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一样》:中考高分作文炼成方法

《不一样》:中考高分作文炼成方法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题目“不一样”简单明了,不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但对考生的写作思维有一定的要求。“不一样”意味着有比较,因为只有比较才能发现事物的“相同”和“不同”。比较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的过程,发现万事万物的“不一样”,并进而思考这种发现的意义。不一样的两顿饭,背后是不一样的两种生活方式。我的教练却很不一样,他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披着一件老旧的红色风衣。

《不一样》:中考高分作文炼成方法

题目呈现:

请以“不一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题目“不一样”简单明了,不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但对考生的写作思维有一定的要求。写作此题,在运思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明确写作对象,即“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主语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是抽象的社会现象、风俗习惯、文化变迁、情感心理、人生感悟等。我们可以先充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联想生活中各种的“不一样”,然后再聚焦到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触的材料上来。

2.明确了写作对象之后,要对题目进行辩证式思考,从而确立文章的立意。“不一样”意味着有比较,因为只有比较才能发现事物的“相同”和“不同”。比较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的过程,发现万事万物的“不一样”,并进而思考这种发现的意义。我们可以在两两对比中感悟哲理、启迪人生,也可以思考如何才能从看似一样的庸常生活中发现“不同”,当然也可以通过记叙描写来探讨“不一样”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既然题目已经暗含着“比较”之意,那么在组织材料时,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无疑是很合适的。但在进行对比时,一定要选准材料的可比点,并且时刻记得对比的目的是为凸显文章中心服务的。在对比中还可以融入双线并行的结构形式,这样会让你的文章更加精致,这种写法可以参考后面的两篇优秀作文。

初稿

不一样

广东实验中学 陈文

大概在初二的时候,我和一众亲戚到一家酒店吃饭,为爷爷庆祝生日。十几个人坐在一围台上,爷爷坐主位。饭菜还没上来,大人们在很融洽地聊天,小孩子们要么在听大人们讲话,要么低头玩手机。过了一会儿,服务员端上一盘烤鸭,照例爷爷先吃。爷爷吃罢,菜盘在桌上轮转一圈,个个都夹菜,我也吃了一块,但盘子再次转到我面前时,已经不剩什么了。我一边等上菜,一边听大人们讲话。过了一会,又一盘菜被端上来,轮转了一圈,吃完了,便再等。饭桌上的众人似乎都被激起食欲了,话也少了,眼巴巴地等菜上桌。菜上了几道,大家没那么饿了,似是觉得无聊,便一个个都拿出手机来看,也不再讲话。又一盘菜被端上,于是放下手机,吃完再等。一个多小时等下来,手机看了不少,催服务员上菜也催了不少次,大家都在心里暗骂那厨师做饭太慢。

又一次,我和爸爸到尼泊尔去旅游,遇到同路的一群中国驴友,便一起在当地一家很简陋的饭馆吃饭。驴友们来自中国各地,讲话风格迥异。点菜之后都在一起聊自己以前旅游的经历。聊了很久,菜还没有上,大家觉得越来越饿。四十分钟后菜终于端上来,而且几人点的菜居然同时被端来,众人便大快朵颐起来。边吃边聊,吃了一个小时才散去,离开时脸上还带着笑容。

我吃完饭,忽然想起与亲戚们为爷爷庆生日时吃的那顿饭。一个是在装潢豪华的酒店里,一个是在简朴的农家饭馆;一个是和亲戚们吃,一个是和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们吃,结果却与我预料中的完全不一样。我想起国内酒店因为急着上菜,都是做好一道上一道,而尼泊尔这家餐馆却是等菜全部做好之后再一起上。前者虽然能让人更快消除饥饿但结果却使人兴致索然,后者虽然要忍受饥饿,但是饥饿后的结果却令人更加享受。这一点点不一样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急躁脾性,而这让我们流失了许多快乐。不一样的两顿饭,背后是不一样的两种生活方式。或许学会忍耐与等待,我们收获的将更加甜美。

作者写后反思:

考场上看到这个题目,第一感觉是应该用对比的手法来突显题目“不一样”,于是选择了两次不一样的用餐经历。但由于时间紧迫,基本上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动笔之前并没有仔细构思写作时的详略分配和重点要描写的地方,同时说理的时候太匆忙,写到文末发现自己的感悟有些以偏概全,并且不能和前文形成最佳关联,再改又来不及,所以文章很不理想。

教师评语:

作者考场写作扣题意识不错,本文通过两次用餐经历的对比来表现“不一样”这个文题,这样的构思方法是可以的。但对比材料的选择和对比后产生的感悟却暴露出了作者写作思维不严谨、逻辑不严密的问题。两次用餐的前提条件不同,用餐环境不同,用餐人的心境也不同,所以二者本身就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更为严重的是,文章不能只通过单一事件、个别人的表现就得出“中国人的急躁脾性”“两个国家不一样的两种生活方式”这样绝对性的观点,这显然是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这篇文章从评分的角度,最多只能评为二类文。

