然而这都关于演进有重要意见。

在一九二二年塞勒斯出版一本《进化自然主义》。在此书三二〇页他说:“进化的自然主义要拿同样的公正眼光去看有机物与无机物,去看在人类活动中不可否认的目的性和整齐性,以及人类活动所借以发展的大宇宙之一切。这种主义愿于整个中去求部分而同时亦肯定此部分之特别性。”生命是整个进展的综合结论。它不是一堆零散东西的堆积,而是由一个层出不穷,创造无已的综合活动的整体。他说:“每一特别的体质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材料。进化就是说在自然界有各种的层级,高级是低级的产生,然甲乙之混一不即等于单个之甲与单个之乙。”塞勒斯主张有机体与无机体并没有根本的区别而只有程度之不同。所以那只是一个从粗糙的简单的到细致的复杂的之不中断的进化。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而无需生力之推动。

然而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中一切有机体的活动都是含有目的性,其目的在求对自然之适应,对机体之满足。不过塞勒斯以为这种有目的的活动只是属于经验的目的论(empirical teleology)。这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惟经验乃指导一切,推动一切,创造一切。我们尤不能忘记心灵作用也是和消化作用一样的为进化的产物。塞氏说:“目的是有机发展在经验上之目的的表现。意识不是在情事中感人的悲鸣。它只是人事进展所不可少的工具而已。”

二、创化论(creative evolution) 这是有声望的法国大哲学家柏格森在他埋头数十年以研究生物学后所建立的一种主张。他的名著我们现在所当注意的是《创化论》。我国有张东荪先生译本。这是讨论生命是如何发展的一部伟著。柏格森知识论上的主张是直觉论。他以为实体不能以分析的理智得之,而必赖直觉之领悟。这在拙著《知识论纲要》已详论之。从这个基础出发所以柏格森之视生命不是注意其零量的活动,不斤斤于某一段落,某一部分的内容。他以为生命是一个不断之流。这种不断之流不仅经过有机体并远自无机体之领域冲动而来。柏氏说:“今于生物,不可泛论。当明其由来。若详以察之。必知其经年屡代。次第变迁。分为数种。演为多科。乃率由一生力而出。虽有分散初不损其力且以增益之。是生力正如潮水之流也。”(张译二八页。)

(一)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现在计算时间是分有年月日几点几分等。在现在之前有过去,在现在之后有未来。这样说来时间是许多单位连续的扩展。柏格森以为这种时间是理智产生的符号,绝不能代表实体。真实的时间是一种不可分析继续不断的绵延(duration)。这个绵延就是生命之力(élan vital)连续创造的历程。生力堆集一切的过去不断的永恒的创化。譬喻一个小雪球在雪地滚进,它冲开了雪地上一条路线而集聚了沿路的雪花,其本身愈前进则愈集愈大。这个无论向前滚到了哪一点都自成为一个新雪球,而这个新雪球都是以前的雪聚合拢来的。柏格森说:“生命是不可见的从过去滚向未来的进程。”平常的科学都以为在时间与空间的事物都能同样在未来又复显现,同样在其他地方发现。我们把它分为若干单位若干成分。当我们能知它一切过去条件的时候我们就能预知其未来结果。然而这种空间与时间以及其间事物都不是实体的本身。那都是理智所造成的种种符号图绘以欲作为窥视实体之工具。殊不知实体只能从直觉——直接的经验——而得之。我们从直觉所领悟到的实体是不可间断不可分析,永流不息,变化无穷的生命之力的冲突而会合的绵延。我们绝不知其所之,故无以决定其未来。生命之力是自动力,它有自由的意志,我们只能体悟不能预测,从综合方面说,一切的进化都是生力冲动所得结果。也可以说一切自然界都是此生力的表现。只是生力是实体,亦只有生力始有生命之发展。这种生命之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创化之绵延。

