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家创作依赖深刻见地

艺术家创作依赖深刻见地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家的创造就依赖这种深刻的见地,他能在知觉和想象方面见到一般人所不能见到的境界。此地请读者想一想看,一位词人对于一个简单的情境有多么丰富的见地。因此,我们又知道一个人的见地乃是他整个人生的独特部分。各人对于人生的透视不同,各人的见地自然就不一致。但有时这种见地是突如其来的。

艺术家创作依赖深刻见地

个人的人格一方面是历史社会的产物,另一方面它自有其特殊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有各种休戚相关的成分。当个人和自然社会接触的时候,一方面是个人因为受自然和社会的影响而加强其组织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自然和社会也因为个人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是有一点我们在此地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当个人与环境接触的时候,个人全部的人格都在和环境发生关系,不过在表现上我们只觉得人格的某一部分独特的突露出来。当我们对于环境发生关系的时候,我们有直接的关系和间接的关系。在我们和环境的直接关系中,我们或者是采取行动,例如我从树上采一个苹果吃,或者是对外物有所知觉,例如我在树下面看见有许多红色的苹果,闻着它们所发出的香味,或听见风吹动它们时所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和环境的间接关系中,我们或者是在想象中浮现出某一种情境的意象,例如我想象自己在一条幽静的小河旁边钓鱼,或者是运用抽象的概念组织一个思想系统,对于某种情境有所解释,例如我们推论说既然张三大于李四而李四大于刘五,那末张三必大于刘五,这时我们对于这三位先生不必起任何知觉意象。

在美感经验中,我们整个的人格在和环境发生关系,然而当我们和环境发生这种美感关系的时候,从我们人格中所特别突露出来的部分,乃是属于知觉和想象方面的。当我们聚精会神对于某种情境有所知觉和想象的时候,我们就会见到一种特殊境界,这种境界我们就称之为“见地”(vision)。这个“见地”并不是一时的幻觉或幻想,而是集中整个人格于某特点时所产生的结果。它是以整个人格为背景的,在这个背景上不过只在知觉方面或想象方面特别的显露出来罢了。这种“见地”从心理学上讲起来,乃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场(perceptual field)。同一环境,各人对它所见到的境界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各人的修养程度不同,他们所见到的境界也各有深浅不一。例如许多人一同走到一个小溪的旁边,一般人所见到的只是流水,只是落花,而其中有一个人却见到了一个“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境地。这便是所见的深浅不同了。艺术家的创造就依赖这种深刻的见地,他能在知觉和想象方面见到一般人所不能见到的境界。例如我们读李后主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www.xing528.com)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地请读者想一想看,一位词人对于一个简单的情境有多么丰富的见地。他是一个逃亡君主,抛弃了旧都和宫殿,跑到江南来,过着流亡的生活。昨天在小楼感觉到一阵东风,望着天上的明月,于是联想到“故国”,再从故国想到宫中的雕栏玉砌,又回想到自己的流亡,不觉一缕愁思,恰似一江春水东流不绝。在一般的人看起来,东风明月是东风明月,雕栏玉砌是雕栏玉砌;愁只是愁,流也只是流。可是在李后主的心目中他却从东风明月的知觉中想象到雕栏玉砌;又从流亡的愁绪中感觉到春水的东流。在一般人的知觉场中所不发生关系的两种东西,从这位词人的整个人格的背景上却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使他从目前的知觉场中见到一个新的境界。在同一小楼上同一阵东风吹到我身上或读者的身上,我们所见到的就大不相同。因此,我们又知道一个人的见地乃是他整个人生的独特部分。各人对于人生的透视不同,各人的见地自然就不一致。

无论哲学家宗教家或艺术家,对于他们的环境都是各有所见的。不过哲学家是对于整个人生的体验有所见;宗教家是在超现实的精神界有所见;艺术家是在眼前的知觉场所中有所见。哲学家是用严密的逻辑系统把他所见的境界,从涵意关系的推演中表达出来,创造一种思想系统;宗教家是用神秘的精神锻炼,把他所见的境界从宗教仪节的安排中表达出来,创造一种生活方法;艺术家是用知觉的形相配置,把他所见的境界从意象的象征中传达出来,创造一种艺术作品。

这种见地有时是在一种意识之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如一般画家诗人触境生情,然后联想出一个艺术的境界。但有时这种见地是突如其来的。我们往往会在一种不知不觉的状态中突然见到一个特殊的境界。这在艺术上称之为“灵感”或“烟丝皮来熏”(Inspiration)。一个算术题目我们经过长久的苦思而不能解答,有时在无意之中忽然我们解答出来。一支歌曲或一首诗,往往是在无意之中突现了出来。例如歌德描写他写《维特》的经验说:“这部小册子好像是一个患梦游症者在无意识之中写成的。”刘后村的《沁园春词》序云:“癸卯佛生之翼日,梦中有作。既醒,但易数字。”灵感在以前认为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其实这仍是可以用心理学的事实来解释的。前面我们说过,我们的意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意识的中心,即我们聚精会神的一种意识作用,这时我们所认识的最清晰最深刻而范围也最狭小。在这个灵感范围里面,我们思考理性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二是回忆层,虽在我们现意识范围之外,然而我们仍可以把它招回到意识圈以内来,这个范围比较广,其中所蕴藏的经验情趣也比较的丰富,不过所识得的不甚清晰罢了。在这个层次里面,我们的情趣和想象有比较活动的势力。第三是潜意识层,这是我们过去经验中已经被我们所遗忘而并没有消逝的心理活动,这个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不过不被我们所意识罢了。我们的生活非但是受现意识和前意识所决定的,而且也是受潜意识的力量所决定的,不过我们不自觉罢了。在这个潜意识范围,我们的想象和情意特别的活跃丰富。这种潜意识并不是我们普通的回忆所能招得回来的。我们的意识作用愈活动的时候理性的势力愈大,潜意识部分的人格愈受到限制而不易涌现。但是当意识松弛,茶余酒后,神游梦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见一种意想不到的境地,这个境地便是潜意识中特别活动的一部分,借着理性松弛的机会而突露在意识水平线之外所产生的结果,这便是灵感。欧阳修说:“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耳。”灵感的招邀正是这种悠闲自在、神志松懈的时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