修改建议:

1.选准材料的可比点,两两相比时,尽量做到相比双方前提条件一致,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如上文,两次用餐经历的对比如果都设置在旅途中,可比性会更强。如果觉得文中的两则材料修改起来困难较大,可以考虑更换更合适的材料。

2.文章的主题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主题必须从文章所选的材料中来,材料也必须为主题服务。文章结尾的主旨句要进行修改,以便和前面的材料形成最佳关联。

3.文章语言在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还需要追求具体形象。要适当增加一些描写句,尤其是细节描写,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升格文

不一样

广东实验中学 陈文韬

一次放假,我和父亲在尼泊尔玩滑翔伞。

这滑翔伞其实不是自己滑,而是雇佣教练,两人共用一伞,从山顶上由教练带着飞。

起飞的地方是一座光秃秃的山顶,山很高,向下俯瞰便是大半个加德满都。和一众中国游客等了好一会儿,才见到一队当地人教练走过来。这些教练大都很年轻,皮肤黝黑,穿着黑色制服,手里提着器械,各自带上一名中国游客开始戴装备。

我的教练却很不一样,他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披着一件老旧的红色风衣。脸上或许是因为长期被大风摧残的缘故,沟壑纵横如同黄土高原,相貌平平,眼睛却像一口古井,漆黑的瞳孔闪着深邃的光。

教练们都很熟练地给游客们穿上装备,脸上却尽是极为操心的神色,嘴里叽里咕噜不知道说些啥,大概是在责备游客的笨拙。又皱着眉头,抬手看看表,各自扯着游客冲下坡去,滑翔伞一个个如同鹏鸟的巨翅迅速张开,又在我视野中迅速变小。而在我跟前的教练在替我慢条斯理地穿好装备却没有动,他如同一座雕像般伫立着,仰着头,灰白色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他两眼微微眯着,似乎在感受着什么。留意到我疑惑的神色,他偏过头来,干裂的嘴唇嚅动,用很生硬的中国话朝我一字一顿道:“等、风、来。”我似懂非懂。

过了一会儿,他身躯一振,半眯着的眼陡然睁开,手一挥,喝道:“走!”我连忙和他一起加速前冲,他的手如同条件反射般地把滑翔伞的拉线快速拉扯几下,我便听见滑翔伞打开的声音伴随着破风声在耳边响起,一股大力从背带上传来,我顿时觉得如同荡秋千般,身体重了百倍,同时又被狠狠提起。再睁开眼,我已身在高空中了。下面城市的房屋街道都变成了灰白相间的黑白色块,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彩色,此时已接近黄昏,城市中还没开灯,在落日余晖下如同一块平整的杂色地毯。先前起飞的滑翔伞,高度却都远远不及我这一架,望下去,就像站在地上看天上的雁群般,渺小无比。

落地之后,我才发现其他人早已结束,而我那一架与众不同,飞的时间最长,高度也最高,不到一分钟的起飞时间差距,却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不同!

那位教练的那句“等风来”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之中。现在想来,等风来不仅仅是滑翔的经验,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擅于在合适之时起飞,把握住自己的“风”,或许起飞时一点点的不一样,却能让你的收获远超他人。

作者重写心得:

和老师聊了之后,我感觉自己第一稿的逻辑确实有很大问题,并且觉得修改难度很大,所以决定重写。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等风来”这个题目,虽然没有阅读文章内容,但这三个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十分契合我在尼泊尔玩滑翔伞的经历。于是决定以“等风来”为立意点,以玩滑翔伞的经历为材料来构思全篇。继续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主旨,不同的教练起飞时机选择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飞行体验,这样的对比很自然,也能令读者信服。重写时,我还增加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还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www.xing528.com)

教师评语:

和初稿相比,此文在选材、表达、立意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生活永远是写作不竭的源泉,作者选择了自己在尼泊尔玩滑翔伞的经历,此种经历并非人人拥有,因而显得独特新颖,所以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一定是独特的,也是极具写作价值的。在叙事的过程中,对人物外貌神态的工笔细描,对大地风景的大笔勾勒,令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此文最妙的是材料和主旨的结合,不一样的起飞时机决定了不一样的飞翔感受,以此为基础,作者很自然地把文章的主旨升华到人生智慧的高度。

优秀作文1

不一样

广东实验中学 周凌一

我最爱的炒饭,是最简单的蛋炒饭

喜爱蛋炒饭有两个原因:简单、好吃。一连七天的弦乐团集训的早上,我都让妈妈给我做蛋炒饭。

匆忙吃完早饭,来到了训练厅。每早的第一件事就是调音,这是我最惧怕的环节——我总是不能听出音与音之间的细小差别。我总是想,反正大家一起拉,这点音也没什么影响,都一样。

