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遵义文化:播山黔景,奇山秀水

遵义文化:播山黔景,奇山秀水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播山黔景,自然风光,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境内有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也有娄山关、宽阔水等省级风景名胜。据初步调查,脊椎动物和昆虫约418种,光鸟类就达148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36.7%。今在小龙山辟建红军烈士陵园,故又称红军山。因其独特性多样性、完整性,也被誉为是“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

遵义文化:播山黔景,奇山秀水

举目望去,在遵义莽莽苍苍的群山里,到处翠峰如簇,山石怪异,如狮如虎,如蛇如凤。这种由石灰岩组成的岩溶地貌,学术界把它称为“喀斯特”。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让遵义形成了地上和地下两条奇异的风景线。在地面上,石牙、溶沟、峰林、天生桥瀑布一应俱全。地下世界则更加奇妙,溶洞暗河遍布,千姿百态的钙质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等形状,栩栩如生。走进遵义山水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你时时惊诧。播山黔景,自然风光,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境内有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也有娄山关、宽阔水等省级风景名胜。因数量众多,我们只能择其部分景点介绍。

赤水丹霞地质公园。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赤水市。包括十丈洞景区、丙安竹海景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集新、奇、险、秀、幽、野六大特色为一体,以“丹霞绝壁、天下奇观”的佛光岩和“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五柱峰为主体景观。因地处大娄山北麓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剧沉降地段,谷深坡陡,溪河纵横,断岩嶂谷,高差悬殊。出露地层全是侏罗纪白垩纪河湖相红色沉积岩。这种特殊地貌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风雨侵溶等物理生化综合作用下,形成宝塔状、城堡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峰林状等无数奇异的丹霞地貌景观。丹岩绝壁、奇峰异石、崖廓岩穴比比皆是、多不胜数。整个大地山崖呈现出红艳艳的赤红色,被誉为“世界丹霞第一园”;佛光岩更被称为“世界丹霞之冠”。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在绥阳县旺草镇,南北长八公里,东西宽三公里,是芙蓉江的主要发源地。保护区内林地有138000多亩,植物种类丰富,最主要的特点是原始古老,既有源于中生代白垩纪的木兰科、樟科、壳斗科、槭树科等植物,也有新生代第三纪残留下来的珙桐科、紫树科、山茶科等植物。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国内少见。保护区内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据初步调查,脊椎动物昆虫约418种,光鸟类就达148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36.7%。区内还有溶洞隐藏其间,洞内泉水潺缓,洞外瀑布飞挂,石林成片。分水岭直矗云天,险峻陡峭。保护区内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宜人。天星桥的溶洞、滴水岩的瀑布、太阳山的日出、珙桐树上的鸽子花、槽谷峰顶喀斯特风光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赤水大瀑布。原名十丈洞瀑布,贵州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瀑布,瀑布高76米,宽80米,是我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上最大的瀑布。水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数百米内水雾迷蒙。画坛泰斗刘海粟老先生题誉为“空谷佳人”,中科院专家评价为“神州丹霞瀑布奇观”。仰望从天倾泻的大瀑布,似银河携风挟雪飞流九天;俯视碧潭银浪滚滚,似蛟龙倒海翻江喷洒百米水雾。环顾四周冉冉升腾的水雾,在阳光下变幻出迷人的斑斓五彩,飞架起通天彩虹桥。赤水大瀑布长期隐藏深闺,据传是明永乐四年(1406年),太监谢安奉皇命采集楠木,无意闯入成为发现第一人。清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有感赋诗,成了最早发现此瀑布的文字记载。诗云:“洞深十丈锁云烟,谢监栖迟廿五年。采木使臣归未得,山中开箐已成田。”(www.xing528.com)

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心城区湘江东岸,以其“形如凤翥”得名,凤凰山凤身及其两翼,有大小二十多个山头,包括小龙山、螺蛳山、插旗山等,最高海拔1058米。公园内峰峦起伏、林海浩瀚、山脉绵延,山上植被葱茏、物种多样,走兽飞禽,百鸟鸣枝,俨然一个天然的山地动物园。山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清纯甘甜,著名的有“凤山八泉”:高山龙泉、双眼凤井、金银井、红沙井、白沙井、青沙水、洗经池、金刚塘。山中古迹较多,历代曾建有小龙山寺、文庙、梓潼观、螺蛳山寺、空谷寺等。现有部分建筑恢复重建,绿荫中梵宇相望,钟磬远闻,画角飞檐,香烟缥缈。春可赏百花,夏能消酷暑,秋醉红叶,冬履瑞雪。被誉为“绿色明珠”。今在小龙山辟建红军烈士陵园,故又称红军山。遍植苍松翠柏,一年四季,上山瞻谒红军烈士的人络绎不绝。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坐落于遵义绥阳县温泉镇境内,园区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巨大,形成了洞穴、峰丛谷地、峰丛洼地、盲谷、天窗、地下河、竖井、天坑等众多的地貌形态。集溶洞奇、瀑布险、生物异、泉水怪等特点为一体。其中有中国最为典型的白云岩洞穴群——双河溶洞,是亚洲第一长洞。2018年最新探测长度为238.48公里,溶洞群由上中下三层8条主洞共200多条支洞,5条地下河组成,可谓洞挨洞,洞连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水洞旱洞并存,洞内地貌独具特色,异彩纷呈。因其独特性多样性、完整性,也被誉为是“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其中的大风洞是最先开放的区域之一,以极高的负氧离子而著称。洞口巨大,形成于山石之上,入洞便见奇异瑰丽的地下景观,被形象地称为“地心之门”。双河溶洞群以卷曲石洞和石膏晶洞最为精彩。卷曲石洞内卷曲石分布面积大,国内罕见,错落有致的卷曲石与各种碳酸钙沉积形态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石膏晶洞内既有大型石膏幔、石膏钟乳、石膏石笋、石膏石柱,亦有小巧精美的石膏晶花、石膏卷曲石、石膏晶簇,更有罕见的纤维状石膏、絮状石膏、蓝色石膏壳。其间被称为“葡萄沟”的一段,狭窄洞壁上长满晶莹透亮的石葡萄,天上地下一片乳白,有的如奇禽异兽,奔突追逐;有的如游仙侠女,飘然若飞,仿佛水晶宫殿,琼楼玉阙。

娄山关风景区。位于汇川区大娄山中,号称黔北第一关。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其名可追溯至东汉班固撰《汉书·地理志》中的“不狼山”,后转音为娄关。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激战于此,曾易名太平关。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毛泽东同志曾写《忆秦娥·娄山关》抒发豪情。1966年将这首行草手书的词放大镌刻在碑上,碑高13.5米,长25米,矗立隘口,金碧辉煌,把山关装点得更为壮丽。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奇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巘,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政府又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字由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今天,经进一步升级打造,娄山关已然成为遵义最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