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愉神驱鬼,戏剧化石:遵义文化十讲

愉神驱鬼,戏剧化石:遵义文化十讲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傩是民间向神表达意愿,祈求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天下和谐的途径,是寄托理想、表达愿望的仪式。开洞由掌坛师主持,由两个演员表演。阳戏是娱乐性的,是傩戏的主要部分,即正戏。

愉神驱鬼,戏剧化石:遵义文化十讲

傩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现象,其源于巫,逐渐发展成为以傩礼、傩仪为基本规制,以傩戏、傩歌、傩舞、傩俗、傩艺为基本形式的傩文化。傩作为由巫术向表演艺术发展的中间形态,兼具了表演艺术的基本元素,成为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源头。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观念、道德传统和风俗,在其流布与演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与教化作用。

傩在遵义,更多流行于北部土家族仡佬族聚居区,在那里大多民俗活动与傩熔为一炉,构成一个“傩戏带”。由于遵义本身就是多神教地区,民间信仰宽容,对各流派道门兼容并包。在历经千年的冲突与融合后,最终形成集道、儒、释一体的傩仪。寄形于“冲傩”“还愿”的驱邪、祈禳、纳吉巫术。有民谚说:“一傩冲百鬼,一愿了千神。”这种带有宗教性的活动,在遵义被统称为“傩戏”或“傩坛戏”“端公戏”。

傩作为信仰,经历长期发展,已成为融宗教、民俗的文化现象。它以原始文化为基础,以传统世界观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以法术、巫术为手段,兼具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鬼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傩中人物傩公、傩母及诸神和先祖,本就充满着神秘色彩,人们通过对其敬畏与尊崇,获得心灵的归属。傩是民间向神表达意愿,祈求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天下和谐的途径,是寄托理想、表达愿望的仪式。久而成俗。事实上,像腊八节,过年,闹元宵,舞狮、舞龙,十五亮灯等都源于傩。生活环境的营造也与傩相关。门前的石狮,门上的门神“铺首”,门楣上的“吞口”,屋脊上的动物瓦当滴水的造型,下水道的兽形排水管,所有的形象,都由傩中的神和神兽演化而来,这充分寄托人们保护生命安全、保证生存宁静,祈求生活幸福的理想信念

傩作为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角色扮相复杂夸张、演出内容多时间长、表演娱乐性强,具有独特的美感价值和特征。遵义傩戏演出各地大同小异,一般都要经历请神(傩祭)、酬神(傩戏)、送神(祈神)几个阶段。

开坛要设置“香案”,挂上“三清图”和“司坛图”。演出时,演员要净手、焚化纸钱、燃放鞭炮、跪在坛前叩首礼拜,用手蘸米酒,轻弹于地,嘴里念着历代神灵、先师的名字、咒语、诵词,望其保佑,宽恕在演出中的失误。然后三叩首,爆竹齐鸣之后,轮流喝下“敬师酒”,法事完毕开始演出。

酬神出戏,即“开洞”。开洞由掌坛师主持,由两个演员表演。法师请“金角将军”来打开桃园洞口,请出十二或二十四戏(神),指点金角将军去请“唐氏太婆”。传说,唐氏太婆掌管“桃园三洞”的钥匙,只有她才能打开上、中、下三洞的锁,“搬”出二十四戏(即二十四个面具)来。洞门打开,请出来的戏是演给活人看的,故在黔北汉族中称这部分为“阳戏”;相对傩坛祭祀就叫“阴戏”。阳戏是娱乐性的,是傩戏的主要部分,即正戏。正戏分全堂和半堂,全堂戏演二十四出,半堂演十二出。正戏中插入一些过渡节目叫插戏(杂戏)。正戏和插戏,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演义、民间故事。(www.xing528.com)

