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以致用,士林掇英-遵义文化十讲

学以致用,士林掇英-遵义文化十讲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遵义历代文治教化,并未将读书人禁锢在书斋,相反这片土地上的读书人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人才联袂而起。至此,播州进入鼎盛时期。击毙蒙军总帅汪德臣,重创大汗蒙哥,回营终因伤重不治。申祐在国子监求学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因不满王振专权而遭报复,戴重枷示众以侮。阳和会战,明军大败,英宗异常惊恐,仓促班师回朝。申祐代帝乘舆,死于乱军之中,年仅25岁。祠今尚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以致用,士林掇英-遵义文化十讲

遵义历代文治教化,并未将读书人禁锢在书斋,相反这片土地上的读书人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人才联袂而起。从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尹珍,到创建乐山大佛的海通法师,再到筹修钓鱼城的“二冉”。遵义历代教育者,凭借大山给予的沉稳执着、大江赋予的灵动智慧,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饱学之士。有名震西南的硕儒郑珍,才高学博诗书双绝的莫友芝,贵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黎庶昌,贵州唯一探花杨兆麟,黔北乡土文学家蹇先艾,深受胡适赞誉的现代文学家申尚贤,文化将军陈沂……遵义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这样的人物,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名字是凝结在青史上的一朵朵浪花,于此仅撷取其中几朵,以飨来者。

杨汉英:能文能武“播国公”。

杨汉英(1278年-1318年),字熙载,号中斋,播州杨端第十六代孙,杨邦宪之子。自幼丧父,9岁随母贞顺夫人赴大都(北京)晋见元世祖忽必烈。世祖赐名赛因不花,授金虎符,封龙虎卫上将军、播州军民安抚使、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领播州安抚司事。次年,因其族人杀其母,他披麻戴孝再去大都上诉,朝廷下诏捕拿凶犯至益州(成都)处斩。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三度入京,诏升播州安抚司为宣慰司;授予军民宣抚使,拜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其后,从至元二十九年到仁宗延祐四年(1292年-1317年),他先后率播州军随元军远征云南、缅甸,镇压奢节、宋隆济的反元行为,平定黄平等地“南蛮”反叛活动并置官管理。他足智多谋的军事才干和管理能力颇得元廷器重,遂拨乖西(开阳)隶播州宣抚司。至此,播州进入鼎盛时期。其四至:北抵南平綦江(南川、綦江),东至沿河祐溪(沿河),南有乖西及平伐月石(开阳、贵定),并延伸到六洞柔远(平塘、三都),包括小姑单张(都匀丹寨),西越赤水河,领有今四川叙永、古蔺部分。同时,他还奏请朝廷改南诏驿道,裁减郡县冗员,免除赋税,减轻民众负担;修建学校,培养人才,招揽巴蜀文人学士,量才录用,进一步促进了播州的经济文化发展。

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他与思州宣慰使田茂忠联合征讨庐崩蛮部叛乱,病死军中。一生为政重文教,兴学宫,自己亦勤于治学,尤精程朱理学,撰有专著《明哲要览》90卷,又工诗文,有《桃溪内外集》64卷,惜两书已佚。因其在世时功业显著,朝廷追赠其为“推诚秉义功臣” “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播国公”,谥号“忠宣”。

冉氏兄弟:折戟蒙军军事战略家。

冉琎、冉璞二兄弟,南宋播州绥阳名士,军事战略家。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南宋王朝在蒙古铁骑的兵锋扫荡下,连战皆败北,城池接连陷落,半壁江山已支离破碎。危难之秋,余玠受命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积极准备抵御蒙古军南侵。冉氏兄弟久蓄报国大志,在获知余玠在合川设招贤馆延聘天下人才、共商抗蒙救蜀之计的消息后,立即相率往谒,献保西南计,主张“徙合州城”。余玠采纳了冉氏兄弟计策,密奏朝廷,任冉琎为承事郎,代理合州知州,冉璞为承务郎,当理合州通判。兄弟二人迁合江于钓鱼山,修钓鱼城为主体的城堡联防工事。

经冉氏兄弟改造,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钓鱼山形成了一套复杂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既有构筑在陡峭悬崖上的内外两道防线,又有纵向延伸的水军码头。在城中,有制造火器的作坊和视野开阔的瞭望台,城内还有与一字城墙相连接的给养补给通道,有天池泉井、水洞门为代表的给排水系统。城中的梯级田土,可供守城军民自种自给,维系钓鱼城的生存。(www.xing528.com)

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合州守将王坚凭借冉氏兄弟修筑的钓鱼城工事,坚守九个月。击毙蒙军总帅汪德臣,重创大汗蒙哥,回营终因伤重不治。这导致蒙军全线北撤,宋王朝凭借钓鱼城防御工事延缓其覆灭达数十年之久。这是中国军事史上一大奇迹。固若金汤的钓鱼城城防体系,是冉琎、冉璞兄弟的军事杰作。欧洲人把打败蒙军的合江钓鱼城视为折断上帝鞭子的地方,怀着崇敬的心情将它喻为“东方的麦加城”。

申祐:以身救主“三忠三烈”士。

申祐,字天锡,思南府婺川(务川)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官拜四川首审道监察御史。是黔有名的“杀虎救父”“冒死救师”“以身救主”的“三忠三烈”之士。

据《明史》、嘉靖《思南府志》、道光《思南府续志》记载:申祐少时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力壮孔武。某日,随父在田间劳作,一头黄斑老虎父亲叼去。申祐见状,操起杀猪用的槌棒猛击老虎,老虎负痛丢下申父窜入林中。小申祐虎口救父的故事“震惊乡里,孝扬六邑,声蜚一邦”。后来,立志进仕的申祐晨耕暮读,稍长赴思南府参加童试,为补郡学子员。再后赴云南昆明参加乡试,一试中举,随即到北京太学国子监)深造。

申祐在国子监求学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时英宗帝朱祁镇软弱无能,大权旁落太监王振手中。王振权倾一时,朝廷上下无人敢与较劲。时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以敢直谏而名振朝廷。因不满王振专权而遭报复,戴重枷示众以侮。太学生敢怒而不敢言,申祐却号召国子监学生联名上疏皇帝营救老师。领头前往朝廷请愿,槌鼓称冤,伏阙不起,并请以身代师受死。皇上感其忠义,下旨释放李时勉,官复原职。申祐不畏强权,伸张正义的精神顿时蜚声京师

由于英宗昏庸,朝中派系林立国势渐衰,边疆防御甚是松懈。而北部蒙古族瓦剌部落势力渐大,时时侵扰边疆。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大举入侵中原,专权太监王振挟持明英宗御驾亲征。阳和会战,明军大败,英宗异常惊恐,仓促班师回朝。撤军至土木堡(河北怀来)时,被瓦剌重兵围困,明军溃亡过半。英宗急命寻一与己貌相似的臣僚做替身外出诱敌,以便己逃。申祐代帝乘舆,死于乱军之中,年仅25岁。

明代宗朱祁钰继位后,为褒显申祐之义,诰敕天下,赐谥为“忠节申公”。嘉靖十年(1531年),巡抚御史郭弘化令思南府为申祐立祠祀之。祠今尚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