(二)物质生命心灵 一切宇宙的实体在柏格森看来,唯生力而已。生力是创造不断之流,它是从混一而趋向个体之发展的冲动。与生力相对待的则有一种死定的,无增减的,不活动的势力,那就是所谓物质。物质譬喻是平地,生力譬是河流之泉源,河流不断地向平地冲进,在平地土壤松软的地方河流就分出一条支流。这种绵延的生长又好似“神话上的植物一样,他的花和叶都是随时改变形状的。”这枝树向上生长,遇到可能的部分就会另外分出一枝节。是以创造之生力不断的跨越物质。“并且借技巧与发明之力竭力把拘禁于动物内的势力释放出来,到了人类这个势力才能自由。”物质与生命是同一实体之两方面。实在可以说物质是生力的反面,“意识不断的有所创造有所增加而物质则不断的有所损坏,有所丧失。”物质与生力是唯一变动之流的两种原素。没有岸,哪儿来的河流;没有物质不断的被毁消,由何而有生力继续的绵延?柏格森在《创化论》里面说:“生物无不受制于无生物。是无生物直生物之障碍耳。生物必先欲克胜之。而其克胜之方则又为将欲强之,必故柔之;将欲逆之,必故顺之。”这是生命之绵延所必有的条件,也可说是物质与生力的关系。现在我们要进而讨论生命进展的历程,以及沿此历程所产生的种种结果。

生命的进化并不是因果律所必需的结果,也不是一种预定的计划之实现。生命能力之冲动如洪水自山源而下泄,如炸弹遇坚石而爆裂,万马奔腾,四散分歧,愈趋愈异,终且不可究诘。所以生命之进化是不可决定的,不能预知的。新奇层出无穷,随机缘而变幻。然万种变幻皆自一源,千百枝节庶由一根。此根源即生命之力。在这个绵延之中其冲动之进展不仅是一方面的,不仅是许多阶级顺序而上,也不仅是前进,生命的进化是四散分岐的,如遇障碍或为转避,或而退化,或而停顿。不过其正流则绵延不断也。

关于在这个生命之进展的历程中所发生的种种支流李顿教授(J. A. Leighton)在其《哲学之域》一书论柏格森时曾列过如右的一个简图。

微生物、植物、动物为生命之力努力突破物质之障碍所打开的三条不齐整的血路。柏格森在其较后的作品《心力》(Mind-Energy)一书中说明这个发展的历程:

“就已发生之事观之,意识好像一条大河流,搀合各种潜力经过物质,使物质渐有组织……以物质为自由之器械。但是意识也几乎坠于陷阱之内,因为物质包裹意识,能使意识趋向于机械的动作,以沉睡于无意识之中。在进化的几条线上,尤以植物为最。……但我们仍能就其中而得见其存于进化中之自由,因其常能创造不可预料之形状。……在别的线上意识确保有自由,(动物)使个体得有感觉,遂能自有选择之余地。但生存的需要使此选择之能力仅限于谋求生活之用耳。……但到了人类一跃而含有一种特别的成分,他能造成新习惯以反对旧习惯,能造成对抗的机械动作以反对各种机械动作。”(胡国钰译《心力》二十一页)

从上面这段很长的引言,我们知道柏氏不似一般哲学家以为生命之进化是一阶段一阶段顺序而上的,他以为生命之进化是出自一源的几条各别的途径。固定、本能、智慧为一切生命所共具而各有其隐现不同。植物界是生力没有十分打通的一条路,动物界以至节足类已渐显意识活动之势。生力冲流而下至人类则自由意识之活动已到极端。