傩戏的演出单位是坛,也就是小型的戏班。掌坛的叫掌坛师,是有声望的法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一个坛少则六七人,多则十余人。演员大多与掌坛师有师徒关系,也有临时请来客串的。傩坛演出傩戏,须“还愿”的主家邀请才去,演出剧目多少根据主家经济状况来决定,没有严格规定。傩坛戏角度分为老生、小生、名旦、小旦、花脸等;演员均系男性、在唱腔方面,有“九板十三腔”之说。伴奏的乐器有鼓、铰、马锣、大锣,都是打击乐器。道具服饰都极其简朴,除面具外,主要有法衣、罩帽(头扎)、锣牌(牌带)、师刀、宝剑、水碗、石砚、马鞭、神棍、牛角等。演出傩戏时,须戴上面具,称为“脸子”或“脸壳”,这是傩戏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因此时表演者已不是凡人,而是威力无穷的神灵,是可使恶魔望而生畏,逃之夭夭。正因如此,傩面都显得古怪神奇,富有神秘感。傩戏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原始性和宗教性,它通过戏剧的形式,把祭把与娱乐结合起来,在娱神的同时,也使人得到娱乐,同时,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

傩作为一种教化方式,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观念、道德传统,在其流布与演绎的过程中教化民众。傩文化首先承载的是很强的守信思想、报恩意识。傩的基本形式就是冲傩还愿,这本身就是对神和祖先守信报恩的方式。当人们对神与祖先许下愿望之后,就坚守着这份承诺,在适当的时机来酬神还愿。这种信念,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傩坛解结牒中,对人与自然、社会的各种关系保留着全面具体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这些理念在搬演过程中得到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其次,傩的许多剧目,表达着鲜明的价值理念:或歌颂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勤劳淳朴;或宣扬尊老爱幼、忠孝贤良;或崇尚智慧才能,仁义诚信;或歌颂美德,贬斥丑恶;或宣扬气节,不畏强暴;或表达对婚姻自由追求与向往;或告诉人们各种各样的生活哲理。如《韩信霸王》《孟姜女寻夫》《安安送米》等,这些内容影响着人们的人生信念和追求。

傩作为一种特技,是通过一些“绝技”或“神功”达成消灾的民俗,它是在传承演化过程中被法师进行有意无意地包装从而具有某种神秘色彩的特殊技艺。这些特殊技艺包括:下火海、上刀山、捞油锅、化水碗、安神癫、吞卡子水等。似可归类于巫术、类巫术及杂耍的领域,它在傩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娱神,法师希望通过傩技的展示,达到为傩祭信众祈福消灾之目的。由于傩活动始终从功利性的基点出发,在傩技的展示过程中充分地、生动地体现人与鬼神、鬼神与鬼神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关系的展示往往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方式来实现,以彰显傩技施行者(法师)超凡的能力与博大的胸襟。这也就使得傩技本身及其展示的环节、步骤甚至所使用的道具,通常都具有某种特定的民俗象征意义。比如通过“下火海”这一傩技,我们窥探到了先民对火顶礼膜拜的情结,这样的情结源于先民在掌握和利用火之后,极大地增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得生活资料的能力。“上刀山”仪式中刀梯或刀桥被用来当作人生命历程中所遇难关的象征,将刀梯与关煞等同看待,应是源于远古先民将虚幻概念与现实事物进行简单类比并进行虚实转换的结果。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时代,人的生命十分脆弱,在遇上人生难关时,需延请本领高强的法师帮助渡过难关。在法师赤脚踏过象征“关煞”的锋利刀刃之后,人就能够渡过难关了。 “捞油锅”是一种“神判”形式,往往用作一种自证清白的仪式。法师在此中转换成了主持正道、辨明是非的清官,成为一种公平和正义力量的象征。傩技是遵义独特地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们以咒语、动作、实物等形态体现了傩活动的实用的、现世的观念与理想,它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傩技存在的现实基础,也在某些方面揭示了它传承、演化、转换的一些历史脉络,为我们深入了解傩文化的精神内核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视角。

总的说来,傩上承巫术、图腾崇拜、原始乐舞、与后期各种宗教融合渗透,从各个角度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生活理想与审美趣味,兼具了礼仪信仰、风俗习惯以及一切表演艺术的基本元素,并以傩仪、傩礼、傩俗、傩技、傩舞等形式承载着多种社会功用,是重要的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在遵义广大农村地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地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