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遵义文化十讲中的学术翘楚郑氏父子:对中国文字学史的贡献和影响

遵义文化十讲中的学术翘楚郑氏父子:对中国文字学史的贡献和影响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上有创见的人盈于文坛,人数济济,不能完全,我们选其中翘楚郑氏父子为代表略述。胡朴安《文字学史》对郑氏父子的著作有详细介绍,摘引《六书浅说》精义,全文抄录郑珍《汗简书目笺证》。应该说,这是对郑氏父子逸字研究的公允评价。学术上,郑知同《楚辞考辨》颇为有名。近人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对郑氏父子在文字学方面的贡献作了公允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遵义文化十讲中的学术翘楚郑氏父子:对中国文字学史的贡献和影响

古代遵义文人有个特性,他们不独只善文学,多人是创作与研究并行,从元代的杨汉英开始延续至清季的郑莫黎概不例外。学术上有创见的人盈于文坛,人数济济,不能完全,我们选其中翘楚郑氏父子为代表略述。

郑珍的学术研究之路是其恩师程恩泽指导的。始于小学和礼学研究,可概括为以小学为基点,以礼学为依归。郑珍研究文字,从《说文逸字》入手,其“逸字”是指许慎“《说文》原有而今之钱本亡逸者”。郑珍积三十年时间,审知推证,详细考订,集得许慎《说文解字》原有而徐铉本所遗漏的文字并详加解说,著成两卷。对徐铉《说文解字》另加的《说文》原本未收的字,也就是所谓“说文新附字”,郑珍“也逐一考订,穷源究委”,著成《说文新附考》。郑珍另撰有《汗简笺正》书。 《汗简》本为宋郭忠恕所撰,是我国古文字学研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郑珍对其“笺正”的目的在于对徐氏新附字和郭氏古文“追穷根株,精加研核,显揭真雁所由来”,以免“溷乱许学”。郑珍致力于小学研究,但目的并非仅仅局限于文字的梳理考证,而是牢记程恩泽教诲,“为学不先识字,不足以读先秦两汉之书”,其“识字”是为“穷经”服务的。

郑珍在小学基础上所穷的“经”即是“三礼”,尤其是其中的《仪礼》。在郑珍已刊行的十二卷经学著述中,《仪礼》研究的卷帙超过一半。《清史稿·列传·儒林卷三》所录郑珍百余字的传文中就有三次提及“三礼”或“礼”,其中《仪礼私笺》是郑珍《仪礼》研究的集中成果。《仪礼私笺》共八卷,郑珍考释了《仪礼》十七篇中的四篇,其中考释《士昏礼》两卷,考释《公食大夫礼》一卷,考释《丧服》四卷,考释《士丧礼》一卷。郑珍的经学成就,在全国有一定地位。治学实事求是,不标新立异,不随便苟同别人。他治经宗汉,主攻许(叔重)郑(康成)之书;析理尊宋,服膺程(颐、灏)、朱(熹)义理。他师承乾、嘉以来崇尚考据的学风,读各家之书,旁参曲证,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经学著作,全是呕心沥血的结晶,得到后人钦佩。

在史学方面,更显其杰出才能。他应遵义知府平翰之聘,同莫友芝一道撰修《遵义府志》。博采汉唐以来的图志和荒经野史,披榛剔陋,矜严体例,历时三年多,成四十八卷刊行。这是我国及贵州历史上较好的地方志,时人评其堪与《水经注》 《华阳国志》比肩,梁启超盛赞为“天下第一府志”。此外,他还著有《郑学录》《荔波县志稿》等。

郑珍学术成果颇丰,其经学著作刊行的有五种。《经学》《仪礼私笺》《轮舆私笺》等有不少独创之见,受学界高度评价。《亲属记》更是绍继千年绝学。文字学著作多达二十余种,刊行的就有《说文逸字》 《说文新附考》《汗简笺正》三种。这些论著在学术领域产生很大影响,清代李慈铭对郑珍《经学》很推崇,称之为“经学之功臣”。胡朴安《文字学史》对郑氏父子的著作有详细介绍,摘引《六书浅说》精义,全文抄录郑珍《汗简书目笺证》。《辞源》和《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在对一些古字的释义中也多引用郑珍的解释。(www.xing528.com)

郑珍之子郑知同,字伯更。年幼好学,学问根基厚,因农民起义停试十五年,遂绝意功名仕进。后到成都入张之洞幕府,助张之洞传郑学于蜀,川地文字训诂学得益于郑知同。因不合流俗,傲然自负,后南游北往,均未遇知音,处境极为艰难。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设广雅书局,聘郑知同任总纂。伯更治学以许、郑为依归,造诣精湛深邃,小学成就尤高。

郑知同的小学研究主要是承袭其父的逸字考订工作,其成就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对某些字例的考订在其父基础上作补充,进一步提供证据;二是为《说文逸字》编写附录,并说明某些字不当在逸字之列。研究方法亦有二,于前一方面用正面举证法,论证其“是”;于后一方面用反面排除法,论证其“非”。经这样正反考证使《说文逸字》的研究更为谨严细致,更有说服力。莫友芝评郑氏父子的逸字研究“致勤极慎”,“既未由蹈穿凿不根,亦无失于株守曲护,其功于南阁甚巨矣哉!”应该说,这是对郑氏父子逸字研究的公允评价。

学术上,郑知同《楚辞考辨》颇为有名。 《楚辞考辨》又名《楚辞通释解话》。是研究楚辞的一本专著,书中通过一篇篇考辨文章,熔注解、考证、评论、鉴赏于一炉,不但从全篇出发体会文心,展示意境,而且能够展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失为一部有特色、有价值的著作。这种做学问的方法,被认为是楚辞研究方法上的提高和对研究领域的拓展。

与其父一样,郑知同一生著述宏富。他的著作有《说文正异》二卷,《说文本经答问》二卷,《屈庐诗稿》四卷,《漱芳斋文钞》,《郑征君行述》各一卷;未刊稿有《说文述许》 《说文商义》 《说文伪字》 《经义慎思篇》《愈愚录》《隶释》《转注考》《集韵正误合钞》《楚辞考辨》《补姚氏说文考异》二十卷等。可惜未刊书稿大多散失。近人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对郑氏父子在文字学方面的贡献作了公允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