所以生命的进化,在柏氏的创化论看来,是生力冲破物质而生产了几条支流,有生命之流的正脉永古贯通,绵延不绝。其支流之突出不可预测,唯生力随机缘而自由变动耳。

三、层创论(emergent evolution) 层创论主张宇宙的进化是渐次有渐颖的性质之创化,不过这种新奇之创化不是如柏格森之生枝分节旁及支流的进展,而乃是层层之相叠,由下层之性质变化其关系而能创造上层之新性质。至于生命的进达也是这样一层一层创化而来的。建立这个理论系统的是英国的大生物学家摩耿,而摩耿又受亚力桑逗(S. Alexander)之影响。亚氏于一九二〇年出版《空时与神》一书。他把进化的历程分为若干层阶,下一层因有了特别的结构关系而产生为上一层阶。所以上一层虽含有下一层的内容,然自有其为下层所未有之新结构,或新关系和新性质。亚力桑逗以为最下一层当为“空—时”,由“空—时”而生出物质之初性如形式大小动静。再由这一层而生出物质之次性如声色嗅味。由物质之次性层而生出下级的有机体。由有机体而生出生命;由生命而生心灵;由心灵而生物质之第三性如真、美、善之价值;最后由真美善之价值而有神性的理想。摩耿受了这种理论的影响而创立一个与这略有不同的系统。他把最下层认为是物质原料,把最上层认为是神灵意旨。摩耿画了一个塔形的图样来说明这些层阶的内容与关系。这很能帮助我们明瞭生命发展的情形,摩耿把进化简单的分为三层,下层是物质,中层是生命,上层是心灵。他的图样是这样的:

(一)进化之关联 让我们先来讨论摩耿所主张的每层进展相互间的关联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就要注意摩耿三个别出心裁的概念。(甲)因缘(relatedness)这个意思,就是无论物质、生命、心灵都是以同样的原料因缘和合而成。要没有因缘和合的关系便无所谓物质、生命、心灵。而且物质、生命、心灵之不同乃因其各有不同的和合关系。物质为某一定的关系配合而成的,但是同样的内容变为另一不同的和合关系而另外创造一个为物质所没有的新性质而成功为生命的突创(emergent)。在生命的进化我们又可以分为若干层阶,如低下有机体、植物、动物、人类等等,然而这些层阶之进展乃因有不同之因缘和合而突创出新颖的性质。摩耿的第二概念是(乙)包底(involution)。这就是下层的内容都包括在上一层里面。换言之,下层是组织上层的原料。物质虽自为一层然同时也是包括在生命层里面。而心灵一层不仅包含有生命而且包含有物质。故张东荪先生译之为“包底”。某一层是包括其以下一切层阶之内容的。我们把这层意思用到生命进化之各层次中亦无不皆然。高等生物必包含一切下等生物所有之原料为其基础。同时摩耿也认为生物是包含有无生物做其基础的。这不是似乎摩耿有陷于机械论的危险么?然而他又有第三概念补充之,即(丙)上属(dependence)。下层虽为上层之基础,上层虽包括有下层之一切,然而上层自有其组织力,自有其新性质,它自有支配下层的能力。下层虽然组织上层,而反为上属于上层以受其支配结构。我们讨论生命各层的创造我以为最注重的是“上属”一概念。在生命进展中我们不必注意植物为组织动物之原料,动物为组织人类之原料;或理化上的原子电子结晶体为一切有生物之基本原料。因为假使没有植物之新性质,没有动物之新特性,没有人类中突创之新品质,我们便只有原子、电子、结晶体而没有所谓有生物。动物之所以为动物即因其有支配一切植物原料而成功一种新因缘或新结构的能力;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即因其有支配一切无生物,植动物等之原料而突创出一为人类之新结构的能力。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其重要点不因其包含有物质,及植物动物等原料,而乃是因为物质和动植物都“附属”于人类所有之新结构中,都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支配力之下。不过摩耿是一位自然主义者,他把“包底”与“上属”是并重的。(www.xing528.com)