到了合奏的时候了,我们一起拉了一遍要练的曲子。结束后,一直站在一旁的老师径直向我走过来,试了两个音,说:“你调音不过关,明天单独给我检查。”我又惊又怕,问:“您怎么听出来的?”她也呆住了,“这……很明显啊。”老师走后,一旁同学来问我:“你怎么不调音?”我愤愤不平:“这明明调好了啊!没什么不一样的。”他听了听音,笑了笑就走了。

回到家,我向妈妈讲了这件事,她也笑了笑,没说话。

第二天早上,我正拿着碗吃饭,愁着不久后的单独检查。妈妈突然走过来,说:“你没发现今天的饭有点不一样?”我一脸茫然地看着她。她又说:“今天我少放了盐,少放了葱,放多了蛋,你看看是不是。”我仔细一吃,果然淡了些。她接着说:“孩子,没有人是千里耳,只要仔细听,你也能听出不同。”

到了琴房开始听音,我真正静下来,把手放在琴身上,用心感受弦的每一次振动。我听见了,听见了半个音的差别,听见了琴在对我说话。老师来了,听了我的琴音,满意地走了。

我这才发现,仔细起来,真的有不一样。回家的路上我仔细观察:这棵树不一样,昨天放着广告牌,今天没有了;妈妈不一样,昨天有眼袋,今天眼袋小了些……原来,世界是充满变化的,认真感受,才能发现不一样。

简单的蛋炒饭能不一样,复杂的听音也能不一样。认真感受,体验生活中的不一样吧!

教师评语:

写作的本质是思维,所以作者的立意思维方法很值得学习,他能从题目出发对“一样”和“不一样”进行辩证思考,并且把这种思考融入文章的立意中,确立了“世界是充满变化的,认真感受,才能发现不一样”这一主旨。确定好立意好,作者又巧妙地采用了双线并行的写作技巧,把蛋炒饭和提琴调音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融合在一起,很好地表现了文题。文章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语言洗练,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优秀作文2

不一样

广东实验中学 张睿涵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两棵品种不同的高树,都亭亭矗立,相临两望。

东头那棵,似打扮得雍容华美的贵妇,朵朵浓艳的粉紫色花缀满枝头,从上至下,繁密得无一处空隙。它顶着美丽的花冠,伫立在树木丛中,随着阵阵微风,无限风采,四处招摇。

我喜欢它,因为它的满树繁花。

西头那棵,相形之下,则如光洁美玉之于黯淡砖头,完全不一样。仰望其树冠,树叶密绿。唯不见粉嫩的花。它似乎弱声弱气地站在角落,被我嫌弃着。

开花的树,才美呀!

一日中午,酷暑难耐。太阳吐射着夏天的焦灼,炙烤着无反击之力的土地。我正在等一位友人,却于炎炎烈日之下受热煎熬。忽地,不经意中,我走近那棵无花的高树。浓密的绿荫遮掩住了难耐的日光烤灼,如同清凉的泉水洗涤全身。这棵平日不开花的树,有的却是浓荫、给人畅快的凉意。

再望望那棵满树繁花,它给人的是赏景之悦目、浓艳之惊诧。

每一个生命,均有不一样的风采,拥有不一样的价值。

我立在树木的浓荫之下,望着那棵繁花之树,不禁想起这位即将与我相见的友人。

她,一位相貌平平的女生,既无骄人的学习成绩,又不是校园里叱咤风云的学生领袖。平日里,我虽然与她较为要好,但还是隐隐有一种成绩好的学生对“差”学生的斜视。毕竟,她和我不一样,不是一些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学生”。

然而,当我望着这两棵不一样的树时,不禁为自己的态度愧疚。她虽没有优等成绩,却拥有自己的专长。我曾见她用灵巧的双手,握着小刀,把一块平凡无奇的木头雕琢成一只小巧玲珑的猫头鹰,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她在这方面的特长,是我和其他一些同学所艳羡与欢喜的。

既然人人都是不同的,又何必以同一种眼光看待每个人呢?既然每一个生命都是具有各自丰富价值的,又何必以同一种标准予以衡量,甚至苛求他们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生长呢?如果世间生命不是各异的,又何来世界的精彩丰富、多元美好呢?

我站在树木的浓荫下,望着那棵不一样的满树繁花,陷入了沉思。

教师评语:

两棵不同的树,各有各的美;两个不同的孩子,各有各的专长。作者从树写起,很自然引申到人。不管是树还是人,都在揭示“这个世界因多元而美好”这一普遍的真理。文章语言优美,繁简得当,立意高远,引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