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续传统根脉,遵义文化十讲

延续传统根脉,遵义文化十讲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其一是“尊师重道”,兴办中小学校。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提倡白话文,推广普通话,遵义地域内各类学校相继创立。表现其二是营造氛围,兴建文化场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遵义文学进入繁荣期。此外,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话剧、音乐、舞蹈、油画、版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先后进入遵义,成为表现遵义人生产生活的常见艺术形式。

延续传统根脉,遵义文化十讲

表现其一是“尊师重道”,兴办中小学校。新式学校教育取代旧式教育。随着清末废科举,原有府、州、县学先后改为中、小学堂,各类私学逐渐消失。民国初,学堂改称学校。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提倡白话文,推广普通话,遵义地域内各类学校相继创立。

表现其二是营造氛围,兴建文化场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报刊、图书的发行、图书馆(室)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建立了市级图书馆,各县建有县级图书馆。在改革开放后,图书市场放开,私人书店大量兴起。报纸杂志更是有如雨后春笋,除《遵义日报》《遵义晚报》《遵义文艺》《文苑》《遵义》外,各县、各单位(企业)都办有自己的报刊,如《中国诗乡》《茅台》《沙滩》《芙蓉江》等。

表现其三是繁荣文艺,丰富文学创作。五四运动之后,遵义进入近代文学时期,创作仍以诗歌、散文为主,题材要么是反帝反封建的,要么是反映民俗民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遵义文学进入繁荣期。20世纪60年代,廖公弦以《山中月》为代表进军诗坛;70年代末,李发模以一曲《呼声》走向全国;80年代,盲诗人周嘉堤,身残志坚,讴歌光明,诗名贯神州。同时期,一大批既有丰富生活积累,又有厚实艺术修养作家、诗人如何士光、李发模、李宽定、石帮定等,以其在新时期声誉卓著的名篇名作连续出击当代文坛:《乡场上》 《公路从门前过》 《良家妇女》以及《小家碧玉》等一大批作品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性效应,脍炙人口。进入90年代,创作规模更是空前,诗人有李发模、林子、桑俊杰、蔡岛、李冰牧等多人获奖;小说散文有石永言、赵剑平、黄先荣等的作品频见报端。(www.xing528.com)

此外,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话剧、音乐、舞蹈、油画版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先后进入遵义,成为表现遵义人生产生活的常见艺术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