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水利文化-储贵彬: 水利造福农业与人民

宁波水利文化-储贵彬: 水利造福农业与人民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解放后,储贵彬先后担任宁波专署粮食局副局长、局长,地区农场场长等职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上任伊始的储贵彬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储贵彬看来,水利工程就是要造福于民。储贵彬为人敦厚平和,对同志宽容和蔼。此时,储贵彬亲自来到现场处理善后工作,主动承担责任,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毫无训斥责怪之言,使很多人为之感动。1986年8月29日,储贵彬因病抢救无效在宁波逝世,享年72岁。

宁波水利文化-储贵彬: 水利造福农业与人民

民国三年即1914年,储贵彬出生于上海南汇县一个名门望族,并在家乡接受了基础教育。本来他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但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他很快成长为一个爱国忧民的有志青年,并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

抗日战争之初,一身热血的储贵彬就在家乡参与组织冬防、联防和保卫团工作,与日本侵略军周旋,保家卫国,并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引导下,自觉地走上革命道路。1939年,日本采取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相结合的策略,使得原来活动在南汇县、奉贤县境内的地方武装先后投敌。为应对险恶的环境,保存力量,更好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储贵彬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打入伪军——采取“假投敌真抗日”的策略。在得到上级党组织——中共浦委的肯定答复后,储贵彬冒着生命危险,长期扎入敌人阵营,为中国共产党在伪军中发展党的组织,控制基层武装,分化瓦解伪军上层分子,营救被捕同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浦东地下党打开敌军工作局面,保存、发展组织,开展武装斗争,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的家也成为护送南来北往的革命干部的“红色堡垒户”。陈布衣、陈伟达、方晓、戚大钧、顾德欢、张凡等同志都曾隐蔽在他家中“安然无恙”。由于储贵彬长期在敌伪工作,隐蔽得相当成功,以至于不明真相的国民党方面也把他当成真的伪军,一度还登报悬赏通缉他。

1941年,羽翼已丰的储贵彬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又重新从其所控制的军队中拉出主力部队,由党员同志率领渡海到达杭州湾南岸的三北地区,为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

储贵彬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淞沪工作委员会的指示,储贵彬回到家乡,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发展了由中共控制的地方武装,向浦东游击部队输送枪支弹药,掩护中共地下党的活动,负责护送往来的领导同志,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特殊任务。

1948年5月,为配合中国共产党军队战略反攻,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储贵彬不顾个人与家庭安危,勇敢地率领200多名官兵并带着一批精锐武器,再次横渡杭州湾,把部队转移到四明山革命根据地。这支部队后编为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他出任支队长。第五支队常常和第三支队一起被称为“三五支队”,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长江以南七大游击区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解放后,储贵彬先后担任宁波专署粮食局副局长、局长,地区农场场长等职务。1955年2月任宁波专署水利局长以后,直到1981年离休,他一直工作在宁波水利(电力)部门(1957年8月至1959年4月任台州地区水利局局长)。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宁波水利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由于战乱,宁波一地水利设施大多失修,不仅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人民生命财产也经常遭受严重威胁。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兴修水利无疑是当务之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上任伊始的储贵彬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把兴修水利当作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关键。为了使自己从外行转为内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储贵彬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为此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很快就踏遍了宁波的山山水水。

修建水利一定要使它发挥最大效益,储贵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储贵彬看来,水利工程就是要造福于民。1964年,宁波地区机关搬到奉化尚田办公。此时,奉化尚田上面的横山水库主体工程刚完成,下一步做什么还没有确定目标。储贵彬在仔细调查后说:“水库很先进,配套很落后,我们能不能搞出一个‘完成主体工程、搞好配套工程,及时发挥效益’的样板出来呢?”相关专家于是有了方向,把修建水库结余的资金用来治理县江。很快,在储贵彬的带领下,宁波地区机关成立了组织指挥机构,发动群众整治县江:取直弯曲江道,缩窄开阔江床,两岸驳石墈,平整了杂乱的江床,造了不少大小堰坝;又利用地形高差,修建了几座渠道和小型水力发电站,与各公社配合开了支渠,形成了一片完整的渠系。同时,还种了不少树木,为水土保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水利工程在当时是一大进步,当地农田获益良多。也是在储贵彬的主持下,嵊县(时属宁波地区)的南山水库建成,周边3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亩产提高,群众的吃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嵊县人民欣喜不已。

储贵彬为人敦厚平和,对同志宽容和蔼。1957年,三门县岙口塘发生了堵口失败事件。当时,该水利工程是根据当地群众多年围涂筑塘的经验,采用“桩、牛(横木)、树、柴、泥”五种材料筑坝,结果大坝堵口后,立即发生了沉降。工人们经过六天六夜与潮水搏斗后,终于因精疲力竭,只能眼睁睁看着潮水漫过坝顶,大坝溃决。当地干群几个月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整个工地沉浸在一片沮丧之中。此时,储贵彬亲自来到现场处理善后工作,主动承担责任,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毫无训斥责怪之言,使很多人为之感动。在他的领导下,技术人员再接再厉,重新修改设计方案,大坝在次年即1958年第二次堵口终于获得成功。

储贵彬在宁波水利部门工作的20多年间,宁波水利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此期间他先后组织领导了宁海车岙港水库、奉化横山水库和毛屿港堵口工程、号称浙江省八大水库之一的嵊县南山水库与诸暨石壁水库等大中型水库的建设工作,使宁波水利事业的落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抒写了宁波水利事业发展史上的精彩篇章。

1986年8月29日,储贵彬因病抢救无效在宁波逝世,享年72岁。党和人民对他予以高度评价:“储贵彬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建国以后,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宁波地区的水利事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6年,是储贵彬逝世20周年,各界人士特地发起纪念会,大家深切缅怀储贵彬“深入虎穴真抗日,心系苍生兴水利”的传奇一生。他的战友、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朱之光为他题词“一片赤诚,为党为民”,更是对他一生高贵品格和突出贡献的高度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