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造成学生学习途径的单一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仅局限于研读书本材料和聆听教师讲授。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将各种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素材、学生学习可以借助的各类媒介,经过适当的选择、匹配,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其参与学习活动,为学习途径的多样化提供可能的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教学模式的革新,相应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其途径突破了死啃书本、聆听讲授的单一局面,呈现出多样化。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

选择了学习内容,学生具体通过何种渠道、借助什么样的媒介来进行学习,这涉及学习途径的问题。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学习,首先要考虑学习内容,了解学习内容的性质,同时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知识信息的呈现方式有多种,例如,语言,包括书面语言(文字)和口头语言等,还有一些知识蕴含于活动、情境中。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取决于学习内容的性质,并与学习内容作用的发挥相关联。具体来说,呈现方式与内容的性质相契合,则有利于其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否则,呈现方式将会制约学习内容作用的发挥。例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若换之以文字描述给学生,尽管用词生动形象,也无法达到视图的直观效果。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客观地影响着学生选择何种途径进行学习。其次,学习途径的确定还必须关注学生的特点,其中学生感知通道的差异是主要方面。面对来自机体内外的刺激,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视觉的、听觉的和动觉的,表现出对不同感知通道的偏爱。雷斯曼(F.Reissman,1966)指出,有的人最善于通过读(或看)来学习,有的则善于通过听来学,另外一些人则通过做或自己说一遍而学习。偏爱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进行学习,是视觉型学习者的典型特征,他们对黑板内容、图片、影像、实物展示等能做出最好的反应,听觉型学习者主要是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喜欢通过他人讲授、讨论、听录音等口头言语的方式接受学习;动觉型学习者面对信息刺激会做出全身反应,在需要直接参与的具体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色。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却是:学习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崇尚客观知识之于学生发展的绝对价值,相应的,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以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形式为主,似乎只有教师讲的、书本上印的才是值得学习、能够学习的知识,图像、活动、情境形式只是作为辅助,学生感知通道差异被人为地抹杀,以偏概全,只突出视觉、听觉的重要性。由此,造成学生学习途径的单一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仅局限于研读书本材料和聆听教师讲授。单一的学习途径阻断了学生接触广阔世界、获得丰富体验的可能,限制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陷于唯教材、唯课堂、唯教师的被动、僵死、机械的局面。研习书本材料、聆听讲解能够快捷高效地掌握系统、清晰、概括的知识信息,其在学生学习中的优势作用和重要价值毋庸置疑,且至今仍然是主要的学习途径。但是,主要不等于唯一。事实上,许多知识信息也是通过读书、听讲所无法获得的,如一些感受、经验,而需要学生亲自参与,进行探究、操作、体验等活动。正所谓“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因此,学生发展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而知识存在着多种呈现方式,同时学生对于感知通道也有不同的偏爱,这些都要求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与之相适应。(www.xing528.com)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挖掘周围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各种资源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不拘于校内还是校外,不限于物化形态还是非物化形态、显性的资源还是隐性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将各种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素材、学生学习可以借助的各类媒介,经过适当的选择、匹配,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其参与学习活动,为学习途径的多样化提供可能的空间。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决定了对它们进行组织运用方式的多元化,传统唯教材观念下单一的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要求,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的观察、实践、操作、调查、体验等倡导主动学生参与的活动性方式,将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教学模式的革新,相应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其途径突破了死啃书本、聆听讲授的单一局面,呈现出多样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