(二)进化之推动力 前段所书的塔形图样中下面之一横线中间我们不是见一N字吗?我们不是见由N字而上有一矢形线吗?那就是摩耿表示在进化之历程后面必有一推动的力量。而且在那图中我们还见有一暗示即该矢形向上之直线是上达于神灵(deity)的。在生命的进化中每一层阶里面都有神意(divine purpose)在其后推动之,在其间支配之。这一层意思摩耿是说得很明白的。“我就能够而且已经接受了十分彻底的自然主义而同时我就仍然保持我对于神的信仰。”这是在摩耿之《生命心灵与精神》一书开章明义就这样说。在同书中他说:“我以为生命与心灵是精神在上升的层阶里面的显现。……照这个观点,精神不是在进化层阶尖顶上的一种性质。从最底层到最上层的一切性质都是它在空时之条件下所显现出来的。”(第一讲第一页)无论从物质到植物、到动物、到人类都必有神的意旨。我们也可以说在物质层有物质的神性;在生命层有生命之神性;在心灵层有心灵的神性。神意在一切进化之历程中显现,惟其所显现之形态程度各有不同。摩耿说:“神即在一切中之一切,特其显现之形态与程度不同耳。”(《生命、心灵与精神》第三〇二页)

(三)生命之特性 在神旨的支配之下由物质层而突创出生命层,它必是有了新的结构或新的因缘。这就是我们所要讨论摩耿对于生命所特有的性质。在摩耿的《层创论》(Emergent Evolution,1922)之后集,《生命心灵与精神》一书里第三讲他讨论到“突创品的生命”(Life as Emergent)。他以为在生命里面呈显而在无生命里面所没有的特性可列为三种:一曰个性、企图与自由;二曰新陈代谢、分裂生长与发展;三曰把握过去、目的性和创造新奇之可变性。在第一项里面所谓个性即是在生命中有一种一致融贯的完整性,它是极力企图奋勇进展以保持其永久性。若是有若干的路线放在它的企图之前,那末它就有选择的自由。摩耿说:“此地个性即是我们通常所谓之一贯的人格;自由含有选择各途径的意思;企图即为所选定为目的之标的领导而前进。”在第二项之下生命之特性当然无容诠释。在第三项则较为重要。一切的过去都保持在现在之中,此地我们可以说生命有遗传和记忆两特性。现在为一切过去之聚集。现在非但聚集一切的过去而且可以有若干的变化以产生未来的新异。然而这种进程是有目的性的,是趋向于未来之完满结果的。

四、全体论(Holism) 生命的发展是一种完整体的表现。生命是完整的;生命非但有其本身之完整,而且其完整是上包精神价值下含物质环境的。生命的发展就是以趋向于此完整体十全十美的实现为标的。这是作者对于解决生命问题根据生物学的事实所得的一贯的主张。塞勒斯以为生命的进展乃是不断的创造新奇,然而他否认了生命冲动的推进力。柏格森视了生命的发展乃是生力向前冲去的一种绵延之流,但是他没有给生力确实而特殊的说明。摩耿解释了进化由物质而生命而心灵,层次而上的创化,不过他不曾注重生命的完整乃一贯的,连续的显现。所以我认为很值得把斯墨兹将军的Holism放在最后讨论。

斯墨兹(General J. C. Smuts)在一九二六年出版了一本《完整体与进化》。原意是根据新近的科学,本着经验的事实,以阐明物质,生命,心灵一贯的完整。这样的检讨给生命的发展问题有极简浅正确的说明。斯墨兹的全体主义极为一般学术界所尊重。他承认宇宙是层次(levels)而进的;他承认每层的进化都有创造的,组织的,纪律的功能;同时他也主张生命进展的实质乃是一种完整体。因为这种完整体的实在,因为这种完整力的冲动而有完整生命的实现,而有完整结构之宇宙的完成(universe of whole-making)。

