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足够的识字量,打好语文基础

建立足够的识字量,打好语文基础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主要内容有三:第一,必须有足够的识字量。汉语与拼音语言不同,汉语中绝大多数字本身就是词,新词的产生由字与字不同组合而来,却不必再创新字。因此,足够的识字量是学习汉语的基础。21世纪的竞争是各民族创造能力的竞争,因此从儿童开始即启迪人的灵性是教育的关键任务,这又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至为严重的缺憾。

 建立足够的识字量,打好语文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主要内容有三:

第一,必须有足够的识字量。

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识四千左右汉字,识字量不够是当前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原因。汉语与拼音语言不同,汉语中绝大多数字本身就是词,新词的产生由字与字不同组合而来,却不必再创新字。因此,足够的识字量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第二,必须有足够的积累。

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有足够的语言、文章样式、生活与思想感情的积累,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引领学生积累的过程。

作为母语,语言的掌握主要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因此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积累语言的最好形式是语言实践活动。学习母语,主要不是学习理论与规则,而是向群众的、古人的、外国的语言学习。

关于读写能力:学生不是要积累那些所谓规律性的知识,而是要通过感悟与实践积累更多的篇章样式;不是要死背和照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体写作套格,而是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www.xing528.com)

关于生活的积累:生活从来就是写作的源泉,不管是对作家还是对学生而言。应该引领学生感悟社会、感悟自然、感悟人生、感悟文学艺术,应该让语文学习过程与学生成长过程合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关于思想感情的积累: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与其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感悟的不断丰富、道德修养的不断完善是同步的,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全面学习做人的过程。

第三,必须使灵性受到启迪。

这在当前教学中是相当薄弱的。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不同的想法与认识,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与答案,确实错误的要巧妙引导,切切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思维的积极性,要充分鼓励与保护学生的想像力、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要提倡幽默感。要把课上得自然、生动、有趣。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21世纪的竞争是各民族创造能力的竞争,因此从儿童开始即启迪人的灵性是教育的关键任务,这又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至为严重的缺憾。语文学科为启迪学生的灵性提供了广阔天地,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又必须以灵性启迪为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