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采集反馈信息的收集: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

文献采集反馈信息的收集: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文献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应对其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受其影响而偏离采集目标。显然,查重是文献采集人员利用图书馆目录掌握馆藏状况信息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文献采集的过程中,利用馆藏状况信息指导文献采集的方法很多,查重不过是日常采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准备,按照藏书结构所制定的科学比例要求选择文献,才是全面利用馆藏状况信息指导文献采集的最重要的措施。

文献采集反馈信息的收集: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

经过书目书摘书评和书展等多种渠道的集中与整理、宣传、传递,文献出版发行信息在图书馆的文献采集工作中已易于及时捕捉和利用。相反,图书馆的读者需求信息与馆藏状况信息,虽然就始于图书馆服务对象及其自身,却是最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利用的。这是因为,读者需求信息与馆藏状况信息的内容纷繁复杂、流动隐蔽,又往往需要通过参考阅览、图书典藏等部门的传递才能最终到达文献采集人员手中,这就造成了其分散、不易捕捉、传导间接的特点。但由于读者需求信息和馆藏状况信息是保证文献采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图书馆藏书结构合理的基本前提,所以,就要求文献采集人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图书馆其他部门及时收集整理读者需求信息和馆藏状况信息;同时,文献采集人员还需要努力提高文献采集的业务水平,只有自身具备了较高的学识才能科学分析、合理利用读者需求信息和馆藏状况信息。

读者需求信息和馆藏状况信息同属于文献采集信息的反馈部分,二者不仅分类基础相同,而且传递方式也一样,所以,二者的收集整理方法也具有许多相同之处。这里,我们先介绍收集整理读者需求信息和馆藏状况信息相同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分别介绍二者各自的特点。

(一)文献反馈信息收集的一般方法

(1)实地观察法。到被调查的对象中,通过直接观察得到被调查对象的初步印象,然后再反复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到参考阅览与图书典藏部门,就可以直接观察到读者阅读倾向与馆藏图书的利用情况。实地观察法的优点是收集到的信息及时、直接,这样就有效克服了文献采集信息反馈部分辗转传递的不足。

(2)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有关信息,以最终取得对分析对象规律性活动的认识,如对馆藏做细致的分类统计,再结合读者借阅各类文献的统计,所取得的分析结果就是指导文献采集的重要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优点是统计结果比较客观,人为因素能够被较有效地克服。

(3)座谈访问法。通过会议座谈或个别访问等直接交流方式收集信息。这种方法由于是直接面谈,不仅能够较快、省力地获取调查结果,且调查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调整、深入,是比较方便、灵活的信息收集方法。

(4)表格提问法。根据调查需要,将调查事项设计成表格形式并发给被调查者逐项回答,以此获得所需的资料,如将馆藏图书分为若干类别,再把读者需求或拒借率分为几个等级,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结果就能分析出读者需求与馆藏状况的信息。表格提问法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表格设计者与被调查者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准备调查前就必须充分考虑好如何克服这些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

(5)读者推介法。由图书馆文献采集人员设计一种表格,即读者推介单,内容有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文种、单价等。表格可直接发给有关读者填写,也可放在图书馆借阅部门、参考咨询部门由读者自取,自由填写他们需要的、文献出版部门已出版或正在出版的、图书馆缺藏或暂时没有的书(指图书馆已经预订但还未到馆的书)。

(二)读者需求信息的收集(www.xing528.com)

图书馆的读者需求,是图书馆与读者相结合的内在联系。图书馆的文献采集就是为读者需求所驱动,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标而开展的。图书馆的读者需求取决于读者自身情况与读者外部环境:读者自身情况主要是指读者的职业状况、文化层次、年龄特征等;读者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热点、文献出版动态等对读者阅读倾向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因素。读者自身情况是读者需求的内因,对读者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读者外部环境是读者需求的外因,外因虽然不能对读者需求的基本取向起决定性作用,但也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需求倾向。

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读者,都是由特定范围、特定数量、特定类型、特定成分的群体构成的,各级各类的图书馆,有不同的读者群。相对而言,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最为复杂,专业图书馆的读者群则比较单纯,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介于两者之间。

专业图书馆的读者需求是与其读者所从事的研究紧密相连的,所以,文献采集人员只要密切注意读者的研究方向就能基本掌握读者的需求。高等院校图书馆主要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读者又分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教师等不同层次,读者需求复杂一些,但是,高等院校的专业分布、课程设置、科研状况、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相对稳定的,图书馆文献采集人员可以从学校的管理机构获取这些决定着读者基本需求因素的信息。

读者外部环境对图书馆读者需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文献的出版发行往往与社会关注的热点相伴而行,这就形成了对读者需求产生巨大影响的声势。然而,受社会热点影响形成的读者需求往往不是读者自身情况的要求,所以,这种需求持续时间短、易变化。在文献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应对其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受其影响而偏离采集目标。

(三)馆藏状况信息的收集

图书馆的文献采集工作,按程序在审查圈选了征订书目后,文献采集人员就必须将所审查圈选的文献拿到图书馆馆藏目录中进行核对“查重”。所谓“查重”,就是通过馆藏目录检查核对本馆以前是否订购过某种书刊以及订购过多少,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便于控制书刊的复本量,保证订购数量与质量,节约文献购置经费。显然,查重是文献采集人员利用图书馆目录掌握馆藏状况信息的基本方法之一。由此可以看到,掌握馆藏状况信息是文献采集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了馆藏状况信息,图书馆馆藏原有的目的和体系才能够得到保持和发展,相反,脱离了这一基础,就会导致采集的文献不能符合图书馆馆藏的要求。

在文献采集的过程中,利用馆藏状况信息指导文献采集的方法很多,查重不过是日常采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准备,按照藏书结构所制定的科学比例要求选择文献,才是全面利用馆藏状况信息指导文献采集的最重要的措施。

藏书结构,指依据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对多种藏书成分要求达到的收藏级别所安排的比重与构成,其实质是一个人为设计的系统藏书的框架模式。这个框架模式,制约藏书采集的范围与重点、数量与比例,制约藏书组织的划分与布局、排列与组合,也制约藏书管理的控制与调节、开发与利用。藏书结构虽然是一个人为设计的馆藏框架模式,但是,这种框架模式不是脱离原有馆藏基础设计的空中楼阁。相反,任何藏书结构都是在原有藏书结构的基础上,规划未来藏书结构的深度,是将原有藏书基础与未来藏书深度科学结合起来的合理框架模式。显然,要原有藏书与以后采集目标成功地结合,首先就得做到摸清原有藏书成分中各学科出版物在文献类型、中外文语种、水平程度等方面的品种数量及其比例关系,掌握原有藏书基础、优势与薄弱环节、查明现存藏书的实际水平、已经达到的实际级别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