(一)进化之层次 斯墨兹对于宇宙的进化——(当然也包括生命的进展)——有两个根本的出发点。在直的方面他认为进化是有层次的(levels);在横的方面他认为事物或生命是有“场”的(field)。我们先说第一点。整个的进化历程是经过若干层次的。(A)在自然进化的起点有甲乙两种原素,它们也许能稀松的混杂起来,但是互相是不发生实际关系的。这两种原素的混合是不能产生任何新性质的。斯氏说:“它是完整观念的反面。仅在空间与时间之毗连可为对此情境的横写,这必是在自然界中当然很为稀罕的。”(《完体与进化》一五〇页)(B)当甲乙两原素互相发生了实际的物质关系之后,乃创造出一种新的组织,或新的系统。这个新系统或许是物质的重力,或许是电力,或许是磁力。“普通物理的范畴是属于这一系统的。”(C)甲乙两原素参入了化学的关系。它们组织了一种新的系统,而不失其同一。其部分联合之密度较(B)为甚。“只因自然界的物质多是从这两种综合的格式(即B与C两式)而产生的,故一切物质均可称为物理化学之机械体。”(D)在这一层次中甲乙两原素完全转变一种新组织,与其原来之形式完全不同。其创造品X绝不能以甲乙之和解释之。这就是生物化学的机械体,这就是生命之层。(E)再上一层又成为另一新颖的创造品,这是属于心理层了。其间有心灵与人格之新系统。(F)这一层是联合以上五层而超越它们的理想或价值,这就是绝对真美善的总和。粗浅的说宇宙之进化就是从这六个层次创化而上的。而生命一层一方面是突出物理化学之层次而成为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系统;一方面是启发心灵层而达到真美善之价值的基本组织。

(二)机体的“场” 我们都知道电有一种力能所能达到的范围,那就是电场;磁石也有一种吸力的范围名曰磁场。斯墨兹以为一切自然界之事物在其本身之外尚有它们的“场”。事物等于它的全体加“场”。“场”并不是和其全体不同而另外加上的,“场”乃事物之连续。只有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乃可创造实在。在空间的东西必与它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它的影响作整个的全体观。在时间上,所谓物体必是一连串发生的事情(events)。我们从理智和官感所看到的对象之性质只是狭小的小部分,只能达到一定限制。其实超过感觉之外物质尚有较为广大的场。斯氏说:“物体之可感觉部分与其围布于四周的场都同时是物质之统一部分。凡进入这个围场之内的东西都是被影响的;场有事物同样的性质。场或可视为活动或可视为结构。”(一一二页)这是物质的场,而有机体之有其场则尤为重要。“有机体的场是超过其可感觉性的限制之外的扩大。”(一一三页)譬如一点原生质在我们可以感觉的性质之外,它还包含几万年以来的种族遗传经验。它还潜伏有一切未来各种变化的可能性。斯墨兹说:“有机体不仅是一种物质的体质,它是一串有历史的事情,各项事故的焦点,未来无穷变迁之不断流动的门径。可感觉的有机体只是一点或一种一切无限过去的发展之传达站头,千万年祖先之历史与经验的聚会点,无数后代在将来进展的一丝门路。过去、现在、未来都交会在那一小小的中心,这个中心只是生命之途的旅站……从这个中心射发出一个‘场’面,其结构或能力的密度渐渐的四散减低,它代表过去,启发未来。有机体和它的‘场’乃是一个连续的结构。从一个可感觉的中心出发渐渐的四散于无穷之境。……总之有机体与其‘场’在其现状中包含有一切的过去若干的未来。”(一一五页)这层意思和我们前面讨论生命性质问题时所注重的有机体与其四周之环境的混一,一切经验包含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这是根据于同一条件的。作者以为这是生命问题不可忽疏之点。

(三)全体的实在 从有机体与物质之有“场”我们乃知道每一种东西,或每一层次,或每一有机体,都是自有其全体的,而且整个的进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完全体的表现。无论在物质中,在生命中,在心灵中,都可以看出有“完整性”的存在。进化各层次之上升新性质之创造无不表现此“完整性”之冲动。这种趋向完整性的力量斯墨兹名之曰全体(Holism)。生命的进展是完整的,很明显的,一颗牙,一匹牛,都自有其内部的组织,自由活动的发展,和它特有的个性。“全体是一切完整体进化的推动力,所以也是宇宙最后的原则。”(九九页)全体不仅是一个概念,不仅是事物的特性,不仅是生命的推动力,全体就是一切进化历程的实体,就是生命的本质。全体不是加于各部分之上的,各部分之综合就是全体。全体在部分之中而部分亦即在全体之中。斯墨兹说:

