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水利文化:东钱湖-历史与现实

宁波水利文化:东钱湖-历史与现实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钱湖又称钱湖、万金湖,距宁波城东7.5千米。淳熙四年,魏王守明州时,大修东钱湖,除去葑草21213亩。嘉定七年,程覃守明州,特设开湖局以解决东钱湖的葑草问题,捐钱置田,以田租的收入充每年的浚湖费用。同时利用东钱湖近20平方千米的水面人工养鱼,草鱼以葑草为饲料,葑草危害从此绝迹,东钱湖也因而获得了新生。今天的东钱湖,正在让诗意栖居成为一种现实。

宁波水利文化:东钱湖-历史与现实

东钱湖又称钱湖、万金湖,距宁波城东7.5千米。该湖是地质时期遗留下来的海迹湖泊,形成于全新世末期。晋朝陆云在《答车茂安书》中说:“西有大湖,广纵千顷。”《唐书·地理志》称东钱湖为“西湖”,因当时鄮县的县治在宝幢附近的鄮山,湖在县治之西,故称西湖。宋时称“东湖”,因这时县治已移至三江口,湖在其东南,故名。

唐天宝二年(743),吴郡苏州人陆南金出任鄮县县令。这位富有远见卓识的陆县令认识到东钱湖在水利上的重要性,第二年便相度地势,开拓东钱湖。他发动民众将湖西部几个缺口筑堤封堵,修浚开挖,使湖面扩大了121213亩,奠定了今天东钱湖的格局,使鄞东及镇海、奉化七乡农田得以灌溉。此后,北宋李夷庚、王安石、吕献之又先后加以开拓增广,厘复湖界,重置碶堰,加固堤塘,使工程更臻完善。其中宋天禧元年(1017),郡守李夷庚在旧址上增筑坚固,建立4闸7堰,由于湖高于田,灌溉十分方便,“凡遇旱涸,开晒放水,溉田五十万亩”。庆历八年(1048),县令王安石“起堰堤,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疏浚东钱湖,从此,“虽大暑甚旱,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东乡之田就成了旱涝保收田。到后来楼异废广德湖,西乡的农田就时常受水旱灾害的影响,从此流传起了一句民谚“田要买东乡,儿子要亲生”。宋嘉祐中(1056—1063),主簿吕献之重修六堤,即令之方家塘、高湫塘、梅湖塘、粟木塘、平水堰及钱堰塘。南宋哲学家心学代表人物袁燮曾作《望东湖》,感叹东钱湖的灌溉之利。他在诗中写道:“平生酷爱水浮天,每到东湖意豁然。要识此湖功利溥,旱时无限荫民田。”

后东钱湖菱葑为患,加上民户在湖塘边种植菱荷,湖水不足以灌溉,“旧年于湖内取水灌注田亩一岁凡三次,今只放得一次不能遍及,郡人病之”。淳熙四年(1177),魏王守明州时,大修东钱湖,除去葑草21213亩。但当时所除的葑草只是堆在湖中,“候有水方行搬载”,而当湖有水时,一些占湖为田之人,又将葑草平摊在湖,葑草问题并没得到解决。嘉定七年(1214),程覃守明州,特设开湖局以解决东钱湖的葑草问题,捐钱置田,以田租的收入充每年的浚湖费用。但开湖局虽然设立,实际上并没发挥作用,程覃筹措的钱只有部分用于买田,部分则留在了封桩库中,买到的田地每年所收的租谷,也往往用于修路等其他开支,因此不久后湖区重新湮废。宝庆二年(1226),郡守胡榘再次治湖,“募七之乡食水利者助役”,“与水军轮番施工”,历时一年,完成对东钱湖的大规模修治,此后16年东钱湖没有葑草之患。

清末宁波舆图中的东钱湖

历代为东钱湖整治出谋划策者很多,其中以明代邱绪所提8条最富见识,即固堤防、明水利、严侵塞之禁、重泄漏之罚、去茭葑之害、长水草之利、筑堤以通道、围土以成山。

但东钱湖在历史上也时有废湖之议,自元大德年间开始至清,重大的废存之争至少有6次。而淤塞与疏浚、占(湖)地与反占地的矛盾和斗争更是从未间断,这在国家权力衰弱的王朝末世尤为明显。特别是清末以来,由于东钱湖一带人口稠密,生齿日繁,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豪门大族侵地现象时有发生,社会问题趋于复杂。幸而鄞、奉、镇三县人民极力反对,为政者听从民意,才使得造福东乡的东钱湖未遭到同广德湖那样被废弃的命运,青山绿水的东钱湖基本上得以维持。(www.xing528.com)

20世纪30年代的东钱湖风景

在东钱湖治理问题上,清末以来,有关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光绪年间张祖衔及其弟子忻锦崖为疏浚东钱湖奔走呼号20余年,后在镇海商人陈协中的大力支持下,也曾取得一定的成效,并编纂完成4册《东钱湖志》。但由于工程的浩大与复杂,特别是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使其总是难以摆脱“望湖兴叹”的窘境。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强势的国民政府的统治,省县政府对东钱湖开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治理,并在最高当局的首肯与支持下,开始把东钱湖作为风景名胜区来规划与建设。但骤然而至的战争无情地打断了这一进程……旧中国的多灾多难于此可见一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51—1976年,多次整治东钱湖,发数以千计人力,投入巨资,清除葑草,全面修理湖塘、堰坝、碶闸,清理湖界,兴建了铜盆大闸、邱洪闸、界牌闸、加高湖塘,大大增加了东钱湖的蓄水量。1961在建成三溪浦水库的同时,废除了淤积严重的梅湖,1976年又建成湖心塘,以利轮流疏挖。同时利用东钱湖近20平方千米的水面人工养鱼,草鱼以葑草为饲料,葑草危害从此绝迹,东钱湖也因而获得了新生。

山青水美的东钱湖已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传统渔业、乡镇工业发展,全境养殖、污水直排,东钱湖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2001年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立以来,以建设一流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打造“城市之湖、生态之湖、文化之湖、休闲之湖”,重点实施了截污整治、养殖整治、清淤整治、流域整治、拆违整治等八大专项工程。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个有着“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美誉的天然湖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水利功能、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新的提升和改善。今天的东钱湖,正在让诗意栖居成为一种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