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产生与发展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来看,我国教育界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基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具体调查分析,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策,并具体到生物学科,进行课堂实践研究的则是凤毛麟角了。研究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得以发展,更能给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有利于生物新课程的实施。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产生与发展

(一)感性萌芽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造就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特别是《论语》《礼记·学记》中已经存在“生成性资源”的萌芽。孔子在《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在《尽心》(上)中强调:“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君子之所以教五者,有如时雨化之者”。这种启发诱导式的教育思想,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生成性资源”中的作用,蕴涵了“教学过程要注重生成性资源”的观念。唐代的韩愈在著名的《师说》中指出: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而且“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与“教学中生成性资源”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观点。古代教育家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中生成性资源”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对我国教学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教学论思想多是混杂在古人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中,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主要是经验性的概括。因此,对“生成性资源”的研究,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二)历史变革期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全面推动了新教育的发展。为了追求教育民主与科学,我国学者将理论思考和实践改革相结合,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具有直接影响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陶行知、徐特立、陈鹤琴等人。徐特立在《教育讲座》中提出:“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势,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陶行知明确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重要观点,他关注师生合作,教学相长;重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强调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和创造等,这反映了他非常重视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中产生的“新知识”的想法。陈鹤琴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思想,指出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和欣赏。虽然他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没有明确提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理念,但在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注解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可贵的思想和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www.xing528.com)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关于“课程资源”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在当时,全国都统一使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并将它们作为指导性文件进行教学,在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上,主要采取“编教材、教教材、学教材”的形式。各学科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科教材的内容为主,教材结构比较单一、简单。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课程的开发在深度和广度上明显扩大,由原来对教材、教法内容的单一开发,逐渐扩展到了对课外知识、教学经验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开发。此时课程资源的概念才开始慢慢被引入我国,并散见于部分对课程资源研究活跃的学者的文章当中。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逐步探索,在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还有地方课程,至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标志着由过去单一的国家控制的统一资源开发转变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和开发的局面。课程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教育理论专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理论及实践方面加强了研究。在钟启泉等编著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六部分“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中就明确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郭元祥主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一书中,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提出了三种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模式:实践——体验式;问题——探究式;情境——陶冶式。通过开发与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场所布置及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在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第七章《课程资源》,吴刚平主编的《课程资源与课程管理丛书》和周广强主编的《新课程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培养与训练》等书当中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教育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在积极地推进,在著作、学术论文、学术会议及报纸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有关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门研究不是很多,而且这些相关研究大多数是从校本课程、生物实践活动课程角度来讨论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极少数谈到了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途径、评价等。《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以及一些相关网站关于课程资源方面的文章,也几乎都谈到了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但大多数是从校本课程、生物实践活动课程角度来讨论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只有极少数几篇谈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途径等。总体来看,我国教育界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基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具体调查分析,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策,并具体到生物学科,进行课堂实践研究的则是凤毛麟角了。

研究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得以发展,更能给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有利于生物新课程的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