“我们因此发现了在宇宙内特有全体性质的一个伟大统一的创造力,它是一贯的支配着把持着自然、生命、心灵的一切活动与力量。而且愈进化其全体性愈明显。这个创造的原理我名之曰全体。全体在一切不断的形式中收集原料,而集合无组织的力能单位,于是利用它们,化合它们,组织它们,给予它们特殊的构造,性质与个性。最后予它们以人格,从它们而创造真美善。这一切工作都依照一种全体构成的方法,从开始到最后,经过物质、植物、动物、人类其全体构造之密度渐次增加。”(一〇八页)

以能力言,全体力是宇宙进化的推动力;以目的言,它是进展历程所趋向的理想;以究竟言,它是一切事物、生命、心灵的本体。整个进化的层次皆此“全体”的显现。

(四)全体之功能 前段我们讨论“全体”的实质,现在我们略略列举它所有的功能。我们知道全体乃是一种结构或条理。在这个结构或条理里面一切经验事物中所区别的具体性质都关联起来。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讨论“全体”有何种的功能。(甲)全体是有综合能力的。全体是部分的统一,是部分的所产生的新结构。在全体中各部分原有的活动功能都变移的。全体的综合统一产生了一切进化中全体性,综合了整个宇宙。(乙)全体是有创造能力的。从下层进化为上层,自有新性质的构成。从以前的材料中创造出新的材料,创造出新的种类,故进化之层次为“全体”创化的结果。(丙)全体是有和谐能力的。全体能把各种不同的构造和谐的配合拢;全体能使一切的活动有一贯的整齐性。无论有机体的动作、机能、构造都有一定的组织,一定的管制,这也是全体的和协功能。(丁)全体是有推动能力的。进化的层次由简单而复杂的,由有稀松的完整性到严密的完整性,由粗糙的到精致的,这都是全体推动力的表现。(戊)全体是有自由能力的。全体能自由发展以趋向于其本然最高最后的显现。在进化的历程里面,由无机解放而至有机;由有机解放而至心灵,由心灵解放而至精神价值。这是全体的自由力所驱使。由这六大功能之运用,故进化是全体的;生命的发展当然也是全体性的(holistic)。

(五)生命进展是有完整性的 生命的发展照达尔文的演化论是根据于两种力量:第一是变化(variation),这是有机体内在的创造力。在有机体里面会产生许多单个的差异,其结构机能均有各种差异的变化。第二是外在的力量,即天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这就是在有机体里面几件适应环境的变化都保持了,而那些不适合的变化就归于淘汰了,达尔文以后这两层意思渐次发生了困难。韦士曼以为习得的经验是不能遗传的;德佛利主张进化是突变的。孟台尔发现了遗传是许多单位的性质依照一定之法则所传递的。但是达尔文的主张和一切后来的这些意见都没有认清生命的进化是有完整性的。他们着重整个历程的某方面而疏忽其他各方面的关联。差异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在一个差异特性上有许许多多的小差异小变化。差异之所以保持不是单个“选择”;进展不是属于某单个差异而是属于整个有机体。有机体是整个的向前进行的。某些显明的变化只是全体进展的探路针。斯墨兹说:

“我们知道每一单个有机体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其深藏的本性为均衡的自我完整的保持与全体发展。遗传为自我保守之表现。有机体包括其构造与‘场’,保持其过去趋向于未实现之将来。它维持过去将来两者之间的一个活动的调协;其现存的自我为过去与未来函在现在中的有机统一之调协实现。变化好似一个触角,在环境刺激之下趋向于未来。变化虽为环境所产生而仍在整个有机体匡制之下。”(二一〇页)

所以变化是有完整性的;选择亦必有完整的。变化与选择必以“全体性”(holism)为条件始有其意义,始有其推动生命进化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